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圈划式阅读”提升新高考政治题解答速率的探索 ——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思想政治教研中心2022年“沉浸式教学研讨”纪实 ...

2022-10-9 21:13| 发布者: 新海高级中学| 查看: 292| 评论: 0

摘要: “圈划式阅读”是指阅读者以圈圆、划线等方法在阅读材料中添加批注,实现有效阅读、快速归纳、顺利达成阅读任务的阅读方法。圈划阅读法在我国自古有之,古人强调阅读要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其中“手到”是指在信 ...



“圈划式阅读”是指阅读者以圈圆、划线等方法在阅读材料中添加批注,实现有效阅读、快速归纳、顺利达成阅读任务的阅读方法。圈划阅读法在我国自古有之,古人强调阅读要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其中“手到”是指在信息材料上作记号与写批注,圈划其中关键字句。唐代学问家韩愈采用“提要钩玄”阅读法,主张“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强调的是在阅读中要圈划信息材料的精髓。伟人毛泽东在阅读时习惯在材料上批、点、圈、划,他读过的材料常常圈点细密、杠划不断、字句连绵,构成了他鲜明的阅读风格。圈划式阅读在现代中小学运用广泛。有经验的教师非常重视指导学生在解题时运用圈划与添加批注的方法阅读材料。本文记述的是一次以“圈划式阅读在应对政治新高考教学中的运用”为主题的专业研修活动。


1

问题的提出



请看来自几位高考生的自述:

生1:政治卷好难哦!密密麻麻的文字材料,长长的设问,宽广的知识指向,只有75分钟的考试时间,让我在考试中处于紧张焦虑与抓狂状态┄┄

生2:新高考阅读量、思维量与写作量都很大。材料读完了,想不出它跟问题有什么关联,甚至不知所云┄┄

生3:书是会背的,在看材料以后头脑一片空白,想不出教材知识了┄┄

生4:有的答案明明已经想好了,而且比较成熟,可是在作答时候却忘记了,弄丢了那个较为完美的答案要点,好遗憾┄┄

凡此种种体验,印证了一个颠簸不破的高考大变局:新高考正以阅读量引领育人,服务选才。它意味着考生必须提升解题速率,以过硬的阅读力、思考力和表达力接受国家选拔。

回望现实,新高考命题非常注重阅读理解能力考查,包括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高考试卷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高考卷阅读量越来越大,阅读量增大越来越成为命题增强试卷区分度的手段。江苏卷、山东卷、北京卷和全国卷都呈现这样的特征。面对如此巨大的阅读量,考生在考试中的上述体验实属难免。如何提升新高考解题速率?成为一线教学中师生普遍面临的卡脖子难题,需要研讨对策。


2

问题的成因分析



2022年9月19日至22日,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思想政治教研中心举行“沉浸式教学研讨”活动。思想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来自全市各高中学科组长、备课组长代表、市第二期教育家型教师共同体部分成员、市教研室教研员崔维云老师参加研讨。研讨中,教研组围绕“圈划式阅读在应对政治新高考教学中的运用”这个主题先后进行4次集体备课。老师们认为,学生的阅读速率跟不上,理解材料有困难,考试时手忙脚乱,很大程度上是考生处于身心应激状态。有的学生得分低,不是因为学生驾驭不了书本,也不是教师驾驭不了课堂,而是学生在应激环境下驾驭不了试题材料。于婕、朱姗姗、林波等教师先后参与了近3年江苏高考阅卷工作。他们的反馈是:考生在答题时罗列知识,缺少“结合材料”的逻辑性与严密性,经常出现教材语言与材料语言的脱节,以及要点不全等现象。崔维云老师进班听课8节次,在听课调研的基础上,崔老师提出,在新高考背景下,读懂材料才是王道,没有哪个考生天生会阅读、会思考、会表达,缺少课堂有效训练可能是导致有的学生阅读低效、考试失分的重要成因,必须在教学中强化圈划式阅读的运用。


3

整改举措与可行性论证



考生的阅读障碍可以通过平常训练得以消减,学生的阅读速率可以通过平常训练得以提升。经过讨论,老师们决定:立足于课堂,以务实的教学转型训练学生转变阅读方式,从训练学生“圈圈划划”着手,提升解题速率,服务学生成长与发展。这样做既必要也可行。


(一)圈划式阅读借助于符号和线条,将理解与记忆、思考与探究等各种能力综合运用起来,能有效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快速进入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产生对问题情境的疑惑,对学习伙伴的质疑,从而引导更多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发展高阶思维。这就大量削减了教师的话语霸权,从而形成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正确处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二)圈划式阅读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对新的信息材料进行加工、组织与编码,实质是把学生注意力转移到学案上来,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能够直接反映出学生对问题情境的理解与判断,让师生在优雅阅读和智慧探索中穿行,既避免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又减少了教师用课件“灌”学生的风险,有利于形成以学案为主、课件为辅的教学,正确处理学案与课件的关系。

