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教师发展 | 精研细磨 上好第一课 —— 新教师正式开讲啦!

2024-9-7 10:25| 发布者: 新海高级中学| 查看: 696| 评论: 0

摘要: 为了促进新教师尽快融入学校,胜任岗位,提升新教师钻研教材、站稳讲台的意识,新海高级中学于8月25日和9月1日分别组织开展了“上好第一课”活动。此次活动面向首次任教的2024年新入职教师,试讲内容以学期第一课或 ...






为了促进新教师尽快融入学校,胜任岗位,提升新教师钻研教材、站稳讲台的意识,新海高级中学于8月25日和9月1日分别组织开展了“上好第一课”活动。

此次活动面向首次任教的2024年新入职教师,试讲内容以学期第一课或第一单元,由新教师独立完成目标设定、教案设计和课件制作,学科组教师精彩点评、精心磨课,力求共同完成精细、精巧、精彩的开学第一课。



在活动中,

来自不同学科的新教师代表们,

“无生演课”的形式,

进行了精彩的首课试讲


她们充分准备、各展所长、

精心设计、大胆创新,

呈现出了一幕幕内容丰富、

引人入胜的课堂场景,

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采与潜力。


让我们一睹为快——





语文-周慧敏 《沁园春·长沙》

设计思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征程。首先,通过回顾巴黎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的精彩瞬间,联想到百年前毛主席的青春故事。接着,通过诗词朗读、诗词鉴赏和情感体会三个角度对《沁园春·长沙》进行文本解析,助推学生领悟青春的价值。

学科组点评:运用社会热点事件导入,让学生较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能以生为本,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进而提高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数学-薛金权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设计思路:通过判断初中所学“若p,则q”形式命题的真假,引入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利用例题演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归纳总结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不唯一性“,并将逻辑推理与集合间的关系相结合,深化理解并提升应用能力。

学科组点评:教学需要明确主线,围绕“理解概念、巩固应用”展开教学,按提出问题→抽象概念→实际应用的顺序进行;同时需要关注侧重点,着重将本节内容与集合联系,从集合角度看待命题中变量的取值范围,进一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英语-李媛媛 《Unit 1 Back to School Welcome to the Unit》

设计思路:首先呈现学生军训时看到的与学校设施等有关的图片和语言支架,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高中生活的感受。之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video语篇,学会从感受、机遇、挑战和计划这四个方面谈论自己的高中生活。

学科组点评: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如:图表和问答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达到对video语篇的深入理解;在各种活动中,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支架,让学生学会用英语介绍自己的生活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物理-王昕 《质点 参考系》

设计思路:以巴黎奥运会开启课堂,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在海鸥飞行的情景中设问引导学生建构质点的理想化模型、探究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在飞机投炸弹的情境中引导学生领会参考系选取的重要性,从而逐步建构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

学科组点评:本节课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经历质点——参考系的认知过程,显化理想化模型建立的科学思维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与思考中建构理解,充分体现生本课堂的理念,同时融入思政元素丰富课堂,发挥学科育人价值。





化学-李欣 《分散系》

设计思路:利用牛奶、糖水、盐水等引入分散系的概念。通过对比实验,直观展示不同分散系的性质差异,如丁达尔效应、透过滤纸能力等,加深学生对分散系分类及各自特性的理解。最后,总结归纳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学科组点评:采用讲解与视频演示实验相结合的形式,吸引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探讨分散系知识在生活、科技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生物-李永梅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设计思路:以“军训时不吃早饭会晕眩”的实际问题作为情境导入,探究其原因及科学解决方案。以“运动会后需补充葡萄糖”引导学生认识糖类化合物的作用,并分析讲解糖类的元素组成、分类、作用和分布等。

学科组点评:讲课过程中知识点讲解思路清晰、细致;在讲解知识点时联系学生生活,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设计表格将本节课琐碎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地理-陈霞 《地球的宇宙环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赣中网

GMT+8, 2025-5-1 14:09 , Processed in 0.06312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