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及时反馈的心理学意义

2017-6-4 18:18| 发布者: 东海高级中学| 查看: 490| 评论: 0

摘要: 首都师范大学田宝老师在其《教育心理学》讲座中,介绍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位数学老师,他的教学效果远远好于平行班的其他老师,事情传出后,教育研究部门来到他们学校,想帮助他总结经验,以便推广。研究人员希望他 ...

首都师范大学田宝老师在其《教育心理学》讲座中,介绍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位数学老师,他的教学效果远远好于平行班的其他老师,事情传出后,教育研究部门来到他们学校,想帮助他总结经验,以便推广。研究人员希望他写总结材料,他写不出来,让他口述自己高效的操作行为,他也说不出来,他总是觉得自己的教学行为与别的老师没有什么不同,实在想不出自己的高明之处。研究人员在他们学校待了两天之后,只好遗憾地准备撤离,可是,就在研究人员坐上车准备出校门的时候,他追到车门口告诉车上的人说:“我与别的老师不同的做法只有一点,就是别人用两个作业本而我用一个作业本。”很显然,这位数学教师卓越的教学效益源于他的及时反馈教学行为。

赫洛克(E.B.Hurlook)曾于1925年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他把被试者分成4个等组,在4种不同诱因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第一组为激励组,每次工作后予以鼓励和表扬;第二组为受训组,每次工作后对存在的任何问题都要严加批评和训斥;第三组为被忽视组,每次工作后不给予任何评价,只让其静静地听其他两组受表扬和挨批评;第四组为控制组,让他们与前三组隔离,且每次工作后不给予任何评价。结果表明,成绩最差的是第四组(控制组),激励组和受训组的成绩明显优于被忽视组,而激励组的成绩不断上升,学习积极性高于受训组,受训组成绩有一定波动。

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反馈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表扬的激励作用较强。其实,多种学习理论都强调反馈环节。例如,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中,将学习过程分解成八个阶段: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关于反馈阶段,他认为学生完成作业后,需要意识到自己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这时,教师需要给予反馈,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作业是否正确,从而强化其学习动机。又如,布鲁纳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四原则分别是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在反馈原则中,布鲁纳认为学生要有合适的强化时间,进行适时强化,还要注意选择便于学生理解的强化方式,教师要对学生的强化结果及时给予反馈。

反馈对学习的作用具有动机和认识两个方面的效果。在动机方面,如果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有比较充分的了解,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就会引起他的满意或不满意的情绪体验,并进一步影响他的学习动机。在认知方面,学习者可以从对学习结果的了解中,获得有关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成为指导自己今后学习的定向依据。要让学生得到有效的反馈,首先要关注目标的一致性。每一节课都有教学目标,同时也有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及评价学习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评价目标。教学反馈所关注的是当前的学习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比较,从比较中看到学生的优势或问题所在,并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当目标具体且具有挑战性,而学习任务复杂性程度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反馈最有效。其次,往往是反馈越及时效果越好。及时反馈,学生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遗忘的少,被其他学习内容干扰的程度低,容易而且有兴趣建立正确的认识。事实上,网络游戏能使很多学生沉溺其中而丧失学业,主要原因是游戏反馈的及时性。笔者曾经问自己班级一个经常通宵玩游戏的学生:“如果每一步游戏的结果15天以后才出来,你还会痴迷游戏吗?”学生当即摇头说:“不会”。

当然,众多学习理论无一例外地都提醒人们注意,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提供矫正性反馈有时也可能会产生负作用,即会使学生一直依赖于教师的指正。因此,教师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使学生能自行地把矫正机制引入学习中去。也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以便离开学校后还可以终生学习,这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赣中网

GMT+8, 2025-5-3 11:58 , Processed in 0.4495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