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踩老师和他的盆景们 高二教学楼和高三教学楼前的花坛边,总摆放着许多盆景。 有时候路过,我会驻足看一会儿。 一棵山楂,春天里翠绿的新叶上浮着一层洁白的花朵,清新怡人;夏天里叶浓果翠,有大隐隐于市的娴静;秋天啊,红果果像星星一样散布在苍绿之中,走过时瞥一眼都精神为之一振;冬天呢,一树苍灰色的虬枝,几颗小小的红灯笼,静候着阳光,也静候着白雪。 更不要说,那棵石榴,五月花红,八月果实,十月叶黄像一幅明亮的油画。罗汉松、小黄杨,以及叫不上名字长得特别慢,看上去年年都没有变样的…… 好吧,你要说,看盆景不是这么看的。是的,只看花果与色彩,的确很外行。 但任何一棵长了几十年的盆景摆在你面前,也不由得人驻足流连的。有时候,会有同事对我说:“看好哪一盆了?搬走!”我便很诚恳地说:“搬不动啊。”于是彼此大笑。 这些,盆景的主人并不知道。 全校的师生都知道,盆景的主人是李踩老师。 59年生人,80年参加工作,教龄比许多同事年龄还大,当班主任都33年却至今还在当班主任的,就是他! 市首届“最受学生喜爱的班主任”、“区十佳师德先进个人”、“感动校园十大人物”、“最值得信任的班主任”、“十佳班主任”、“镇百名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先进事迹被收录进县教育局主编并出版的《杏坛回望秀成堆》一书,近年来,作为区教育局师德报告演讲团成员,常在全区中小学做过多场师德演讲报告的,就是他! “主峰”峰顶基本没有“植被”,自己开玩笑说“秃得差不多了”的那个爽朗、高大的化学老师,就是他! 走在校园里,很亲切地问你一句:“丫头,上哪去?”这样的同事,也唯有他了……
终于有一天,我逮着机会,问一问李踩老师:“您这盆景里,岁数最大的是哪个?” “这些,”李踩老师大手一挥,“这棵小黑松,还有这棵黄栌,养了20多年了,是学校搬迁时,我从老校区搬来的。” “岁数最小的呢?” “那棵杏树,”李老师手一指,“刚栽的时候还不及一根筷子粗,尺把高,现在枝繁叶茂了!” “记得今年结了好多果子啊,纸条都坠得垂地了,要不要修剪一下啊?”我又问。 “要修剪的,得等到落叶以后,天气大冷,果树的水汽收尽。那时候,也能看清楚树型,也不至于走失了树浆。”这话听着,果然专业了。 李老师看我感兴趣,又指着两个最大盆说: “这山楂和石榴,是学校搬到新城以后,为庆贺学校乔迁买的,取个红红火火的意思。现在也八九年了。但它们的树龄也不短,大概有20年了吧。小黄杨和罗汉松都长得极慢,可是你看它们的姿态,多优雅……” 李老师说着,弯下腰去,看着他的盆景,像看一个刚出生的娃娃。 学校乔迁,他自己买盆景庆贺,还要带着祝福的心意,这是真爱啊。我在心里慨叹一下,忍不住问:“您的盆景都在学校里吗?” “他家里更多!”身后走来一位老师忽然插了话,“韦老师,他可不单单是一个园艺家,他还是个设计师!他家里的装修以及养花的阳光房、玻璃房,都是他自己设计和装潢,美得不得了!”
那么,脑补一下哦:一直做班主任的李老师,利用暑假寒假静静地在家里搞建设的样子,他和高低错落花花草草的样子,都精神抖擞! 反观现在的生活节奏,许多人没有耐心:“养花花死,养鱼鱼漂。”一年一年,看着李踩老师的盆景,我便愈发的敬重他。夏天酷暑难当的时候,也曾看见,他在盆景树后的走廊上,给学生讲解习题——浑厚低沉的语音,一句一顿,不急不躁,让人一下子觉得心神安静。 有足够耐心的人,最适合做教育。 李踩老师对待工作,对待学生,是比对待盆景还精心的还执着的,33年班主任的历练,让他像看盆景一样,对待眼前的学生,他既看见他们的现在,也洞见他们的未来,如此,焉能没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 由此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年年教师节,区政府的领导要捧着鲜花来看他了!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