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撷英 有声有色有光芒 万洁又来了,这是她第三次来看望于香,说了会贴心话,突然支支唔唔:“有件事……” 于香就知道这事非同一般。两人多年交情,做着同一个事业,最重要的是,爱人出车祸离世这一个月来,于香伤心欲绝,患了抑郁症,万洁一天几个电话安慰她,在她人生最黑暗的时候不断送来光亮,此情难忘啊!万洁够姐们,于香也痛快:“姐有事直说,我一定尽力。” “这时候麻烦你不太合适啊!”万洁叹了口气,“但也只有你才行。协会有一个服务对象张姨,这老太太的孙女出了意外,她性情大变,几个帮助她的小姑娘都被她骂跑了,我们协会又不能中途放弃,这样会失信于社会。只好请你出山了,可你现在的状况……” 于香和万洁都在义工协会。两人都是款姐,男人有事业,孩子在国外,有钱有闲的她们经常到麻将馆打发时间。当听说万洁他们经常义务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时,于香马上也加入了这个“红榆伞”义工协会,花不太多的钱,或者投入不太多的时间,就能帮助那些老弱病残人,于香干得很开心。 想不到一个月前,爱人出车祸离世,于香受不了打击,一下子病倒在床。在国外的女儿劝于香出国,于香拒绝了,一来是因为生活习惯,还有一个就是放不下那些求助的眼神和感恩的目光。见万洁如此一说,毫不犹豫地点了头。 于香的服务对象张姨,家住一个二层小别墅,在城东的富人区。老太太七十来岁,面无表情,坐在轮椅上,像一尊佛。于香的任务就是每天推着轮椅,陪老人到海边看海,这是老人要求的,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两小时,为期一个月。 上门做义工,于香经验丰富,每天推着老人到海边散心,想着法子劝慰老人。老太太不说话,一直阴沉着脸,于香就找话题安慰她。万洁早就告诉她了,老太太儿子离异,到了国外,上高中的孙女跟着她生活,前不久为救落水的小孩不幸溺水身亡。老人每天到海边,望着孙女溺水的地方,一言不发,默默泪流。 于香就一阵阵心疼,各家都有各家的不幸啊。一边劝慰老人,一边流着眼泪讲起车祸离世的爱人,果然老太太跟着哭了起来,二人这一哭,居然有了共同语言。 真得佩服万洁会安排,让于香来陪伴张姨,可算找对了人,每当老太太在海边伤心流泪时,于香就温言安慰,有时安慰不起作用,于香就施出“杀手锏”,以哭对哭,哭自己英年早逝的爱人,这招果然有效,老太太马上止住哭声,拉着于香的手来安慰她。结果是,老太太暂时忘了伤心,于香心中的积郁也释散了不少。 随着相处时间的累积,于香与张姨有了说不完的话。一天,听张姨说她孙女名叫余香,与自己的名字音同字不同。她不觉吐出一句流行词:“缘分啊!”然后与张姨相视微笑,都有“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 满一个月的那天,于香把张姨推到屋里,擦着眼泪:“张姨,以后我还会来看你的。” 张姨也恋恋不舍:“你这孩子,这些日子让我开心了,说再见也要开心点!你们做义工不容易,自己辛苦,让我们舒心,我会记住你的!” 目送于香出了门,老太太忽地离开轮椅上站了起来,一边揉着快要麻木的双腿,一边挪到窗前,望着于香骑车离去的背影喃喃自语:“于香啊,你心情好了,我的任务也完成了。可怜我这两条老腿啊,这些日子坐轮椅可遭罪了。” 一个月前,张姨的外甥女万洁来找老太太,说她做义工的同事于香爱人出车祸死了,于香患了抑郁症一病不起,想请老人配合演一出戏,让于香来照顾她一段时间,好让时间冲淡于香心头的郁闷。 揉了揉不太利落的双腿,老太太慢慢来到孙女的卧室。桌上,孙女的靓照甜甜地笑着,花瓶里放着新鲜的玫瑰。老人轻轻地嗅着花蕾,就像亲着孙女的脸:“余香啊,奶奶我也帮助了一个于香。她和你一样,都做义工,以后,奶奶我还会帮你做下去的。” 名家李宜庆老师点评 细读滕敦太微型小说《余香》,究其被文学界、教育界大家认可和推崇,笔者觉得有以下几个特点: 选材精准时尚。作者取材与民生相关、随时随处可见,且备受群众关注和亲赖的义工群体作创作素材,凸显正能量,挖掘深含意,去实现以事感人、以情动人、以文化人,着墨以心换心的新时代的人际新型关系,塑造了义工的高、大、美,展现义工群体铸魂精神和无私互助、大爱无疆的情怀,作品问世,反响非同。 构思奇特巧妙。小说《余香》情节跌宕起伏,还体现在这故事情节不是巧合、偶然的描述上。其深刻涵意也深深地烙在读者的心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小说注满了时代社会的正能量,具有令人肃然起敬、催人泪下之感。 语言朴实无华。品读《余香》,如同荷花出水,十分自然,得体而美丽。它同样能吊起人们的眼球来阅读品味,更有真实感、亲切感。也正因如此,高考联考试题以此当作素材入卷,向青年学生传递正能量,接受语言美、文风实的熏陶。 读完《余香》,香气沁心。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