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岁那年暑假刚过,经海州中学杜发科老师推荐,我由新坝中学转至海州中学高二(3)班读书。 之前,我从没有独立离开过家,即便是30里以外的海州城、新浦街也很少去。 02“城乡差别” 到校第一天,数学沈倩文老师、语文王蕴和老师就拿出之前班里练习的试卷,测试一下我的水平。测试前还安慰我说不必紧张、不必着急,应该能做出来。 语文练习还马马虎虎,试卷完成后得到了王老师鼓励性的肯定。数学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整个试卷,能完完整整做出来的题目几乎没有一个,情况惨不忍睹,让我汗泪俱下。 我想我们原来的中学与海中都是一样的课本,怎么到了题目面前就不一样了呢?莫非这也是“城乡差别”! 我正担心被退回时,沈老师发话了:“你这次练习虽做得不好,可能习题比你以前学的深一些,杜老师说你是原学校的尖子,我们决定收下你,相信你的潜力。” 人是需要信任和鼓励的,遇到困难时更是如此。 就这样,被测试练得惊魂未定的我就留了下来,侥幸的是还有物理、化学特别是英语还没有拿来“练”。 当天晚上即住校,因与同宿舍的同学不熟,自己很孤独,有点想家,而更自责的是,原来自己学的并不扎实,尖子不尖,练习都没过关,很不争气。 特别是觉得对不起杜老师,让杜老师有“言过其实”之嫌。但更多的是感到海中的教学是有深度的,自己要定更高的目标,下更大的力气。 海中对我的接纳,我也充满感激。 刚到海中的几周,我和几位老师也蛮拼的。由于是插班生,好多课程落后许多,数理化几科都轮番补课。有的是安排在自习课上,有的安排在晚自习后。 而加深巩固理解课中要点、原理、公式的方法是多练习、多做题目。 以前从没有见过那么多有意思的题目,有些像现在玩游戏一样,乐此不疲。有付出就有收获,期中考试我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而帮我补课的沈倩文老师、刘琨老师、魏玉仙老师也不免有几分得意,我也再一次受到他们的鼓励。 由于紧追慢赶地做题目,忽视了用眼卫生,这期间我看黑板越来越模糊,后来班里查视力,才知道已成近视,那是第一学期期末的事。 03喂 鸡 70年代末,我们农村家庭生活不宽裕,因此我们在校学习生活也是艰苦的。 住校的同学,大多数从家里带着咸菜、大饼、炒面作为一日三餐,偶尔去食堂打一份油渣白菜粉丝,犒劳自己一下。 而老师们为工作、生活忙的也是不亦乐乎。那时,许多老师在学校有十来平方米宿舍,室外搭一个小厨房,有的在门口拉一个小院子种点菜,有的在家边上搭个鸡舍,养几只鸡,算是老师们的“副业”。 沈倩文老师家就是“养鸡户”。沈老师家在新浦,平时我们晚自习时间他批改作业,晚自习后,还要为我补课,然后深更半夜骑自行车回新浦。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