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雷锋精神 ★ 雷锋精神,即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我校为迎接第60个雷锋周 特组织开展了 “三质学子,承红色基因,行逐梦之路” 主题活动 少年部的同学们 走入连云港市雷锋车车组 深刻体会雷锋精神 ![]() ![]() 半个多世纪,六代雷锋车车手,500多位姑娘······在展厅大堂的雕塑左侧,赫然映入眼帘。“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她们累计免费运送旅客34万人次,义务运送行包38万余件,行程24万公里······陈列馆里,几万封感谢信、大量的锦旗、实物和照片,无一处不彰显爱心与传承。 展厅第一部分,简介雷锋车由来。 1963年3月,“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在全国铺展开来,新浦汽车站的几个姐妹积极相应,利用工余时间,免费为旅客挑运行李。朱秋霞、李保英、郭兰凤等第一批雷锋车手回忆道,起初是扁担,后来是平板车、三轮车,车子不同,故而名称也换过几次,但最终大家还是决定喊它“雷锋车”。 ![]() ![]() ![]() 最早的一张照片,摄于1978年4月。雷锋车车手张素兰,看到从一位从青岛来到新浦的大娘,身上背着两个大包袱,于是上前接过并将她送到车站。这样简单寻常的一件小事,因为有着几十年的传承,在百姓心中逐渐积淀下厚重的感情。 转入展厅二、三、四部分,说明雷锋车的功能与事迹。 其中一张照片令人动容,2021年某天,雷锋车站内,一名带着婴儿的年轻男子引起了车手车良梅和薛莹的注意。原来夫妻二人从外地返连,刚到火车站,孩子妈妈接到来自老家的紧急电话,而新手爸爸照顾孩子经验不足,奶瓶没带,饿得孩子哇哇哭喊,两位车手买来热粥喂宝宝喝下并抱在怀中抚慰,不一会儿,宝宝就安睡了。 风里来,雨里去。一代代雷锋车手的传承,在港城播撒下爱心,深种下雷锋精神。 ![]() 同学们在学习了雷锋车车组的动人事迹后,也参与到了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中去。 ![]() ![]() ![]() ![]() ![]() ![]() 在城市书房里,他们认真仔细地清扫每一个角落,将踏实努力、乐于奉献的雷锋精神付诸到行动中去,显现在实际中来。同学们身穿红马甲穿行于一层层书架之间,人人拿起抹布,对着面前的凳子椅子,或是书柜书架,摆饰等等一个接着一个慢慢擦拭,偌大的空间,只听得脚步声,时远时近。 ![]() ![]() ![]() 崇德向善,是新时代“连云港精神”的一个关键词,向雷锋车组学习,汲取雷锋精神,发扬雷锋精神,在“服务”中体验“奉献”的意义,在“奉献”中寻找“价值”的依托,正是对崇德与向善的最好注脚。 供稿 | 学工部 团委 少年部 编辑 | 朱芷欣 初审 | 周 峰 复审 | 陈继敏 审定 | 顾爱军 ![]() ![]()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