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新高考I卷作文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对于这个题目 你是如何作答的呢 来看看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校长 周艳 是如何写的吧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周艳 简介 周艳,中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教学理念先进,课改特色鲜明。推进“语文课堂审美”研究与实践,多次在省内外语文学科研讨会开设示范课及讲座。江苏省第十一次、第十二次、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省三八红旗手、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省五一巾帼标兵、市名师、市521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2018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期全国名校长领航班。 内断于心,百体从令 天地有阴阳,世间存强弱。强者不自喜,弱者不自悲。可见,唯有内断于心,方能百体从令。 在中国人的记忆中,《辛丑条约》读来字字血泪,句句含悲,在那样一个积贫积弱的至暗时刻,一群新青年在上下求索中找寻到了时代赋予他们的初心与使命——“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拥有直面羸弱的勇敢,催生奋发图强的坚毅。一艘红船载着初心,至2021年,当又一个辛丑年到来,我们可以严正地向那些傲慢者表达他们“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是什么让这两个“辛丑年”成为对比?是一条反对强权,不畏强暴的斗争之路;是一条顺应潮流,改革前行的发展之路;是一条内断于心,百体从令的图强之路。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强者,也没有绝对的弱者。强者自喜,则会由强转弱;弱者自强,则能由弱变强。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可见这份“内断于心”的觉醒力,是我们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当我们取得一些成绩的时候,习总书记给我们指出:“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可见,真正的“强”与“弱”不在于此时此刻,而在于面向下一刻内心的决断与觉醒。以清醒的判断警示与激励大家,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唯有“永久奋斗”方能实现由“强”变“更强”的上升发展。 若有人问什么是“永久奋斗”?我会自豪地告诉他:“天宫”“神舟”“嫦娥”是“永久奋斗”;“悟空”“墨子”“慧眼”是“永久奋斗”;世界领先的“特高压输变电”“杂交水稻”“新冠疫情防控”是“永久奋斗”,这百年间,中华大地上发生的由“弱”到“强”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永久奋斗”。 百年伟业,恰是风华正茂。钱学森、袁隆平、吴孟超、南仁东、林俊德、张超、王继才等一批批科学家、工程师、“大国工匠”、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参与者,肩负民族使命,坚定“永久奋斗”,让今日之中国成为青春之中国。 今日,新时代青年当秉承“永久奋斗”精神,不做“光想青年”“略懂先生”“坐等过客”,坚守初心使命,矢志砥砺前行,坚定方向,明确定位,在内心生出懂得由“弱”而“强”,由“强”而“更强”的内省力与决断力,与国家同频共振,为实现民族复兴之伟业而“永久奋斗”。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源于1802年石室书院,始建于1906年的海州中学堂,经历了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的百年路越,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学校是首批省合格重点中学、国家级示范高中、省首批四星级普通高中。2016年9月整体搬迁至东校区。2016年10月29日隆重举行了建校110周年纪念活动。 ![]() 朗读者简介 田震,在连云港报业传媒集团担任视频记者、编辑等职务。参加工作14年来,先后从事民生类新闻、医疗卫生专栏、教育条线新闻采写。以解决人民群众之所难为己任,曾获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等奖项。 盛 德 厚 学 -----------------------------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