(三)圈划式阅读要求学生在问题情境上圈划关键信息的同时回归知识原点,能够引导学生回归教材。这个过程伴随着考生对教材的回忆与再现、对原理规则的迁移与运用,可以提升教材利用频率与效度,离开教材谈教材、用教材,使学生从机械背教材走向灵活用教材,从过度在教辅上刷题走向思考解决一些真实情境下的现实问题。这可以减少师生对教辅资料的不必要需求与滥用,形成以教材为主、教辅为辅的教学,正确处理教材与教辅的关系。


4

问题解决的教学探索



围绕本次研讨主题,教研组教师多次讨论,市教研员崔维云老师与授课教师反复强调要求、交换意见,本着带着问题整改、训练学生习惯养成的态度,授课教师充分汲取教研组同事合理建议,不断试讲、反复完善。2022年9月22日,高一马伟聪、高三朱姗姗两位老师分别执教必修1“伟大的改革开放”和必修3“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一)从教学流程上看,教师和学生“圈圈划划”的课堂行为渗透在解答主观题各环节,其具体步骤与各环节要求有:

(二)从教学策略上看,整个教学过程着力强化学生的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强化”对改变学习行为作用很大,“示范”是强化的手段,是从个别走向一般进而实现“普遍提高”的重要推进手段。两节公开课强化学生的手段有:1.教师示范“圈圈划划”。如马伟聪老师在“审设问”环节示范圈划知识指向,在“析材料”环节示范圈划材料若干“主体”。2.学生演示“圈圈划划”。朱姗姗老师找学生上讲台,现场在屏幕上边圈划边讲解,阐述他的思维过程,学生把黑板右侧的“知识建构”与屏幕上圈划批注的信息点一一建立链接关系。学生在展示圈划中完美展现了较为清晰的思维逻辑,吸引了听课师生的注意力。3.师生围绕“圈圈划划”展开对话。授课教师对学生的圈划过程提出质疑、引导,学生解释说明圈划过程中自己所形成的思考与判断,从圈划开始到最终答案的形成,始终闪烁着流动生成的美感。

(三)从教学技巧上看,两节课的完美呈现,离不开教师对新高考精神的领悟,离不开教师对新高考试题的专研,离不开教师对新高考教学的孜孜求索。两节课能够完美凸显“圈划式阅读”研讨主题,示范圈划式阅读在解题中的运用步骤与操作要领,让听课师生感受到圈划行为对于改进阅读、解题和教学的帮助,至少留给教师以下启发:

1.备课阶段要精细选取学案典型题。典型题对于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和训练答题方法都具有显著的代表性,是一个教师上好公开课重要依托。如果在备课阶段选择的试题不具有达成研训目标的典型性,可能会在上课时发现试题讲解不能有效证实教师的主张。从两节课的学案选题上看,授课教师较多选用了北京卷、山东卷与全国卷的典型题,都充分挖掘了典型题的价值。

2.教学过程要灌输新高考命题理论。如新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必备知识、学科主干知识以及可迁移运用知识,淡化对静态的纯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中要重视大概念视域下的主体知识建构,在解题中要着力提取有效信息,圈划对答题有帮助的关键语句。在选择题讲评中,也可通过圈划关键词句让学生感受题肢与题干的关联性、同质性与干扰性,诱导学生学会辨识与判断。

3.复习迎考要注重增强高考适应性。通过周练、月考与大市模拟考等仿真训练,逐渐让学生把握新高考试题立意主旨,在习题讲解中强化圈划,做到习惯成自然,可以降低主观题非智力因素失分。在新授课教学中,教材上“阅读与思考”栏目绝大多数选材经典,具有代表性、探究性,对学生消化教材知识很有帮助,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教材上“圈圈划划”。


5

教学成效评估



(一)优化了学生的阅读方法。“圈圈划划”是阅读行为的直接转换,能直接减少回读与不必要的重读,有利于促进学生心读,省略唇读发音到听觉器官的一段迂回。课堂观察与学生反馈显示,圈划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了学生注意力,能够有效提升阅读速度。

(二)强化了学生的解题技巧。“圈圈划划”是科学解题的必经步骤,作为主观题“审设问”“析材料”“忆书本”“整答案”解题四步骤的辅助手段,它直接渗透并服务于解题各步骤,让解题步骤得以有效落实,促进考生有效作答、高效作答、精准作答。

(三)激活了学生的课堂表现。“圈圈划划”是学习思考的动态过程,学生通过实施圈划行为,有利于让课堂更加生动,学习更加主动,话语载体更加清晰,对话更容易聚焦于问题情境,学生更加容易在真实情境中探究学科知识,从而形成高阶思维、高获得感的教学。


6

结语



好的教育是把理想做出来,本次沉浸式教研遵循问题导向,从学情中发现问题,利用团队共生机制化解问题,彰显教研是一所学校、一个学科高质发展、成群前行的引擎。研讨中,教师始终把目光聚焦在课堂,从转变教学行为、完善对话方式等力所能及的微转变开始,不断优化,反复琢磨,把应对新高考的教学研究推向新视界。



供稿 | 武兴华

编辑 | 朱芷欣

初审 | 周   峰

复审 | 潘家永

审定 | 顾爱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赣中网

GMT+8, 2025-5-4 17:26 , Processed in 0.08121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