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十月领读者|沈桓宇 • 《雪国》

2023-10-9 17:42| 发布者: 新海高级中学| 查看: 751| 评论: 0

摘要: 2023“共阅 · 新海领读者” 计划传播阅读理念,分享阅读感悟树立阅读榜样,推荐阅读书单打造校园阅读推广活动文化品牌我们正式推出“共阅·新海领读者”计划你无法达到的地方,文字载你过去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 ...



2023

“共阅 · 新海领读者” 计划

 传播阅读理念,分享阅读感悟

树立阅读榜样,推荐阅读书单

打造校园阅读推广活动文化品牌

我们正式推出

“共阅·新海领读者”计划

 

你无法达到的地方,文字载你过去

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带你相遇

来参与我们,一起共读吧



十月领读者:沈桓宇

2020届毕业生,原高三(16)班学生

现就读于南京大学商学院金融工程专业

曾获人民奖学金、国泰人寿奖学金等荣誉

乘书而去,踏梦而归。


01  雪国:生命本身是徒劳,可我偏要怒放

在川端康成笔下,在东京人岛村眼里,生命本是徒劳。

赶鸟节不过是孩子们徒劳的嬉戏,就像飞蛾在铺席上徒劳地挣扎。驹子写读书笔记和日记也是徒劳,每晚奔走于各式各样的酒席,陪酒、表演更是徒劳,就连她执着的爱情也是美丽的、稍纵即逝的徒劳。一切如病故的行男一样,终将化为乌有。 岛村以旁观者的视角俯视着雪国的一切,不仅从空间上俯视,也从时间上俯视。驹子的“挚爱之情不能像一件绉纱一样,留下实在的痕迹,纵然穿衣用的绉纱在工艺品中算是寿命最短的,但只要保管得当,五十年或更早的绉纱照样穿在身上不褪色。而人的这种依依之情,却没有绉纱寿命长……” 悲观的岛村看到“在驹子身上迸发出的奔放的热情,觉得格外可怜……” 的确,想到鲜活的生命终将万劫不复地毁灭,任谁也会悲叹动容。

但是驹子对待生活,却是完全不同的姿态。她有着一股明知徒劳偏偏为之的倔强。

 “连要洗的衣服也叠得整整齐齐的……” “不把日常生活安排得妥妥贴贴,是安不下心来的……” “虽然明知收拾好,还会给弄乱的,但总得去管它,否则放心不下……” 她尽全力追求生命之美,每次见岛村,都要换一件不同的赴宴服。家里的“衣柜虽旧,却是上等直纹桐木造的……” “朱漆的针线盒闪闪发亮,显得十分奢华……” “她从十六岁起就把读过的小说一一做了笔记,因此杂记本已经有十册之多……” 她写日记,“不论什么都不加隐瞒地如实记载下来,连自己读起来都觉得难为情哩。” 驹子对爱情的渴望像芭茅一样苍劲挺拔,不管不顾。“才不呢。我才不干这种可怜巴巴的事。那种给你太太看见也无所谓的信,我才不写呢。那样做多可怜啊!我用不着顾忌谁而撒谎呀!” “我爱怎样就怎样,快死的人啦,还能管得着吗?”

但是这样坚韧的爱情,是岛村的灵魂无法承载的。岛村爱的不是触手可及的、滚烫的生活,相反,他向往的是映在火车玻璃窗上的虚幻美景,是那不曾见过的西洋舞蹈,是谜一样冷漠的叶子。苍劲挺拔的芭茅,他只能远远地当作感伤的花欣赏,一旦近在咫尺,只会让他惊诧。他被生命的无意义困扰着,逐渐消沉,转而追求虚幻的东西,只有那遥远的、神秘的世界才能激起他的兴趣。他沉浸在感伤里,哪怕刚看过初夏的群山……

驹子不止一次埋怨岛村:“你就是这点不好,你就是这点不好!”什么不好呢?川端康成没有挑明,是说岛村总是把话藏在心里,欲言又止吗?还是他出于虚伪的羞耻对瞎眼的按摩姐撒谎不认识驹子?都是,也都不是。是说他对自己的生命本能撒谎呀!

