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前夕,新海高级中学张团思老师荣获由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是今年我市教育系统唯一荣获这一表彰的教师。这既是对其个人的表彰,更是对我校、乃至港城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杏坛的勉励。 在全市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模代表座谈会上,张团思老师作为代表发言,发出了独属新海园教育者、港城基础教育工作者的声音。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和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光荣称号,这是中国工人阶级最高奖项之一。 附: 做一支犁铧,耕耘在美丽的新海园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新海高中教师张团思事迹介绍
“做一支犁铧,耕耘在教书与育人的田野。”21年前,刚跨出南京师范大学校门的张团思,抱着这样的信念走进了江苏省新海中学,走上了高中教育教学的岗位。 他相信身正才能为范。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12年的班主任工作锻炼了他,他深知师品的具体内涵,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具有两颗心:爱心和耐心。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执着地做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他把这作为座右铭。在他班里,后进生所受的关爱,可能比第一名还要多。2004届他所带班级的一名后进生考取大学后,给他的信中说:“老师,如果没有你的鼓励和关爱,我会在自卑的阴影里生活一辈子,因为我是全班的倒数第一名。可是有幸遇上了你,让我在心中燃起了求知的火苗,懂得了永不放弃的道理。我会永远保存你送给我的财富。”他有足够的耐心去发掘学生的潜能,因为他深刻地体会到教育学生就像种庄稼一样,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拔苗助长,否则适得其反。 近年来新海高中大力倡导“以生为本、释放师生潜能”的教育,张团思积极投身教育实践中。在2007届、2009届、2011届班主任的岗位上,他进行了全新的尝试:放弃训斥与批评,捡起表扬与激励。他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了求知做人的榜样。他的班级总是朝气蓬勃,团结向上,师生关系融洽,学生亲切地称他“团团哥”。 他也相信学高才能为师。21年的工作经历丰富了他。他始终坚信:教师的责任是向学生播撒智慧的种子。一个好的教师,只有勤奋好学、知识渊博,才能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信。2003年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获得了连云港市高中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但他不满足于此,攻读研究生是他的一个梦想。终于机会来了。2005年苏州大学与新海高中联办教育硕士班。张团思抓住机会,积极报考,成功考取。2008年,他以优异成绩完成了教育管理专业的学习,获得硕士学位。此外,他还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看看他在2012年参加的教研活动:参加省骨干教师培训,被评为优秀学员;先后两次参加市“青蓝课程”培训活动,分别开设了颇有影响的讲座和观摩课;5月份在江苏省第十二届“五四杯”论文颁奖活动中执教省内观摩课,获得一致好评;11月参加市教学能手大赛,获得一等奖;年底在市中语会第四届换届大会上当选为理事。2013年被市教育局聘为市“教学研究与评价”专家和市“学科教研专家组成员”;2014年被确定为市第五期“52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从2013年至2015年,他先后被市教育局确定为“333工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 他自觉地进行教研理论的提升,积极研究课题,撰写论文。几年来,他在国家核心期刊、省级专业刊物发表和在省“五四杯”、“师陶杯”等论文评比中获奖的论文有三十多篇;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的校本教材《新海高中学生优秀作文选》,已于2010年正式出版。他所主持的全国中语会“十一五”课题、连云港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中作文教学过程控制策略研究”,已于2011年6月结题;他参与的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点高中的学校欺负现象分析与解决策略”、连云港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关怀伦理视野下的幸福班级构建之研究”、连云港市科技规划项目“中学德育教育科技创新研究——德育生态园建设”已经结题;他主持的“十二五”课题“生活-体验-表达生成性作文教学研究”正在研究中。2012年,他获得新海高中教科研一等奖,2013年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他更相信辛勤付出才能换来桃李飘香。