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下午,省教育厅召开全省基础教育工作视频会议,回顾总结全省基础教育2018年主要成绩,分析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部署2019年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重点任务。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葛道凯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教育厅巡视员朱卫国主持会议。 葛道凯指出,2018年,全省基础教育系统围绕“发展高质量基础教育,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聚焦基础教育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改革创新,解放思想,务实奋进,在学校德育和党建工作、学前教育深化改革、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化解、教师队伍建设等8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葛道凯强调,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基础教育战线的同志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握好四个“更加突出”趋势:一是更加突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二是更加突出立德树人鲜明导向,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三是更加突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积极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四是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 2019年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省教育大会的召开之年。葛道凯要求,全省基础教育系统要重点从聚力构建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全力加强基础教育资源供给、着力推进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切实维护基础教育教学正常秩序、大力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5个方面入手,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南京、扬州、镇江、张家港、如东、新沂、宿迁市宿豫区围绕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进行了发言,交流了各地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益经验。 本次会议设主会场和分会场,省教育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设区市、县(市、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及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在各地分会场参加会议。 下文摘编自葛道凯厅长在2019年全省基础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全力推进江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全省基础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站稳人民立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坚持稳中求进、求实、求新的总基调,坚持理念、体制、机制创新,坚持系统化、精准化、项目化推进,把维护基础教育教学秩序作为首要任务,突出扩资源补短板、强内涵提质量、破难点解热点三个重点任务,全力推进江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聚力构建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这个意识必须更加强烈,工作举措必须更加有效。一是加快完善德育课程和学科育人体系。要全面落实德育相关课程要求,确保课程地位、时间、队伍、条件有保障。切实加强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普遍开展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不断强化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实现全学科育人。创新育人范式,探索开放协同的育人体系和实践互动的育人方式,创建新型的德育模式。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建立健全综合实践育人体系。省教育厅将研制加强和改进校外综合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培育建设一批校外综合实践、劳动教育等基地场所。全面加强劳动教育,省教育厅将研制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各地各校要把学生劳动实践情况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广泛组织开展校园劳动、家务劳动、学工学校、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全面增强中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三是加快提升协同育人水平。全面加强家庭教育,省教育厅将研究制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家庭教育的意见,推进学校全面建成家长学校,遴选一批省级示范家长学校。各地各校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委会、家长会等作用,密切家校合作,调动社会教育力量,利用好社会组织、企业、社区等方面的教育网络和教育资源,拓展德育工作时空。四是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强化专业培训与指导,继续开展德育课青年教师和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举办班主任工作论坛等,为德育工作者提供展示的舞台、成长的平台。全面推进“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进一步优化班主任相关待遇,努力提高班主任履行德育职责积极性。 全力加强基础教育资源供给 总体来说,江苏教育拓展规模的任务基本完成,主要短板为基础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一是认真做好资源预警和布局规划调整。省教育厅将继续开展对省及各设区市教育资源盈缺状况预警并发布预警报告。各设区市也要对所辖县(市、区)进行教育资源预警,逐步建立起省市县区全覆盖的教育资源预警体系。各地要根据生源变化和资源预警情况,及时对基础教育设施布局规划进行动态调整,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二是切实加强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要保质保量完成省政府确定的“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0所”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财政综合奖补资金的激励和引导力度,重点支持经济薄弱地区幼儿园建设。科学布局,将公办幼儿园优先安排在农村地区、经济薄弱地区、人口密集区域。鼓励并推动城乡民办幼儿园办成普惠性幼儿园,各县(市、区)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的比例力争达到85%以上。继续做好优质幼儿园创建工作。积极稳妥开展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确保2019年底前整改到位。坚决扭转高收费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占比偏高的情况。三是不断优化义务教育资源供给。要高质量完成省政府确定的“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50所”的目标任务。继续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与监测,认真做好“改薄”扫尾工程建设与总结提高工作。把消除大班额办学作为年度重点工作,确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积极落实省政府部署要求,切实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管理,全力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加大集团化办学力度,以优质名校为龙头,努力办好家门口的学校。四是加快扩大普通高中资源供给。