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保险箱技术。如果负面情绪较多,可以有意识地对内心积攒的负面情绪进行“打包封存”,锁好,并在心中将这个保险箱放在你认为安全并离自己很远的地方,将自己和负面情绪分开,然后将注意力重回当下,保持学习和生活状态。
在疫情新政策的当下,家长如何引导
1.做好自我心理调适,稳定自己的情绪。大人的情绪对孩子影响非常大,往往超出家长的想象,焦虑的情绪会影响孩子对事情的判断,也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倾向于否定自我,不相信自己。孩子日后在面对重大事情的时候,也会潜移默化模仿家长。
2.正确引导,减少恐慌性谈论。孩子对事件发生没有概念和判断,全部都靠家长的表、语气和行为来判断事情的危害性。当下需要我们家长带领孩子,以平和的口吻教会孩子:如何做好自我防护,掌握新冠的主要表现及时与老师家人反馈,了解疫情最新的政策,了解科学的数据和信息学会判断风险。
3.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回避、不批评。请家长保持耐心、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给予适宜的回答。
4.家长面对重大事件时的表现和处理方式决定孩子将来成为怎样的人。建议家长尽量以平稳的情绪、平和的心态、沉稳的处理方式去影响孩子。这时候孩子最需要的是和谐的家庭氛围、共同面对的态度。这能够让孩子看到家人在一起的资源,让孩子体验到安全的心理环境,这种稳定感也会成为孩子一辈子的心理资源,让孩子以后在面对外界风风雨雨时都能够独立成熟地面对。
5.亲子互动。一起做手工,亲子阅读,看电影,一起运动,一起包饺子,做家务,拍搞笑视频等等。在这些温馨的互动中,孩子情绪自然可以得到缓解,学习和生活状态反而会更好。
确诊阳性,特别害怕
被诊断为新冠阳性,对大家的身心无疑是一种巨大冲击。有的同学可能会反复地想:“怎么可能是我,为什么是我?”不能接受自己被感染;也有一些同学可能会认为,“不就是重感冒吗?没什么。”不当回事,对新冠阳性表现出并不在意。
那么,如果被确诊了,除了药物之外,还可以做哪些事来照顾自己,又该如何从心理上进行调适?
接纳事实 觉察情绪
已经发生的事情尝试接受,包括因此可能会产生的情绪。确诊新冠阳性后,个人产生担心、愤怒、失望、焦虑、不公平等情绪都是正常反应。同时,伴随这种心理上的反应还可能会带来身体上的反应,如失眠、肠胃不适、头痛等。这些都是正常的反应,尝试从心理上接纳这些事实,并关注由此带来的情绪和身体变化。
可以尝试这样想:事情已经这样了,无论合不合自己的心意,一切都已经成为了事实;很多人都跟我有同样的经历和感受,我并不孤单;毕竟我面对的情况很多人都没有经历过,我很厉害。
科学治疗 保证休息
从正规渠道了解自己的病情并接受治疗。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大多按照感冒情况用药,但居家隔离期间要注意每日监测体温和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对症治疗或就医,我们要相信无论是我们的身体还是心理健康,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动态变化的。居家注意卧床休息,同时保证摄入充分能量和营养。
接纳情绪 积极调试
1.转移注意力。不过度关注跟新冠肺炎相关的负面信息,会对心情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可以多关注网友康复的经验、吃一点甜食等提升自己的正向、愉悦的体验。
2.为自己赋能。从积极角度去想。我是最早感染的,会收到很多人关心和问候;或许以后周围有朋友家人感染了,自己的经验可能会帮助到他们。
3.书写情绪日记或者成功日记。心理学家本尼做过一项研究:参与者每天花15分钟写下自己最“真实”“不为人说”的痛苦的经历和感悟,连续写4—6天之后,焦虑水平会开始下降。并且坚持约一年左右后,表现出更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拥有更低的抑郁和焦虑水平。
焦虑水平降低的原因是:负面情绪得到释放,焦虑、情绪、身体疼痛得到“注意力”的分配,而不是被情绪覆盖。
所以可以将自己感染后的过程和期间的情绪记录下来。
情绪日记可以写以下内容:第一步,发生了什么事情?如实地记录这件事情。第二步,对于这件事情,你有什么感受?第三步,事后如何看待这件事?
