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心得体会 」
向上滑动阅览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做强国一代新青年
高一5班 王晨晞
今天下午,浙江大学物理系王凯教授,也是我们的学长,到我校进行了“以身许国之路”为主题的科普讲座。王教授在讲座中提到的“两弹一星”“王淦昌”“邓稼先”等,让我感到十分的熟悉和亲近,这种亲近更多的是作为核工业的家属的“基因”所带来的吧!让我深切的体会到核工业造福人民的伟大意义!在国家能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中国核工业的前辈们响应国家号召,披荆斩棘,为摆脱外国的技术封锁和被“卡脖子”的现状,中国核工业人用生命和不屈的意志作画卷,以伟大勇气和智慧作笔墨,打破层层阻碍和枷锁,用中国人特有的方式绘制出一部宏大的中国核工业篇章!
王教授讲述了在十九世纪的甲午战争之后,我国才开始建立现代高校,在那个中国饱受欺凌的年代,有人开始意识到了只有依靠科学技术,中国才能强大起来,才不会再挨打。二十世纪之后,大批科学技术型人才涌现,投身祖国的建设,王淦昌、彭士禄、赵仁恺等老一辈,他们用坚守和信念,在层层青峰中构筑民族希望,在脉脉绿水岸耕耘强国梦想。无论是面对怎样的困难与挫折,都从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他们看似平凡实则不凡。
我的父母都在核电站工作,他们经常对我说核电站是地区电力、经济的重要支撑,核安全问题也举世瞩目,因此,在未来世界博弈中无论是出于控制电力的目的,还是提升国家核能研究和建设水平,核电站的攻守,在未来都是一项风险系数高、舆论影响大的特殊任务,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特殊战争。我们必须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核电站的堆型、系统、技术特点和运行状态等知识,让自己不断成长,不仅点亮万家灯火,更助力大国崛起!
我国核电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光辉历程,就是我国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生动教材,就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累累硕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在核动力事业第四次创业的新一代长征路上,我们应当主动对标国家战略,聚焦核领域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基础研究等领域,争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突击队,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之中,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探索,研发,创新,是一片黑夜里的荒原,遍地荆棘,没有灯,没有路,只有一遍又一遍的跌倒,落泪,然后站起来继续走。这条路,不是上天的恩赐,不是本能,不是直觉,是青春,是一世,是一生不断努力学习和练习。因为坚持,所以相信。因为努力,所以成就。愿我们终其一生,能守护自己的国与家。
向上滑动阅览

浮舟沧海,立马昆仑
高一2班 王一凡
“以身许国之路!”这是来自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的王凯教授讲座的主题。
在他的讲解中,我仿佛听见了隐隐的枪炮声,轰开了中国的国门,看见了先进青年们一身的热血正在腾燃,寻找着救亡图存的道路。但只靠购买武器、空有一腔热血是行不通的,随后就有人意识到了,科学才能救国。于是新式学堂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陆续建立起来,而这便是浙江大学,北京大学等一系列现代大学的发端。
在那段波诡云谲的时代浪潮中,中国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有志之才。王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其中几位的成长与志向:“我愿以身许国”、改名为王京并隐姓埋名十几载的王淦昌;因体弱不能参战,但立志报国、宁愿吃砒霜也不愿当俘虏的彭桓武;听从父亲的话,选择科学救国并献身祖国的邓稼先;“我是学科学的,但我首先是中国人。现在,我的祖国正在遭受苦难,我要回到祖国去为她服务。”、“我是中国人,我有责任利用自己的所学之长来建设国家,使她强盛起来,不再受列强的欺负。”,字字铿锵有力,虽已过去几十载,但人振人心弦,直击内心,他们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年,这是他们的呐喊,也是那个时代的呐喊。
王教授还为我们介绍了中法的氢弹竞赛,切尔诺贝利的教训以及与核的相关知识“可以做,但是必须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是黑火药给我们的警示。火药,原本发源于中国,后传入欧洲各国,但中国人只满足于火药的使用,并没有太多的改进与增强,后来在与有着先进火药和武器的欧洲国家交战时落得下风。就像从火铳到步枪这个物理加化学的进步一样,我们不应仅仅满足于科技的应用,而应不断探索,不断发现。
听完王教授的讲座后,我深有感悟。回首以往,无数青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纵观今朝,恰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风起云涌,充满机遇。“二八笙歌云幕下,三千世界雪花中”时代已变,虽不需要我们“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但要我们有“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的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虽不需要我们“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但要我们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与努力。《九章》有言:“怀瑾握瑜,风禾尽起。”江山代有才人出,在这颜丹鬓绿的年纪,在这如日方升的未来,在这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们应“浮舟沧海,立马昆仑,”“以身许国之路!”
供稿 | 高一年级 教学部 学工部
编辑 | 朱芷欣
初审 | 周 峰
复审 | 潘家永
审定 | 顾爱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