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青春视角】3张表和9个习惯,让你的高中学习不慌乱!

2018-12-5 13:01| 发布者: 海州高级中学| 查看: 562| 评论: 0

摘要: 高中阶段,优秀学生和一般学生的差距在哪里?其实就两点:计划与习惯。有计划意识、善做计划的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不盲从不慌乱,老师称这类学生“心里有数”;习惯好的学生,效率高,同样的学习时长收获的成绩远高 ...


高中阶段,优秀学生和一般学生的差距在哪里?其实就两点:计划与习惯。


有计划意识、善做计划的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不盲从不慌乱,老师称这类学生“心里有数”;习惯好的学生,效率高,同样的学习时长收获的成绩远高于没有好习惯的学生老师称这类学生“会使巧劲”


如何让自己成为“心里有数”“会使巧劲”的高中生?一是要知道高中三年每个阶段什么事情最重要,所以心中得有3年的重要事件表。二是要知道哪些学习习惯需要养成和坚持。今天,颜老师就用3张表和9个习惯告诉大家答案!


时间节点

高一大事件时间表

重点目标

9-10月

尽快适应高中生活,掌握工具性知识

适应高中学习生活节奏

10月中

第一次期中考试

高中第一次检测,暴露问题→发现问题→马上调整解决(有些学校可能会提前,9月末或10月初即进行第一次月考,性质不变)

11月

绝大部分学校会把高一下学期甚至高二上学期的部分内容提到高一上学期学习

如何提早预习和适应

12月

期末考试备考

为期末考试做好充足准备

1月初

期末考试

升入高中的首次正规检验,一些保送、直招、自主招生名额选定也会以这次考试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如果学校有月考习惯,那么每次月考成绩也是标准之一)

1月末-2月中下旬

寒假

全面查漏补缺,提早预习下学期内容

3月

高一下学期开学

学生需要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4月底

学校期中考试

以数学为例,应重点复习三角函数的相关概念知识

6月初

重点中学开始讲解大部分高二知识点

跟上学习节奏,如果期中考试成绩理想,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不要沉浸在一次胜利之中;如果成绩不理想,应尽早做调整,并对自己之前的问题做有效的分析总结

7月初

学校期末考试

这次期末考试是对高一一年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高二两级分化开始的前兆;做好自我分析


时间节点

阶段

重要事件

9月-10月

高二上学期的初步适应阶段,学生逐渐进入高二的学习状态

由于每课时知识量大大增加,以及文理综合的出现,学生不适感增强;十一长假,学生容易出现松懈情绪。

11月初-11月底

高二上学期学习中间过渡阶段

学生学习习惯和态度逐渐形成;高二上学期的学习情况逐渐定型。

12月初-1月中旬

高二上学期的深入学习和收尾阶段

学习内容和难度进一步扩大,两极分化现象初步显露。

1月下旬-2月中下旬

高二寒假阶段

利用难得空闲时间做好期末考试的检查和反思; 未雨绸缪,做好预习工作,提前分担高二下的压力。

2月底-4月底

高二学年的重要转型阶段

理科学习由具体定量逐渐转化为抽象定性;学生成绩下滑明显,导致学习兴趣开始下降,厌学情绪有所滋生;学生两极分化程度开始加深

5月-6月

高中学习能力和高考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阶段

各科难度和容量最为集中的时期;很多同学前期积累的问题开始集中爆发。

7月初

高二学年最后收官和学生实力基本定型阶段

两极分化达到高峰;高中过渡阶段宣告结束,学生学习习惯和实力基本定型。


时间

重要事件

9月

学校做学期分析,制定合理计划,重点中学一轮复习已过半

10月

特殊招生,期中考试备考

11月

期中考试,大部分学校开始总结性复习

12月-次年1月

期末考试

次年2月

全面进入总复习,全面开始二轮复习

次年3月-4月底

一模考试,全面进行二轮复习,二模考试

次年5月

三模考试,重点专项复习,查缺补漏

次年6月初至中旬

6月7、8日高考,各种大型招生咨询会



文理科预习侧重点不同

高中的预习不再是简单提前看一看书而已。


文科:对于文科生,预习的时候要注意理解、搞清楚问题的实质,文科性质比较强的科目(需要大量记忆背诵的科目)要通过看书本,了解文章的内容、概要和观点等实质性问题。英语科目除了看之外还要听配套的朗读磁带,并朗读课文,要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并能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达到灵活应用的程度。


理科:预习时重点通读课本,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划在书上。不一定要把所有内容完全弄懂,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上课的时候认真听。对于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在纸上列一个图表,分层次地将这章的知识点列举出来,这不仅可以在听课时头脑清晰,还会降低复习时的难度,一举两得。对课本上的概念、定理、公式推理一遍,以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识。


及时复习

高中复习的形式很多,主要有课堂复习、单元复习、期中/期末复习等。


课堂复习有三种:讲新课前,复习与之有关的旧知识,这叫做准备复习;老师讲完课后,往往要趁热打铁做点练习,这是以消化为目的的准备性复习;一节课将结束时,将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小结,这是以吸收为目的的梳理性复习。


课后复习以消除遗忘、强化记忆为目标,不管老师是否留作业,都应当对照课堂笔记与教材进行比较性复习,然后再做作业。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赣中网

GMT+8, 2025-5-6 22:56 , Processed in 0.13346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