2001年夏季新海高中东迁,他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也被拉长了,单程就有一二十里,但他总是早早到校,从没迟到过。往往是晚上回家的时候,自己年幼的孩子已经入睡;早晨走的时候,孩子还没醒。经常是在他临出门前,妻子催喊孩子:“快醒醒,你爸上班要走了!”每天也就这时能陪孩子说几句话,待几分钟。同事说他真是“以校为家”了,他也只是笑笑。其实他笑得并不轻松,工作21年,11年在高三,担子都是最重的。他觉得亏欠家庭太多。但当看到自己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走进名牌的大学,他就感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他教过的学生中考入清华北大的就有十几人。每届高三,他所教的班级高考均分总是名列前茅,他教的班级语文单科优秀人数也都居市前列。其中2003届,单科全市前十名,新海中学有7人,其中4人在他教的9班。他任班主任的班级本科上线人数也总是最多。2009届,他教的普通理化班有50人达到了本科线。2011届,他担任班主任的高三(1)班在高考中全部达本科线,其中有50人达重点本科,4人列全市前十名,2人被清华大学录取,1人被南京大学文科基地班提前录取,1人被美国波士顿学院录取。班级有4名同学被发展为预备党员,2名同学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该班团支部被评为省优秀团支部。他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作文教学方面积极探索。他辅导的学生,有29人在省市作文大赛中获奖,他本人因此多次获得省中学生作文大赛优秀指导奖。他在自己进步的同时,也在帮助青年教师共同进步。他结队培养的青年教师一位获得市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一位获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一位获得全国“中语杯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他还相信一个人的能力可以不断挖掘。2005至2007年,张团思既做班主任又做备课组长,沉甸甸的担子没有吓倒他,反而更激发了他的斗志。在他精心组织下,新海高中在江苏省中小学生网络读书活动、江苏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苏教国际杯作文大赛中捷报频传,在省内引起极大反响。2007年夏季,学校改革学校的管理体制,实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并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张团思凭着他一贯的工作热情和出色的工作业绩,在学校第一届中层干部竞聘中脱颖而出,走上了年级管委会副主任的岗位。从此,他除了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之外,又多了一份年级管理的任务。在2009和2011两届,他协助年级主任,负责教学管理。从考试组织、考后分析,到辅导安排、作业检查,事情往往是一件接一件。为了不误不乱,他养成了便条记事的习惯:把要做的事情记下来,做完一件勾一件,早晨来校看看有哪几件事要做,晚上离校时想想有哪几件事没完。2009和2011两届学生,从小高考、高考,到学科竞赛,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从2011年开始,他又走上了中层正职的岗位,挑起了更重的担子。作为年级管理者,感觉自己的责任更大了,他尽心谋划,创新工作。他负责的2011级、2014级在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五四”行健远足,队伍青春勃发;课本剧表演,学生才情洋溢。体育节、科技节、演讲比赛、元旦会演等活动,各项活动都有精彩表现。学生在国内省内各种学科竞赛中更是捷报频传,金、银、铜牌各一块,十多人获得全国一等奖,上百人获全省一等奖,许多同学通过学科竞赛进入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 2015年以来,韩金山校长提出把新海高中建设成为“有温度、受人尊重的学术高中”,张团思不避艰辛,勇挑重担,在新一轮中层干部竞聘中,继续选择年级管理岗位。在繁重的任务面前,他从没有怨言,从教育、教学,到教研、管理,他一样都没有丢下。有同事感慨地说:“真想不明白你哪来那么大的精力?”他说:“我相信一个人的能力可以不断挖掘。” 他的努力,学校领导和同事都看在眼里,肯定在心里。2009年高级教师评审,他以满票获得通过。学校绩效考评,他几乎每次都被评为一等奖。他三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一次被评为班主任标兵。2001年、2006年、2007年、2010年、2013年、2014年、2015年七次获局级嘉奖。2007年、2009年、2011年三次被评为市高三教学先进工作者。2012年被评为连云港市“优秀教育园丁”、连云港市“教育督导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张团思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15年,又被连云港市政府授予“港城名师”称号。在众多的荣誉面前,他从不张扬,为人依然是那么朴素,工作依然是那么踏实。 他说,他愿意做一支勤奋的犁铧,默默耕耘在美丽的新海园,努力,再努力。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