依托通用技术课程基地 打造科技特色品牌名校 通用技术课程基地在省教育厅立项以来,江苏省赣榆县第一中学高度重视,科学谋划,创新设计,序时推进,课程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教学任务、教研任务到课程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有长足的提升和进步。 立足课程建设,促进校本课程开发 学校完善和实施硬软件“六个一”工程建设,在科技广场、科技体验馆、专业化功能教室等硬件工程建设的基础上,以区域内农林学专家胡淼先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打造了一个专题诗歌与科学文化研究所,以唐诗、诗经为桥梁,联通技术学科学习与语文、历史、地理学科的教学,形成新的实践体验场馆,同时建设了一个展列100延米的体验大厅。建设了一个供校内外学生和群众进行科技体验的科技馆。 在软件“六个一”工程上,逐步提升工程质量,改变前期成果展示形式,充分利用学校现代化设备和网络设施,定期定量开展科技成果展示、科技讲座、科普周活动、科技节等,努力完善通用技术实践场地建设。软件工程的建设也逐步走向精品化、高端化,有效借助外力科研力量和资源,把学校、基地、师生、社会有效联系起来,从而保证活动开展的具体、有效。 学校本着“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原则,依据国家地理课程标准,该校制订了《赣榆一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基本理念、基本原则、课程目标、组织管理、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规范了活动课程的开设。 学校努力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利用现有专业功能场馆和活动开展的需求,研发了航模车模制作、激光雕刻、家电维修、电子控制、微科技体验、诗歌与科学文脉传承等多项校本课程,形成科技特色鲜明、教学目的明确的校本课程资源。按照研发-实践-修订-实施的路径,开发了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个层次的校本课程。在前期开发的基础上,陆续又开发了《解读唐诗反映科学原理》《NXT编程指南》《认识车模》《无线电遥控车辆模型》《石艺鉴赏》《我从大唐来——唐装微考证》等系列特色校本地理实践课程,努力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多样化的学习条件并形成难易不同的课程资源,为不同潜质、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提供个性化学习的选择和帮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立足教师发展,着眼教学方式变革 学校以通用技术课程基地建设为平台,以科技活动、科技培训、外出学习等方式,加强通用技术学科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上,建立学科教研机制,成立名师工作室,开发项目建设,加强课题研究广度和深度,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 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等核心内容,通过物态和非物态相结合的模型展现,改进知识表达方式,利用自然、社会、身边生活等情境,以形象直观的体验,引导学生演示、验证、巩固和拓展学习内容,增强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直观理解和对具体形象内容的抽象概括,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能。 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学校教学与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教学与学习空间建设。通过教研活动开展在基地、名师工作室建在课程基地、教研成果首先应用在基地,大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以基地成长教师,以教师发展学生。几年来,学校成功举办和承办了多场省市县区的通技术学科优秀课评比、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学研讨观摩课、青蓝工程展示课等活动,既为基地教学成果提供了很好的展示机会,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研、提升自身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一名教师获通用技术省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两名教师获省通技术、综合实践优秀课一等奖,六人次获市县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基本功大赛一二等奖。教师的整个技术素养和教学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课程基地建设以来,有9位教师获得航模、车模、简易机器人等项目的裁判员、教练员资格,150多名教师获得国家、省市县各级科技竞赛优秀辅导员表彰,近50名教师被聘为基地专兼职教师,有2项发明获国家专利。近百名教师有机会参与全国赛、省科技模型竞赛的裁判工作。 立足学生发展,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科技实践场所,以进山、(生态)园、(工)厂、(农)场、(夏令)营、(高)校或进(科技)馆等“六进”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进行通用技术选修及校本内容的实践和体验。通过“六进”活动,改变教学空间,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突出实践活动中“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思想,为学生的实践创新开拓有效路径。 开展常态化的校外技术实践活动。利用双休日定期组织学生走出来,到校外实践基地(厂、场、园、馆等)去体验、考察、访问,布置学生利用寒暑假,自主、就近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技术发展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用学过的科学原理解释身边的事件、现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习惯。组织学生利用每周日下午的两个小时时间,开放基地所有场馆,有次序有预案地进行科技体验和观摩,每周都能接触到科技,每次都能联系到课本,每回都能有所收获。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根据课程基地现有建设情况和学生学习实际需求,在充分提高现有场馆利用效率的前提下,组建学生科技社团。社团涉及激光雕刻、3D设计、车模、航模设计与操控、服装设计、纸品工艺、线绳编织、诗歌与科学、电子控制与家电维修、科普等多个方面。定期举办“山水智慧”科技节活动。每年四月份定期进行全校性的科技节活动,每年一个主题,每年一次集中展示,到目前为止已连续举办六届科技节活动。包括科技知识竞赛、小论文评比、板报评比、科技微讲堂、创新搭建设计、科技影展、科技讲座、航模表演、特色社团评比等。 学校还定期承办国家及省级大手拉小手、高端科技专家进校园活动,承办国家及省级科技模型教育竞赛,提倡参与的全体性、全程性,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区域社会技术进步。课程基地建设以来,学校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省科普教育基地、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市防震减灾示范校、区科技特色学校、区科普周活动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也促成了学校市级素质教育实践场所的建设。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