4.善用身边资源,寻求帮助。
请同学们不要忘记身边的资源,比如和爸爸妈妈说一说,向老师求助,与好友倾诉心声。
如果你和你的家人出现了以下这些症状,就说明你们的负面情绪超出承受范围,那就需要进行心理调适了:
1.容易感觉到紧张,担心,更多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担心什么。
2.不能停止或控制自己的担心。
3.对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很担心。
4.不会放松或很难放松下来。
5.由于担心不能安静地坐着,总想站起来走走。
6.稍有小事就容易急躁,容易烦恼。
7.害怕会有可怕的事情发生,但又不知道什么可怕的事情。
8.莫名出现胸闷、心慌、出汗、手抖、胃部不适等症状,经检查又发现不了问题。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进行心理调适
刘序亚


家长该如何进行自我调整并帮助孩子进行心理调适,科学应对疫情变化呢?这里分享五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首先,面对当前形势,既不夸张,也不轻视,带领孩子进行科学解读。告知孩子当前被感染的绝大部分人可在7—10天内恢复。指导孩子做好自我健康的第一监护人,平日里科学规范佩戴口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留好安全的社交距离。
其次,引导孩子接纳当下自我情绪。无论是身边人还是自己被确诊,这都是一个突发的应激事件。让孩子知道,在遭遇应激事件时,我们产生心跳加速、肠胃不适等生理表现及紧张、慌乱、焦虑等情绪,都是正常的应激反应。我们要做的就是觉察到这些变化的存在,不过多分析和思考它们。
第三,倾听孩子,成为他们坚强有力的后盾。家长可以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放下自我成见,允许孩子充分表达他的感受,不去定义、评判孩子的言行,努力和孩子情绪同频,始终向孩子传递着“无论发生什么,父母都会陪伴他一起面对”,给予孩子充沛的情感支持,帮助孩子保持心态平和。
第四,陪孩子一起进行情绪放松调节,安顿身心。驱散过度焦虑,家长可以选用简单易操作的冥想呼吸训练来进行。带领孩子选择舒适的姿势,告诉他有意识地放松自我,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采取吸气4秒、呼气8秒的频率,放缓呼吸速度,坚持5—10分钟。如果在训练期间发现注意力跑开了,只需要把它再拉回到自己的呼吸上就可以了。
第五,以身作则,对生活注入积极信念,与孩子一同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多从正向角度去解读身边的人和事,邀请孩子一起搜集每天发生的三件好事、设计积极自我暗示话语,每日和家庭成员互相分享、鼓劲打气,相信一切终会慢慢好转、愿望终会实现。
有时,孩子可能会胆怯、惶恐、不知所措,但在家长朋友科学引导及爱的呵护下,他们也一定能够逐渐强大内心、慢慢坚韧成长起来。另外,如果在帮助孩子进行心理调节的过程,发现孩子的心理状况没有明显改善,家长也可以寻求更加专业的心理支持来进行增援。
我市心理援助热线

连云港市未成年人指导中心热线电话:96111(周一到周五14:00-18:00,周六周日8:00-12:00,14:00-18:00)。
共青团连云港市委青少年服务平台:12355
连云港市疫情心理援助专线电话:15961390120(周一至周日0-24时)。
市12345在线平台开设新冠肺炎健康咨询专家热线:
市民拨打市12345热线电话后可根据引导语选项进行精准咨询。
新冠肺炎就医及健康咨询请按0
疫情防控政策请按1
其他诉求请按2
来源:连云港教育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