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了准确把握高考新变化,把握历史教学和高三复习大方向,提升课堂效益,新海高级中学历史教研组立足高考新变化,2021年10月14日下午在学校未来教室开展了有关新高考的主题研讨活动。 顾爱军校长、教学部唐宽义主任出席本次活动,历史组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主题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历史组教研组长张小自老师主持。本次研讨活动包括三个议程:首先,由2021届高三苏学章老师、吴海燕老师、牛琳老师做专题报告;其次,请顾校长就历史组集体研讨做点评;再次,我们历史组同仁就新高考各抒己见,进行研讨;最后,第四个环节由顾爱军校长总结,向三位老师颁发讲座证书。 ![]() 苏学章老师高屋建瓴,选题精当,主要汇报了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1)新高考的立足点:课堂教学和高考命题的立足点和依据是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历史课程标准,以及新高考评价体系。我们须充分领会,深刻理解,精准把握;(2)新高考体系下的历史教学几个重要方向;(3)搞清历史的基本概念;(4)做到“学贯中西”,把同一时期中外知识进行融合,抽茧剥丝,寻找它们之间的关联点,提炼它们的比较点。 ![]() 图 | 苏学章老师主题报告:《探寻高考新变化 把握复习大方向》 吴海燕老师以课堂实例,谈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她建议:(1)思维导图,重在思维,提升思维能力是关键。不能盲目追求画得全画得美,能展现自己思考归纳迁移能力的就是好导图;(2)时间紧,任务重,要化整为零,利用好边角零碎时间去做。养成习惯了,速度必然会提升;(3)从基础年级就要培养学生做思维导图的习惯。 ![]() 图 | 吴海燕老师主题报告:《对历史高考复习中思维导读使用的评价》 牛琳老师通过选取八省联考里的经典史料,重点交流陆研读史料五步法,即研读史料完成五步法:懂、透、悟、辨、用;在研读和选取史料时,要灵活选择史料,并重视史料的客观与真实性。 ![]() 图 | 牛琳老师报告主题:《史料精读策略略谈》 顾校长充分肯定了苏学章老师、吴海燕老师和牛琳老师所做的主题报告, 同时提出了历史组研讨时触及较少的一个重要问题,即江苏历史卷与全国卷的差异性在哪些方面?江苏高考自主命题历史学科真正的变化有哪些?这个问题留给我们会后思考,并在下一次大组活动中进行交流。最后顾校长对历史组研讨会提出了目标和期望,具体有:(1)会后交流学习主报告人的PPT成果和研讨成果,调整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2)历史作为原始分计入高考总分,新海高中的历史教学和成绩要位居全市前列,引领连云港市。历史老师要有使命感、紧迫感,勇于并敢于担当。(3)落实研讨课的成果,在平时复习课、展示课的课堂教学中加以利用,提高课堂效益。 三位老师的报告用了大量详实的资料,论述深入浅出,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很强的实用性。大家一致认为:三位老师所选题例典型、多角度,具有代表性,支持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对新高考、新课堂的总结,来自于老师自己的课堂实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过渡性高考的总结分析,具有深度和前瞻性。 ![]() 图 | 历史组同仁在研讨交流 多研究、多研讨、多交流,才能深切体悟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和新课堂的核心价值。新高考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不仅不能和社会隔离,反而需要关注社会热点。历史学习要注意对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和对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将历史、热点、中外现实等有机结合起来,尤其要适当关注本年度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去认知与领悟社会热点,充分发挥历史学科“以史为鉴”“经世致用”的功能。要研究中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人民政协史等“五史”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情感,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样,历史教学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 供稿 | 张小自 编辑 | 朱芷欣 初审 | 周 峰 复审 | 潘家永 审定 | 顾爱军 ![]() ![]()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