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中学堂修业证书 文章导读: 海州中学堂是晚清海属地区的最高学府,也是今日连云港师专与海州高级中学的前身。尽管它在历史上只存在了六个年头,且在学堂发展历程中也出现了侵吞校款案等负面影响的事件,但学堂为海属地区培养了众多的人才,许多学生都成为民国时期海属教育界的栋梁之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所名校对我们连云港地区教育事业的影响力至今不衰。海州中学堂的前身为清嘉庆年间创办的石室书院。清代的海州直隶州地处海隅,交通阻塞,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于省内其他地方。嘉庆七年(1802),海州直隶州知州唐仲冕与学正翁咸封有感于海州文风低落,遂首蠲养廉,创建石室书院。书院以乡绅杨鼎盛(州同衔)所蠲的地基,即故明代守御千户所公廨的旧址,设讲堂五间,斋房东西各三间,东西考棚各九间,仪门三间,大门三间,讲堂后内门一座,书堂三间,东西厢各三间,厨两间,书堂北房室六间,皆累石为垣。嘉庆八年(1803)书院建成。嘉庆九年(1804),勒《海州石室书院》碑于书院讲堂之东偏,知州唐仲冕亲撰并书碑文。嘉庆十一年(1806),知州唐仲冕禀请学宪按试海州,浙江会稽人提督学政莫晋于是年四月按临海州,开海州科考之先河。清光绪年间,随着西学传播与洋务运动的发展,八股文逐步被废弃,科举制度逐渐发生改变。光绪三十一年(1905),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清廷诏准。是年三月二十三日,江苏提督学政唐景崇按临海州,主持了海州最后一次科考。光绪三十二(1906),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各府、直隶州、厅的书院都改建中学堂。是年七月,署海州直隶州知州张景祜改石室书院为官立中学堂,自任总办,委沈云沛参与中学堂的筹建工作,并聘其为海州中学堂学监。沈云沛先生对家乡的教育事业历来十分重视,对中学堂的筹建不遗余力,使海属地区的教育事业得到继续发展。
卢殿虎学监 光绪三十四年(1908)三月,谢元洪代理海州直隶州知州,并就任海州中学堂总办。这时的中学堂校舍已为之一新,学堂已初步具备现代中学教育的雏形,教学秩序渐入正轨,谢元洪着手清丈学田,岁增经费二千串,并催交学捐。据宣统元年的《海州中学堂的学务报告》中记载,当年海州中学堂甲班有学生五十四名,乙班有学生三十八名。学堂仍以卢殿虎为学监,庶务与鉴学为海州宿耆黄道传老夫子,斋务为胡铭恩,会计为葛润田与杨学楧,掌书检查为殷维琳,稽查为杨承祖,另有司事两人,医官一人,写生六人。常年的额款为五千二百三十千,活款四千二百千,河照及清丈学田加租尚加外;支出约一万二千六十千。三月十九日,海州教育会召开特别会议时,会员邵长镕提出,中学堂每岁开支只需一万,一万以外皆可提办小学化糜费。又有会员提出,学监卢殿虎薪水过优,不如改聘丁锡福为监督,可省经费,多立小学堂。会议消息迅速在学堂内不胫而走,一时间舆论哗然。六月,卢殿虎因与教育会意见多有不合,以致以生龃龉,遂蒙生退意,后经学使陈子励极力挽留,方才勉强留校。盛 德 厚 学 ------------------------------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