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4 “共阅 · 新海领读者” 计划 传播阅读理念,分享阅读感悟 树立阅读榜样,推荐阅读书单 打造校园阅读推广活动文化品牌 我们正式推出 “共阅·新海领读者”计划
你无法达到的地方,文字载你过去 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带你相遇 来参与我们,一起共读吧 ![]() ![]() 二月领读者:青年教师闫海玲 硕士研究生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书香致远,墨卷至恒。 ![]() 二月领读者:青年教师梁玉华 硕士研究生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化学教师 那些读过的书为你铺下长长的路, 帮你横渡万丈迷津。 ![]() 01 阅读——小编超话 读书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无论是备课还是闲暇时,都需要通过阅读来陶冶情操。假期时光,泡一杯茶,埋首于书海,仿佛时间已然凝固,而阅读所带来的丰厚收获却能让人平和淡定,并且坦然面对岁月的流转。当机缘巧合地与一本好书相遇,静下心来阅读,不仅能够舒缓紧绷的神经,还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生活的精髓。闫海玲和梁玉华老师恰好共读到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一书,有了许多感悟,希望籍此推荐给大家。 ![]() 02 小编提问环节 问题1:请两位老师阐述一下推荐理由 闫老师:《人类简史》是一部厚重的人类历史,以三次至关重要的革命为线索,串起了一系列关于人类演进过程中重大问题的探讨。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让人不得不由衷感谢几万年前的先祖,是他们语言思维的突变,催生出文学作品的万千世相。我们所阅读的每一本书,说出的每一句话,写下的每一篇文章,都因为他们而显得富有韵味。想象力这一人类代代相传的法宝,也让我明白生活的意义不仅在于肉体的活着,更在于精神的丰盈。当然,这也是促使我思考“意义”这一虚构而抽象事物的触发点。 ![]() 图 | 从10万年前到21世纪的人类世界 读完这本书,我深切的认识到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也如人类文明的进化史,不知何时,如认知革命一般的飞跃便会降临。就像写作时忽然灵感迸发,读长篇巨著时豁然开朗一样。科学家至今未能找到这次突变的起因,但我相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唯有数万年的沉潜积淀,才能造就这一次的改天换地。同样的,当我们苦于困在瓶颈无法突破时,我们不妨沉下心,向书中、向先贤、向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的文字中寻求答案。我们既可以体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深刻寓意,也可以从文字本身出发,想象几千年,甚至几万年前的人们,是怎样一遍又一遍的打磨锤炼,是如何一点点臻于尽善尽美,最终成为文学世界的创世者的。 ![]() 图 | 从分子到文化 梁老师: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个人种,为何现在世界上只剩下我们?曾经我们只是非洲角落上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那为什么我们能站上生物链的顶端,最后成为地球上的主宰呢?看完了《人类简史》这本书,我豁然开朗。 ![]() 图 | 静心阅读 《人类简史》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一部重磅作品。它讲述了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围绕着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的融合统一、科学革命四方面生动有趣地展现了人类的进化史、发展史,细致清晰地挖掘人类文化、宗教、法律、国家、信贷等产生的根源,展现了一部宏大的人类简史,更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 ![]() 图 | 五万年前的人类大家族 问题2:人类在体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是如何在演化过程中逐渐成为自然界主宰的呢? ![]() 图 | 南法的雪维洞穴大约3万年前至两万年前的人类手印 能够确定的是认知革命发生在7万-3万年前,这一场认知革命导致智人思维沟通方式的改变。在过去,语言只能进行简单的沟通,用来维持150人以内的团体的八卦信息。在认知革命之后,智人(并且只有智人)开始能够谈论并不真正存在的事物:传说、神话、神,亦即“虚构”。这件事的重点不只在于让人类能够拥有想象,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一起”想象、编织出种种共同的虚构的事。因为拥有了“想象”,文化演化走上了快车道。 ![]() 图 | 神话传说中的昆仑虚手绘 人类利用虚构的故事编织出了一个极其复杂的故事网络,使其成为人类共同的信念,进而就能产生强大的力量,使其与其他生物彻底区别开,并最终成为外物的主宰。 ![]() 图 | 智人征服全球 问题3:我们喜欢把历史比喻成一条长河,那这种长河的流动是随机的吗,还是有个整体模式?历史有流动的大方向吗? 梁老师: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历史趋势就是走向分久必合,基督教分类或某个帝国崩溃的例子,就像是历史大道上的小小颠簸罢了。”“合久必分只是一时,分久必合才是不变的大趋势。”就像撒在地面上的水滴,有的蒸发了,有的慢慢与其它水滴相互融合,直到最后凝聚成一滴。 ![]() 图 | 16世纪欧洲人的世界地图 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间,地球像一个星系,不同的文明相互独立构成各自的世界,对于一个文明来说,世界就是他们目之所及的那么大,另一片区域对他们来说就像另一颗星球一样。