岛村眼里的徒劳,恰是驹子生命的意义。不错,人终有一死!人生诚然是一场悲剧,那也要演得轰轰烈烈,绚烂美丽。她在偏远的山沟里坚持练习三弦琴,虽是山村的艺妓,却弹得跟东京舞台上的演员一样好。 “她总是以大自然的峡谷作为自己的听众,孤独地练习弹奏。久而久之,她的弹拨自然就有力量。这种孤独驱散了哀愁,蕴含着一种豪放的意志。” 这哪里是弹拨的力量,分明是她旺盛的生命本能在向这世界呐喊咆哮。她虽是女子,但顽强的生命力超过了作为男子的岛村。

图 | 川端康成笔下《雪国》的原型——日本新潟县

02 川端康成的物哀与虚无思想

川端康成在这篇小说中以唯美的笔触描写了注定无果的爱情,充分表现了川端康成的物哀与虚无思想。所谓物哀,是情感主观接触外界事物时,自然而然或情不自禁地产生的幽深玄静的情感,简单地说就是“真情流露”。物哀的思想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人的感动,以男女恋情的哀感最为突出;第二个层次是对世相的感动,贯穿在对人情世态包括天下大事的咏叹;第三个层次是对自然物的感动,尤其是季节带来的无常感,即对自然美的动心。而在《雪国》这一部作品中,就可以感受到物哀的这三种层次。

《雪国》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有家室的中年男子岛村三次前往雪国与艺妓驹子相会,却在第二次去雪国的火车上,遇到了患病的、驹子三味线师傅的儿子行男,和照顾他的年轻姑娘叶子,并对叶子一见倾心,自此展开了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驹子对岛村的一往情深根本就是徒劳,而岛村对叶子的念念不忘也如镜花水月一般。这种三角恋关系令他们三人均是爱而不得,从而体现了物哀的第一个层次。

《雪国》的创作时期,正是日本军国主义疯狂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在这部小说中,川端没有抨击战争,也没有歌颂军国主义,而是反复用到“徒劳”一词描写着注定无果的爱情。不管是驹子的生存方式,还是她写日记,甚至是她为行男挣治病钱卖身成为艺妓,以及岛村游手好闲的生活等等,很多都被川端概括为徒劳。他的这种表述可解读为对军国主义的消极抵抗,他正是通过这种把现实抽象化,暗示战争注定失败,这恰好是物哀的第二个层次。

在《雪国》的故事中,充分感受川端的物哀思想之余,我还领略到了他的虚无思想。不管是岛村还是驹子,或者是叶子,这几个主要人物的设定都透露着一种虚无感。比如岛村,他撰写谈论西洋舞蹈的文章,却不是在欣赏完西洋舞蹈演员的表演后有感而发写下的文字,竟然是欣赏完西洋语言和照片后靠想象完成创作的。驹子做的很多事都曾被岛村指出是徒劳,那都是她无法实现的梦想。而叶子从登场时映在车窗上眼睛就是一种虚幻的形象,到故事结尾叶子从火场二楼看台飘然落下时那双慑人魂魄的眼睛已经闭上。岛村感觉她没死,但他认为在她的内部生命已经发生异变转型了。这些无不体现着川端的虚无思想。

图 | 川端康成:日本文学泰斗

03  雪国:精彩句子节选

  • 茫茫的银河悬在眼前,仿佛要以它那赤裸裸的身体拥抱夜色苍茫的大地,真是美的令人惊叹不已。

  • 她的眼睛同灯光重叠的那一瞬间,就像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夜光虫,妖艳而美丽。

  • 在遥远的山巅上空,还淡淡地残留着晚霞的余晖。透过车窗玻璃看见的景物轮廓,退到远方,却没有消逝,但已经黯然失色了。尽管火车继续往前奔驰,在他看来,山野那平凡的姿态越是显得更加平凡了。由于什么东西都不十分惹他注目,他内心反而好像隐隐地存在着一股巨大的感情激流。这自然是由于镜中浮现出姑娘的脸的缘故。

  • 夜空下一片白茫茫。 那边的白雪,早已被黑暗吞噬了。 这是一幅严寒的夜景,仿佛可以听到整个冰封雪冻的地壳深处响起冰裂声。没有月亮。抬头仰望,满天星斗,多得令人难以置信。星辰闪闪竞耀,好像以虚幻的速度慢慢坠落下来似的。繁星移近眼前,把夜空越推越远,夜色也越来越深沉了。县界的山峦已经层次不清,显得更加黑苍苍的,沉重地垂在星空的边际。这是一片清寒、静谧的和谐气氛。

