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创造了一个个大国工程奇迹,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勇毅前行,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忘我奋斗,离不开科学家精神的大力弘扬。 追科技之星,担强国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 ![]() 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青年学生使命担当,2022年11月30日,新海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学生经省科协推荐,参加了由中国科协主办的学习院士精神线上宣讲活动。本次宣讲由“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女儿黄峻博士主讲,她深情讲述了其父亲恪尽职守勇担当,甘于奉献铸忠诚的感人事迹:隐姓埋名30年,没钱、没人、没资料、没技术,一个算盘、一把尺子、一座小岛,孜孜不倦地战斗在核潜艇研制一线,成功造出了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 ![]() ![]() ![]() ![]() 黄旭华,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从无到有、第二代核潜艇的跨越发展和第三代核潜艇的探索赶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书写了无怨无悔、赫赫而无名的核潜艇人生!从他身上,彰显了科学家精神的主要内涵: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黄峻博士还与我校学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并对全体学生提出了殷切希望:第一,希望同学们抓紧青春正好的时光,锻炼好身体,勤奋学习,全面发展。第二,学习的道路不可能平平坦坦的,遇到问题要多思考,多请教。第三,学院士精神,走科学道路,把科学家认真细致、不怕吃苦、自力更生的精神传承下去,让新一代同学们成为对国家有用人才。 ![]() 爱科学,向未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我校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通过搭建多样化的高质量科技教育平台,升级改造学校科技中心,增设科技体验场馆,打造学科发展创新中心,建设科技实践基地,开发助力学生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培育的校本课程和学生社团等,大力弘扬和培育“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让科技报国的传统薪火相传,让科学家精神弦歌不辍,让更多青春力量投身高水平科技事业,努力把新海学子锻造成为具有“国家栋梁特质、学术大师潜质、君子情怀气质”的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 ![]() ![]() ![]() ![]() 本次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给同学们心中播撒下科技报国的种子,进一步营造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通过活动,新海学子为科学家的奉献精神与爱国情怀所深深感染,不仅增强了提升科学文化素养的自觉性,更领悟到了科学家身上具有的追求真理、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崇高精神,立志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而不懈奋斗。 ![]() ![]() ![]() ![]() 科学之光,照耀当下,也照亮未来。 学生听讲座心得体会 听了关于黄旭华院士的事迹报告,让我感触很深。他出生在海边的小渔村,10岁就远离家乡求学,又遭遇战争,每天跋山涉水,艰难的求学路没有阻挡他求学的心!面对战争,他明白国家要强大必须要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他决心弃医从理,为祖国出一份力! 为了研究核潜艇,他做了三十年的隐姓埋名人。他严谨认真,只为成功获得第一手资料,他亲自参加,创造了潜艇事业史上总设计师跟艇极限下潜的先河。如今他退居二线,但仍然牵挂核潜艇事业,培育人才,做新一代潜艇人的坚强后盾。作为新时代的年青人,我们要像黄院士一样,以勇于做惊天动地事的魄力,甘于当隐姓埋名人的品格,全面塑造自我、完善自我! —— 高一15班 林政皓 要有光,驱散冗长的黑暗;要有脚步,打破空明寂寥,总有人抬头往见浩渺长夜里的一颗星,总有人点亮萤火的微光,让我们看见了春暖花开。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等老一辈科学家,芳香无尽,无数故事感人肺腑,牵动人心。那执着奉献和一腔爱国的种子深植这片热土,换来如今天光大亮。少年强则国强,中国人骨子里的坚强和智慧在我们这一代更应该发扬光大,吾辈当踏着青春的脚步,遇困难不低头,遇挫折不气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 高一15班 胡继天 有幸参加了黄旭华老先生的事迹报告,我内心深有感触。黄旭华老先生一生坚守在祖国的核潜艇研究岗位,无怨无悔,以他为代表的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们,共同筑成了坚持不懈,不畏困难的核潜艇精神。 黄旭华先生是从战争年代走出来的人,他认识到民族自立自强是何等重要,立下了科技报国志向。当祖国需求之时,义无反顾参加核潜艇研制工作。他三十载如一日,孜孜不倦,呕心沥血,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铸就了国之重器。他对工作全力以赴,对家庭却有所亏欠,他甚至没有能见上父亲临终前最后一面。他知道,自古忠孝难两全,一个人对国家的忠,就是最大的孝了!在核潜艇深潜试验时,他亲自下海主持试验,成功达到极限深度。他写下了“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的诗句! 我想,作为新生代的我们,要以这样的核潜艇精神为榜样,完善自我,努力学习,为祖国美好未来和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 高一15班 赵誉戈 中华民族如东方旭日升起,一个名字与祖国命运相连。他的经历也与华夏大地息息相关。今天听了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老人家的故事,一个多小时报告远远不够,但那一份核潜艇精神却充分展现。在黄老先生曲折的求学路上,他放弃医学,决定要用科学技术拯救中国。核潜艇精神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有太多让我们感动,“一万年也要造出核潜艇”的执着触动着我,惊涛骇浪乐在其中的精神激励着我。面对人生前进道路上的困顿,我会想起陪伴黄老先生半个世纪的算盘,想起他们2000多个单位共同协作。勇于面对困难,执着协作前行,应该成为我们后辈的自觉。宣夫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少年的我们有更多可能!我们一定要勇担时代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 高一15班 王依臣 是他,用一生的沧桑谱写华夏盛世,深藏功与名,他就是黄旭华。 纵观黄老人生经历,其年少时求学艰苦,工作时困难重重,但他的精神令人钦佩,然而最令我感触的是黄老和他母亲的故事。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他少时离家,一心扑在报国事业中,三十年没有回过家,没见过母亲。他曾引起家人的误解,更是被家人认为不孝。他爱大国而有愧于小家,母亲每次问到工作,他都闭口不谈,因为他从事的是一份关乎祖国命运的绝密工作,即使承受误解,也不能透露半分。他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他把母亲的围巾常常带在身上,他觉得这样就好像母亲陪伴在他身边。听到这,我的心弦被深深触动了,他不是不想陪在母亲身边,是没有办法啊!他把这份大爱奉献给了我国的核潜艇事业! 因为有了他们的奉献,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他对待科研的执着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他的报国情怀更让我受益匪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为。我也要用我的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为祖国站在世界科技前沿而努力,做一名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时代青年! —— 高一15班 陈恩慧 供稿 | 杨小华 编辑 | 朱芷欣 初审 | 周 峰 复审 | 潘家永 审定 | 顾爱军 ![]() ![]()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