但这些文明逐渐开始扩散,吞噬或者被吞噬,逐渐向全球融合统一的方向迈进。“公元前一万年,地球上有数千个人类文明,但到公元前2000年,这个数字只剩下数百个,到了公元1450年,将近九成的人类都已紧密相连,活在‘亚非世界’里。”加速这种融合的动力是三种有可能达到全球一家的秩序,经济上的货币秩序、政治上的帝国秩序、宗教上的全球性宗教。 ![]() 图 | 资本主义金字塔 问题4:人类的工作未来会有哪些新形态? 闫老师:读过《人类简史》以后,我认为未来人类的工作将会面临巨大的改变和挑战,并且存在多种可能的形态。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自动化和机器人将会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代替传统的人力工作,导致一些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另一方面,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出现,也会涌现出一些新的职业和工作形态,例如生物工程师、虚拟现实设计师和人工智能开发者等。 另外,随着人类认知和身体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的工作形态也可能更加强调创造性、创新性和高度专业化,同时也可能涌现出具有人类无法想象的能力和智慧的“超人类”。总的来说,未来的工作形态不仅受到科技的推动,也将深刻地影响到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 图 | 2017年《纽约客》封面 问题5:书中有哪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梁老师:书中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们每个人都出生在某个特定的历史现实中,受特定的规范和价值观制约,也由独特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来管理。我们都会觉得自己所处的现实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一切纯属自然、不可避免、无法改变。但我们忘了世界是由一连串的意外事件所创造的,历史不仅塑造了我们的科技、政治和社会,也塑造了我们的思想、恐惧和梦想。”研究历史,就是为了挣脱过去的桎梏,让我们能看向不同的方向,并开始注意到前人无法想象或过去不希望我们想象到的可能性。研究历史并不能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选择,但至少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选项。 ![]() 图 | 古今对比 这正是研究历史最好的理由: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要摆脱过去,想象另一种命运。当然,我们仍不免受到过去的影响,所以永远不可能得到完全的自由;然而,部分自由总比全无自由要好得多。 03 小编寄语 笔尖的刷刷声讲不完十万年人类伟大的发展,放下书,脑海里浮现的却是作者在写农业革命时写下的一句话:“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智人。”《人类简史》这本书让人记忆犹新,掌握新奇的知识,也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好奇与殷切期待,我们一定会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 领读者推荐 二月 • 共读书单 ![]() 《复活》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小说通过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和聂赫留朵夫的上诉经过,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 ![]() 《远大前程》 《远大前程》又译《孤星血泪》,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晚年写成的长篇小说。故事背景为1812年耶诞节前夕至1840年冬天,主角孤儿皮普以自传式手法,叙述从7岁开始的三个人生阶段。此小说贯彻了狄更斯文以载道的风格,透过剧中孤儿的跌宕起落,表达他对生命和人性的看法。该作百年来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及舞台剧。 ![]() 《人生忽然》 《人生忽然》是韩少功的全新散文集。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读大地”,收录作家对自然、大地、社会、生命、故乡等方面的精彩叙述;第二辑“读时代”,收录作家关于知识与经济、科技与价值、历史与文化、中国与世界、乡村与城市等所记述的深刻哲思;第三辑“读自己”,收录作家所记述的几十年的人生历程、处世智慧以及灵魂深处本真、深情、动人的点点滴滴。作品以一个文学家的睿智、通达,对这个时代进行精准观察,告诉大家如何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如何打开理想生活之门。 ![]() 《一个人的村庄》 本书用28个精彩纷呈的故事,讲述了西秦岭山脉中一个叫麦村的小村庄,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至今,一户户人家渐渐在村子里消失的故事。书中描绘出了39幅深刻、感人、哀婉的乡村众生相。作者用冷峻克制、细腻深情的笔触,讲述了麦村几十年来的变迁。怀旧的情调、曲折的故事和全景式的记录,将一座村庄完整地呈现给读者。作者写这本书既是对故乡的缅怀,又是对乡土大地的纸上重建。 只要改变一点点, 就能一点点改变! ![]() 供稿 | 教师发展部 编辑 | 朱芷欣 初审 | 周 峰 复审 | 陈 娟 审定 | 顾爱军 ![]() ![]()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