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消息,新海园1987届校友、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导魏文胜研究组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Genome-wide screening for functional long noncoding RNAs in human cells by Cas9 targeting of splice sites”的研究论文。 魏文胜研究组与合作者之前率先建立了通过成对gRNA(pgRNA)在基因组中产生大片段删除的策略来对lncRNA进行高通量功能性筛选(Zhu et al. Nature Biotechnol 2016)。后续又有报道通过CRISPRi(Liu et al. Science 2017)以及CRISPRa(Joung et al. Nature 2017)等方法来进行lncRNA的高通量功能性筛选。为了突破以上方法上的局限,魏文胜研究组设计了新的筛选策略,构建了特异性靶向基因的剪接位点的新型CRISPR文库,以高通量的方式产生基因的外显子缺失或者内含子滞留。运用这一策略,实现了全基因组水平上对于lncRNA功能的高效筛选。这一新型高通量技术平台的建立,首次真正实现了从全基因组水平对长链非编码RNA进行基于完全敲除的高通量筛选,该方法学将为系统发现和解析lncRNA功能提供有效的工具。 该研究于11月5日在线发表于Nature Biotechnology(DOI: 10.1038/nbt.4283)。魏文胜研究组的博士生刘莹(CLS 14级)、曹中正(CLS 15级)、王轶楠(CLS 13级)以及博士后郭昱博士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和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基金支持。 在2016年10月31日,魏文胜研究组曾报道长非编码RNA的高通量功能性筛选新方法,并在线发表于Nature Biotechnology(Genome-scale deletion screening of human long non-coding RNAs using a paired-guide RNA CRISPR–Cas9 library),在学界引起了轰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朱诗优(PTN12级)和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后李炜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魏文胜和刘小乐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校友链接】 魏文胜,新海园1987届校友。1981年9月,进入新海中学就读初中,而后考入高中部学习。1987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后进入美国斯坦福大学进一步深造。现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获拜耳学者奖、罗氏中国青年学者奖、北京大学通化东宝生命科学奖、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最受学生欢迎奖等。 实验室研究领域: 真核基因组编辑及高通量功能基因组学,疾病与感染的分子机制。 着重发展和应用基因组编辑技术,涵盖编码及非编码序列的高通量功能基因组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以及精准医疗。在此基础上,特别关注宿主细胞参与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分子机制,为发展宿主导向的治疗手段提供新的药物靶点和思路。 (该文摘选自“北大生科”微信公众号,更多资讯可关注其微信公众号。) 信息出自:魏文胜实验室 详细内容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北大生科”查看。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