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海中| 江恒源:被毛泽东点赞的连云港人

2021-4-22 20:56| 发布者: 海州高级中学| 查看: 855| 评论: 0

摘要: “江恒源是我们连云港人,他不仅是近现代和当代史上的爱国民主人士、著名教育家,也为国家和家乡做过多方面的贡献。”民盟连云港市委有关学者专家在接受笔者访问时这样说。2019年12月21日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举行问渔 ...

“江恒源是我们连云港人,他不仅是近现代和当代史上的爱国民主人士、著名教育家,也为国家和家乡做过多方面的贡献。”民盟连云港市委有关学者专家在接受笔者访问时这样说。

2019年12月21日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举行问渔馆开馆暨江问渔雕像揭幕仪式


江恒源

江恒源,号问渔,别号补斋,1885年11月出生,连云港市灌云县(今海州区)板浦镇人,曾任北京中国大学教授、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现连云港师专前身)校长、江苏省教育厅长、河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等职。1928年7月起,接黄炎培任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办事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文教委员会委员等。他既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教育界代表,也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老成硕望,公正无私”

在《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十二(1939-1940)中收录了一封电文,名为《参政员毛泽东等为“华北视察团”事致国民参政会电》(1940年2月3日《新中华报》刊印)。在这封电文里,毛泽东揭露了国民参政会组织的华北视察团的主要任务根本就不是为了加强团结抗日,而且对视察团的成员提出了质疑。毛泽东说“此视察团不仅无一共产党参政员被邀参加,连素以老成硕望公正无私著称之黄任之、江恒源等亦无参加。”除此之外,毛泽东还在多封书信和电文中提及江恒源。“老成硕望 公正无私”的评价可谓很高。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十二(1939-1940)收录,名为《参政员毛泽东等为“华北视察团”事致国民参政会电》(1940年2月3日《新中华报》刊印)

江恒源早年就立志教育救国,决心献身教育事业,振兴国家。他曾在家乡担任海州中学堂教师,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深造,毕业后在北京的大学、中学任教。后来他回到了故乡,任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校长,培养了大批具有进步思想的青年学生。

1928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冲击,社主要领导人黄炎培先生被迫暂时离开上海,推荐江恒源主持社务。受命于艰危之际,江恒源毅然辞去政府官职,从1928年7月起,历任中华职业教育社办事部主任、评议会评议长、副理事长、中华职业学校校长等职,长达33年之久,人称“职教三老”之一。业界尊称他为江问老或问老。他积极开拓事业,潜心钻研职业教育理论,认真总结经验,留下了大量的职业教育言论和著述,在《教育与职业》《职业指导》《民众教育》等期刊上发表职业教育、乡村建设、职业指导、时事救国等方面文章200余万字,先后出版《中国诗学大纲》《中国先哲人性论》《职业教育》《农村改进的理论与实际》《伦理学概论》等专著。这些著述中许多主张突破了历史的局限,如把城市的职业教育推广到乡村里去,把学校的职业教育推广到社会上去和职业指导与职业培训结合起来,直至今天依然可供我国发展职业教育借鉴。江恒源也成为中华职教社早期重要领导人、我国职业教育的开创者。

江恒源为中华职业学校题:敬业乐群

《农村改进》序

江恒源编《伦理学概论》 上海大东书局印行



丹心爱国 民主斗士

在抗日战争时期,江恒源作为职教派代表与胡适等人参加蒋介石主持的全国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庐山座谈会并发言。作为当选的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江恒源在重庆期间,同黄炎培等一起结识了周恩来、董必武等,在共同战斗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拒绝参加伪国大代表竞选。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江恒源组织中华职教社同仁,在沪上为收容难民工作奔走呼号,并与黄炎培赴徐州、济南等地,救护失学青年,调研山东民众动员工作。

江恒源(前排左起第六人)与出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七次专家会议代表蔡元培(前排左起第四人)等合影。

