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和连云港市科学技术协会在新海高级中学组织2022年江苏省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面试。经过学生自主申报、学校推荐、导师考核、前置培养及高校面试等层层选拔,最终我校成秉翰同学入选2022年江苏省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计划。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有关要求,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搭建高端发展平台,促进中学与大学的衔接,联合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江苏省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计划遴选品学兼优、富有科创精神的高中生,在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高中生参与科技创新人才计划的学习经历,对于高校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招生过程中佐证“相关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随着无人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已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重要方向和目标。一直以来,新海高级中学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学校建有江苏省跨学科融合创新实践中心,配齐VEX、ITI、无人机、智能机器人、教育机器人、无人汽车、虚拟现实(VR)、3D打印等科创实践资源。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开发了科技、科学、科普三大校本课程体系,以30余项特色科技社团为抓手,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课题进行学习,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 ![]() ![]() ![]() 学校各类科技创新比赛成果丰硕。在2021年度连云港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卢长庆、曹越两位同学脱颖而出,荣获市一等奖,朱振瑞同学获市二等奖。我校包揽全市高中2个一等奖名额,3人均入围江苏省3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近5年,200余人次学生在国家、省级、市科技大赛中摘金夺银,学校荣获“全国人工智能特色单位”“全国首批高中人工智能实验学校”、“江苏省十佳科技创新学校”等省级奖项10余项。 ![]() ![]() 学 生 心 语 01 成秉翰 ![]() 我叫成秉翰,是一名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值此“江苏省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之际,有幸能正式成为其中一员,感到非常高兴!我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担任课代表,为同学们做好服务,为老师做好助手。业余时间,我努力学习计算机编程,从初二、初三就开始参加全省及全国信息学比赛,获得过国家二等奖,江苏省二等奖;高一参加了2021全国信息学奥赛获得国家二等奖,江苏省一等奖。参加竞赛的过程使得我的潜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在未来还将冲刺更高的目标。在学习上我乐于钻研,永攀高峰。我也喜欢音乐,业余时间喜欢弹弹吉他,我用心参与文体活动,并积极参加相关才艺表演活动。在生活上独立自强,遇到挫折不懈怠、不放弃。对科学研究,动手有着浓厚兴趣。我喜欢制作各种手工作品,家里的所有电器、智能化设备故障,维修起来也是得心应手。我都会全力以赴认真学习,刻苦钻研,追求卓越,争取早日学业有成,报效祖国! 02 卢长庆 ![]() 我很荣幸能参加2021年连云港市科技创新大赛,也很感谢学校能给我这个宝贵的机会。 从无数个日夜的改进与创新,知道走进赛场的那一刻,我从来没有松懈。经过努力,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我认为,这一切的取得不仅是因为自己的努力与勤奋,更是与杨小华老师在背后的细心指导和谆谆教诲密不可分的。通过比赛,我发现了自身与其他获奖同学的差距,找到了自己要继续努力的方向,也得到了继续努力奋斗的动力,这些都是比获奖更重要的收获。 本次过滤式口罩风扇装置及应用口罩风扇装置的口罩可与不同款式口罩组装使用,保证呼吸顺畅,加速口罩内侧的散热,有利于湿气的排出,可供不同需求的使用者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针对性的安装方式,实用性更强。这也是我在科技创新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我也深知真正的成功还离我很远,科学的进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幸运的是,科学殿堂的大门也早就向我们敞开。我愿意将获奖的信心与激动当做种子播种下去,愿意为施展才华而付出汗水。我相信,播下的种子定会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科技之花。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03 曹越 ![]() 很高兴我的发明—预警防治一体化的保健器具获得了“2021年度连云港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参加比赛的体会。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骨质疏松患者容易发生摔倒的情况,而且这类患者一旦摔倒还会引起腰椎损伤等并发症。因此我专为骨质疏松患者发明了一款提供既能在危急时刻给家人发出预警、又能在平时保护腰椎的多功能保健器具。我的创新项目——预警防治一体化的保健器具经过重重选拔,有幸参加市级比赛,在与专家答辩时,不仅锻炼了口才,还增强了综合能力、丰富了自己。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社会需要创新,国家需要创新,作为新时代青年学生,我们有创新的责任,要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索更安全、更优质、更便捷的未来生活,为国家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此次创新只是我在创新领域一次探索,希望我的创新成果以后能逐步完善并走向市场,为骨质疏松患者带去福音。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并学习致用,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04 朱振瑞 ![]() 我很荣幸能参加第33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也很感谢学校能给我这个宝贵的机会。从刚开始参赛的忐忑不安到后来的充满自信,我从未松懈过,经过努力,获得了二等奖的成绩,这个成绩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努力与勤奋,更是与杨晓华老师在背后的细心指导和淳淳教诲密不可分。 通过这次大赛,我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生活学习过程中,还是需要加大自己的学习范围的广度和深度,这些都是比获奖更重要的收获。真正的成功离我还比较遥远,真正的创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幸运的是我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我愿意为施展才华而付出汗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一起向未来! 供稿 | 杨小华 编辑 | 朱芷欣 初审 | 周 峰 复审 | 潘家永 审定 | 顾爱军 ![]() ![]()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