  • 在薄暮中,桥那边的山峦已经是一片白茫茫的景色。在这北国,每到落叶飘零、寒风萧瑟的时节,天空老是冷飕飕,阴沉沉的。

  • 繁星移近眼前,把夜空越推越远,夜色也越来越深沉了。县界的山峦已经层次不清,显得更加黑苍苍的,沉重地垂在星空的边际。这是一片清寒、静谧的和谐气氛。

  • 但是,这种挚爱之情,不像一件绉纱那样能留下实在的痕迹,纵然穿衣用的绉纱在工艺品中算是寿命最短的,但只要保管得当,五十年或者更早的绉纱,穿在身上照样也不褪色,而人的这种依依之情,却没有绉纱长。

  • 缀满银河的星辰,耀光点点,清晰可见,连一朵朵光亮的云彩,看起来也像粒粒银砂子,明澈极了。

  • 人嘛,都是脆弱的。据说从高处摔下来,就会粉身碎骨。可是,熊什么的,从更高的岩石山上摔下来,也不损毫毛。

  • 穿过寂静的几乎连冰水滴落的声音都能听见的杉林,沿着铁路走过滑雪场下方,就有坟地了。在田埂稍高的一角,只立着十来座旧石碑和地藏菩萨。每座坟都显得十分寒碜,光秃秃的,没有鲜花。

  • 她那合上的浓密睫毛,看起来好像是半睁着的黑眸子。

  • 山脚下的河流,仿佛是从杉树顶梢流出来的。


领读者推荐



《我是猫》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1867-1916),日本近代文学作家的代表,竖起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被誉为“国民作家”。《我是猫》是他的成名作,同时也是其代表作之一。 主人公以一只猫的身份,俯视着日本当时的社会,俯视着二十世纪所谓现代文明的大潮,同时发出种种嘲弄和讽刺。作品通过主人公苦沙弥的生活,以诙谐的语言、细腻的笔调和犀利的笔锋,描绘了一批惯于谈天说地、道古论今的文人学士和势利小人,淋漓尽致地揭露和嘲讽了资本家、统治者,批判了金钱万能的社会和盲目崇拜西方生活方式的社会习气,塑造出一群自命清高、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形象。


《解忧杂货店》东野圭吾

现代人内心流失的东西,这家杂货店能帮你找回—— 僻静的街道旁有一家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 因男友身患绝症,年轻女孩静子在爱情与梦想间徘徊;克郎为了音乐梦想离家漂泊,却在现实中寸步难行;少年浩介面临家庭巨变,挣扎在亲情与未来的迷茫中…… 他们将困惑写成信投进杂货店,随即奇妙的事情竟不断发生。 生命中的一次偶然交会,将如何演绎出截然不同的人生? 如今回顾写作过程,我发现自己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应该怎么做?我希望读者能在掩卷时喃喃自语:我从未读过这样的小说。——东野圭吾


《金阁寺》三岛由纪夫

三岛由纪夫重要代表作,发表于1956年,长篇小说。《金阁寺》取材于1950年金阁寺僧徒林养贤放火烧掉金阁寺的真实事件。据林养贤说他的犯罪动机是对金阁寺的美的嫉妒。   三岛要在《金阁寺》中描述这种对传统既爱又憎的奇妙心态,这在他看来似乎用一般的真善美方程式是不可能完成的,加上他一向追求倒错美学,于是将金阁寺僧徒的思想和行为作艺术上的提升。他要在美与丑、爱与憎的紧张对立中创造“死与颓废”的美,构筑自己独特的美学世界。总之,三岛由纪夫驱笔写《金阁寺》,就是以金阁与人生相比喻,写美与人生、艺术与人生的悲剧性的关系。


在新的起点上眺望,

只为望见属于我们的星辰大海。


只要改变一点点,

就能一点点改变!



供稿 | 教师发展部

编辑 | 朱芷欣

初审 | 周   峰

复审 | 陈   娟

审定 | 顾爱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赣中网

GMT+8, 2025-5-2 23:20 , Processed in 0.25884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