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首先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转变教育观念;其次要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转变激发 活跃 主体地位 主观能动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做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务和服从于学生这一主体。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由教学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激发者、组织者,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愉快的学习者。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主体性,要让学生“动”起来。唯有如此,才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真正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充实自己和提高自己。教师教学理念的核心是让学生“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在教学中,还有不少课堂的所谓“创新”与所倡导的理念相背离。其实关键不在于教材,而是教法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对课程改革的理论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却无法正确应用这些理论。纵使一篇篇重复讲解,也毫无新意可言,那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如果学生只是简单机械地接受,自然也就没有成功的体验,课堂实效也就无从谈起。 针对这些问题,我主要提出下面三个观点:一方面教师要注重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让学生作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这样一个宽松、自由和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积极地思考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质疑问难。实行这样的民主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另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讲课要有深度和广度,要有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逐步进入善学的境界。只有真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所以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二、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比如在教学《江南的冬景》一文中,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几幅不同地区的冬景,让学生对这几幅冬景图进行对比分析,用文字表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在直观地去感知课文,学生表述出不一样的江南的冬景,然后再引导他们所描述出来的江南冬景与课文中的江南冬景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作者之间的异同之处。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述能力。再如《西地平线上》这篇文章,在学习课文之前先布置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日落,课上再先利用课件来展示西地平线上日落的壮美景观,让学生在亲眼目睹过美景之后再去课文中领略西地平线上的日落美。这种做法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可谓一举两得。 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一定要鼓励、保护和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调动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感受到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快乐。这些对于他们,无论是学业上继续深造,还是面临社会上的种种挑战,都有重要意义。 基于以上认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问题,即使回答不正确,也要保护他们思考问题的热情。对于有争议的问题,我们要相信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我们要认真评点学生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有据,就要加以鼓励,努力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课堂才会有生命的活力。 同时要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当家做主”的机会。学生一旦成功参与了,就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产生继续求知的欲望,这一点对后进生尤为重要。他们的成功参与,不仅可以改变他们的地位和在老师同学心中的印象,还可以满足他们成功心理需求。因此,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别给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难度大的问题让程度好的学生回答,难度较小的问题让程度较差的学生回答,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司格特曾说过:“多数人的失败,都始于怀疑他们自己在想做的事情上的能力。”由此可见鼓励的重要性。 三、师生平等对话,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现代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强化。学生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知识接受者,更是知识的建构者。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越来越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活跃的思维,初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尊重,希望自己的思想被接纳吸收,并能够作出自己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判断。此种情形之下,唯有尊重学生,因势而利导之,方能挖掘其创造潜能,促进其创造发明。 比如在教学《我的五样》一文时,他们写出自己最宝贵的五样时,答案可以说是千奇百怪;但是当一一舍去的时候,他们却也都能说出适当的理由。当然,也会有少数同学的思想较为偏激,我们就应该尊重他们的思想,适当引领他们,指导他们。 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拓展他们的学习视野,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有自己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有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因此教师要尽量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尽量唤醒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只有充分相信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创新精神,相信学生高度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总而言之,只有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创造出民主、平等、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感受到,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教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唯有如此,才能让语文教学驶入生态高效的快车道,一路风驰电掣,领略无限风景。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 [2]苏教版必修一教科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5 [3]布鲁纳.《教育过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4]司各特.《司各特精选集》[M],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