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建议书国家卫健委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近视人口高达7亿人左右,其中,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学龄期的青少年成为“近视眼”的重灾区。为进一步做好赣榆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有效降低学生近视率,重点聚焦学校和家庭两个关键主体,结合现有近视防控经验和措施,特提出以下建议:一、学校需采取的措施(一)合理安排学校课程与考试制度严格落实中小学年度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课程和科目。严格基于课程标准进行命题和评价。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加强对各年级各学科作业数量、时间和内容的统筹管理,严格教学纪律,不占用学生课间、午休等时间,保证其充分休息。(二)保障户外活动时间完善体育场地设施,丰富体育活动项目及课后服务内容,保障学生体育课和大、小课间的户外活动时间。倡导班级制定爱眼护眼制度,保障学生课间10分钟走出教室。落实每天上午、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落实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三)改善视觉环境加大教学环境卫生监测力度,改善教室、图书馆等采光和照明,保障学生用眼环境。定期调整学生座位,科学配置与学生身高相适应的课桌椅并及时调整高度,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四)加强电子教学辅助设备使用管理科学、适度使用多媒体屏幕、投影仪、平板电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五)定期开展视力监测严格落实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严格落实中小学屈光建档工作,重点关注视力异常学生,督促及时到规范诊治医疗机构检查。(六)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丰富健康教育课程形式,提高学生近视防控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成立健康教育社团,开展视力健康同伴教育,充分利用学校电视、广播、宣传栏、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开展科学用眼护眼健康教育。二、家庭需采取的措施0-6岁是儿童视觉发育关键期,家庭是最主要的生活学习环境,是孩子近视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家长应了解用眼护眼知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并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一)增加户外锻炼和亲子活动推荐儿童青少年全程或阶段性走路上下学,低年级学生由家长陪同。培养孩子掌握1-2项体育技能,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周末及节假日和孩子走到户外,坚持每天日间活动不少于2小时或每周14小时。近视儿童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二)控制电子产品,避免长时间使用家长应严格控制孩子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0-3岁婴幼儿不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3-6岁幼儿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视屏类电子产品;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单次使用电子产品不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三)培养良好用眼习惯,保持正确读写姿势家长应监督并及时纠正不良用眼习惯,坚持“一尺一拳一寸”,不平躺、侧躺或趴在床上看书,不在行进间或在移动的车厢内看书。提供良好的光照环境,充分利用自然光线进行照明,避免阳光直射;室内除开启台灯外,也要使用适当的背景光源。(四)保障睡眠和营养,减少吃糖保障小学生每天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阶段学生8小时睡眠时间。多吃鱼类、水果、绿色蔬菜等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营养膳食,叶黄素、胡萝卜素、维生素B1、钙等微量元素,对于保护眼睛大有好处。(五)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家长观察到孩子视力发育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眼科检查,一旦确诊近视应通过配戴眼镜等进行科学矫治,对于戴镜视力正常者,至少每半年复查一次,根据屈光状态更换眼镜。来源:区教育局![]()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