扩大普通高中资源,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高度关注。要科学测算普通高中资源需求,根据生源变化趋势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高考改革、选课走班的要求,有序推进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全省将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学校30所左右。五是有力推进特殊教育融合资源中心建设。省里已将融合教育覆盖率、特教专职教师配备率等纳入教育现代化监测。各地要加快建设进度,2019年各设区市要基本实现所有乡镇(街道)学前和小学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全覆盖。 着力推进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 牢牢把握内涵建设这条主线,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一是深入推进内涵建设项目化。要强化内涵建设项目化推进,对项目进行整合、优化、提升,省教育厅今年将建设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330个左右,各地要加强过程性指导,给予必要的支持。同时,要立足本地实际和项目建设需要,逐步建立省、市、县、校级项目体系。二是创新实施课程和考试评价改革。要加快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积极做好与新高考方案衔接的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等。强化新课改新高考新教材的培训指导,逐步实现高中校长和老师培训全覆盖。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落实初中内涵发展与全面提升计划,遴选一批初中学科发展示范中心,全面提升初中内涵质量;加强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小学育人模式转变,让小学生真正回归快乐幸福童年。完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因地制宜地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方式等各项中考改革。三是有效加强创新人才培养。遵循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把握创新人才的核心特质,鼓励有关高中与高水平大学开展联合培养试点,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支持部分高中建设一批学科发展创新中心,加强高中学科竞赛指导,规范学科竞赛管理,着力提升高中学科竞赛水平,让竞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和发展。四是聚力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完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机制,切实用好监测数据和监测结果。宣传推广国家教学成果奖,精心培育一批重点教改项目。建立完善学前阶段教科研体系,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育人水平。积极运用教育信息化手段,采取城乡结对、苏南苏北结对等多种帮扶措施,加快提升乡村义务教育质量。完善普通高中星级评估创建机制,大力推进高品质示范高中创建。着力推进民族教育质量提升,精心做好民族教育结对帮扶工作。 切实维护基础教育教学正常秩序 抓好基础教育首要任务是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形成良好的基础教育生态。2018年,省教育厅会同省纪委监委,开展了教育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去年专项治理的重点是校外培训机构,今年专项治理的重点将从校外转向校内。近期,省教育厅将就开展违规办学行为专项治理进行专门部署,重点围绕违规招生入学、超标超前教学与考试、违规考试排名及下达升学率集中整治,立硬规范、出硬招数,严格督查,严肃问责,确保自下而上贯彻到位。各地各校要坚决执行,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取得实效。关于维护教学正常秩序,这里强调三个方面:一是突出抓好中小学招生管理。各地各校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重视规范民办中小学校招生,严格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将其纳入学校审批地统一管理,在同步招生、面谈方式、招生收费等方面提出规范要求。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招生和学籍管理,公办学校不得跨市招生,民办学校跨市招生必须列入生源地招生计划。进一步规范学籍管理,所有应届普通高中学生学测、高考报名地点必须与学籍所在地一致。各地要从严治理有偿招生,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通报一起。二是普遍推行中小学课后服务。省政府将“在全省中小学普遍建立课后服务制度”列为2019年十项民生实事内容,各地各校要积极主动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等部门印发的《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中小学校在自愿选择、公益普惠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课后服务要坚持学校为主的原则,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科技、体育、艺术等社会资源参与课后服务。要加快推进“名师空中课堂”建设和使用,利用网络平台拓展课后服务内容。完善留守儿童帮扶体系,帮助留守青少年学生学习好、生活好。三是全面加强行风建设。坚持“管行业就要管行风、管党风廉政建设”,将纪律挺在前面,进一步健全基础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完善定期督查、定期通报、约谈、问责等制度,确保基础教育系统的违法违纪案件有明显下降。要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进一步巩固作风建设成果。 大力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强教必先强师。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一是坚守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各地各校要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落到实处。认真贯彻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制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实施意见。启动“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形成省市县校层层推进的“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网络。二是持续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做好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工作,今年招生不少于2000人。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实施好乡村教师“领雁工程”和乡村教师“助力工程”。启动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教师省级培训千人计划。三是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省市县校教师培训基地网络建设,重点推进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推动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建设,省教育厅将建设并认定100所左右省级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四是深化中小学职称改革。各地各校要认真落实新时期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政策,努力化解中小学高级和中级教师岗位职数不足、晋升通道不畅的问题。省级层面将推动中小学职称评审条件和办法的修订,破除“五唯”倾向,强化师德和教书育人的业绩,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五是推进师范教育协同培养。全力推进高校、市县教育部门、中小学幼儿园“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主动对接高校,实现供需双方学校互设基地、互派教师、互动发展,探索在中小学建立教育硕士培育站,开展驻校式培养。要振兴师范教育,实现培养院校、学历层次、生源质量、专业装备、教师队伍的“五提升”。 盛 德 厚 学 ------------------------------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