江恒源与马相伯、黄炎培等中华职教社早期领导人合影。前左一马相伯,后左一冷御秋,后左二黄炎培,后左三江恒源

1939年1月,他与黄炎培、梁漱溟、张澜等人署名发表“反对汪精卫与日本首相近卫文麿签订《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宣言”。在重庆期间,江恒源与周恩来、董必武等人交往甚密,拥护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力主调和合作,被中共视为可以信赖和合作的朋友。1940年10月14日,毛主席致电刘少奇等人:“你们注意吸收陶行知等教育社参加苏北文化教育工作是对的,这是主流。但同时亦应注意黄炎培、江问渔所领导的职业教育社在江浙两省知识分子中颇有影响……这对统一战线的发展是有帮助的。”

1939年4月,中华职教社在昆明召开工作讨论会,总结立社22年来的工作,提出了全社努力参加抗战救国的奋斗目标。图为与会者合影(二排左起第五人为江恒源,第六人为黄炎培,一排右起第四人为孙起孟)

1941年,江恒源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并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

1941年3月,以黄炎培、江恒源、冷遹为代表的中华职教社参与发起组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图为成立大会会址重庆上清寺特园。



情系家国 躬耕乡村

在1933年全国第一届乡村工作讨论会上,江恒源和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等六人作为主席团成员主持会议,标志着乡村建设派正式形成。该派的目的是实行“乡治”,开展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主张用改良主义方法解决中国农村问题。江恒源带领中华职教社在昆山徐公桥乡村改进实验区,成立徐公桥乡村改进会,该组织是中国近现代农村改革和教育改革的开创性实践,对其后的乡村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针对旧中国农村的落后状况,江老提出了“富教合一”的理论,即一面教农民致富的方法,一面使他们得到许多生活实用知识和道德行为的训练。根据他的主张,职教社在江浙一带举办了30余处的农村改进区(所),为改变当地贫穷落后面貌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江恒源作为近代连云港走出去的乡贤,一生情系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辛亥革命爆发前夕,海州因发生严重水灾,知州肆意压榨板浦绅商,引发了激烈的城乡矛盾,这也直接导致了日后东海、灌云两县的分治。1911年冬,江恒源携分治计划书,向江苏都督府请愿分县,最终得到省府支持。在北京期间,江恒源利用在农商部任职和申报通信记者的身份,宣传家乡建设成就,积极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在任江苏教育厅长期间,关心家乡教育事业,并提议设立盐业学校。1923年秋,当时海属地区最高学府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人心涣散,学校陷于瘫痪。江恒源情深桑梓,受教育厅委任,不计得失,只身南下任八师校长,为海属地区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师资力量。

江恒源于1961年2月24日在上海病逝,上海市专门成立了治丧委员会,当时陈毅虽已离沪,但仍为治丧委员之一。黄炎培先生撰写悼词,对江恒源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1995年,在纪念江恒源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孙起孟在发言时指出,在我国创办职业教育初期,问老即以远大的眼光,务实的态度,赋予职业教育以比较完整的解释,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2020年4月,由连云港市政协文史委、民盟连云港市委员会编撰,刘旭光教授主编的166万字、6卷本《江恒源教育文集》在全国公开发行。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张平在为此书所写的序中称江老为“曾在中国教育战线上享受重望,且早为舆论颂仰而盖棺论定的前辈”。

2020年12月26日《江恒源教育文集》新书发行式

今天,我们缅怀江恒源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贡献,追思他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合作初心和优良传统,学习他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操与奋斗精神,他所留下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传承。

作者:朱升斌 刘旭光 杨洪斌

图片资料由民盟连云港市委员会提供

编辑:胡阳梅

往期精彩回顾▼

连云港市市级机关 “党史学习教育” 主题征文比赛启动

新华日报头版点赞连云港这项工作

青口十八勇士:热血军魂的故事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新华连云港观察ID:gh_23dc5bfd6278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赣中网

GMT+8, 2025-5-15 05:13 , Processed in 0.06611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