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家庭教育指导——关爱考生,高考期间家长如何做

2023-6-6 17:41| 发布者: 海州高级中学| 查看: 132| 评论: 0

摘要: 点击上方蓝字 · 关注我们家庭教育指导关爱考生,高考考前考中家长如何做2023年的高考即将开启,作为家长该如何更好地陪伴帮助孩子,您可以尝试这样做:了解孩子的压力来自哪里?理解孩子有哪些压力,家长才能真正帮 ...



点击上方蓝字 · 关注我们


家庭教育指导

关爱考生,高考考前考中家长如何做



2023年的高考即将开启,作为家长该如何更好地陪伴帮助孩子,您可以尝试这样做:




了解孩子的压力来自哪里?

 理解孩子有哪些压力,家长才能真正帮到孩子。

一般说孩子的压力来自两方面。

1.心理上。对于考试结果的不可控和担心社会性评价。孩子会担心发挥不好、担心失败,担心达不到父母、老师的期望,担心考不好之后大家对他的评价,因此产生压力。

2.身体上。长时间紧张作息,身体感觉疲惫。


高考期间,家长要做好哪些事?

1.持有一颗平常心。正确对待考试,高考不是人生一战,而是人生一站。

2.管理期待。要按照孩子的历次成绩的中位数而非最好成绩设定期望值。核心是接纳孩子现有的水平,并帮助孩子确定比较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避免过度期待。
    3.不添乱。不施加压力、不紧张焦虑。父母的情绪直接影响孩子的考试状态。同时建议家长不要过早给孩子一些许诺。比如许诺孩子考完试之后我给你买什么,满足你什么需要,带你去旅游等等。孩子毕竟是孩子,他马上就浮想联翩,去畅想美好的未来,就无法关注于眼前还没做的事情。
      4.全心、全程地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1)全心做好“辅导员”。父母双方对孩子的学习方向、目标、方法争取一致, 统一战线,如有不同意见,建议保留;跟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减少唠叨、温和沟通;帮助调节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以细心的观察、积极的鼓励、耐心的倾听和陪伴,把信心和信任传递给孩子。
      (2)全程做好“保障员”。为孩子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注意荤素搭配。不要贸然给孩子添加营养品或从未吃过的“特别食物”。

6.让手头忙起来。保持正常工作与生活,不因高考而打乱正常生活的节奏。如果家长请假陪伴孩子,请与孩子商量,看哪种方式让孩子感觉更轻松。

家长焦虑心情无处安放时,建议可以做一做手工。比如静静地织毛衣、看书、桌面益智游戏等等都可以。

 

孩子紧张失眠,家长应该怎么办?

1.如果考生的睡眠是长期问题,就不要在考前做专门调整,长期失眠是很难在几天内改善的,不妨带着这种睡眠状态迎接高考;不要在考前突然服用助眠药物。  

2.因为紧张、兴奋造成的突然失眠,家长可以这样做:

(1)可以帮助孩子采取辅助放松方法。入睡前可以让孩子热水泡泡脚,如果孩子上床后睡不着,可以放一些轻松的音乐帮助孩子缓解紧张焦虑的心情。

(2)告诉孩子,即使考前失眠也不会影响考场发挥。高考前睡眠不太好很正常,在压力时候比平时状态稍微差一点点,也很正常。

失眠不等于没有休息,实证研究,感觉整夜失眠的人大脑在一段时间内同样处于休息状态,一宿未眠不会影响大脑发挥。因此,家长和孩子都不必太过纠结。     

3.午睡时间半小时为宜,不宜超过1个小时。从睡眠规律来说,被突然唤醒的深度睡眠会造成头脑的不清醒,午睡时间过长也会影响晚上的睡眠。

如果以往没有午睡习惯,家长们也不要为了让孩子保持精力而强行规定午睡时间。

 

为什么考试了,孩子还不认真学习?

 基本上每个学生都会在某个阶段有这种感觉:一方面内心很焦急,一方面却又感到说不出的疲倦,以至学习没效率。当孩子出现这种状况时,请家长首先理解,这是大脑给出的一个信号:孩子需要适当休息调整了。

考前考中可能有些孩子出现放松娱乐的情况,家长看到很着急。

家长可以这样做:

规定好放松的时间和前提,给予孩子适当的放松空间,有利于状态调整和发挥。可以通过适量运动、看课外书、非语言表达方式(画画、做手账、编织毛线)等方式进行放松,不建议玩电子产品和游戏,以免过度兴奋。

 

家长要不要去送考?

会不会给孩子增加压力?

家长可以和孩子探讨是否需要家长送考,以何种方式送考,给到孩子尊重和自由,让孩子有掌控权。
    如果孩子不愿家长送考,那家长就安心在家或安心工作。如果孩子希望家长送,那就安排时间送。
    综合考虑考场情况,如果考场离家远,交通路线不熟悉,路况复杂,建议送考。如果考场很近,路线简单,可以不用送考。
    其实会不会给孩子增加压力,并不取决于送不送考,而是取决于我们自己的状态。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向孩子传递紧张情绪。
     

孩子上考场前,该如何鼓励?

为了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许多家长都不停地向孩子强调:“你放心大胆地去考,能考多少是多少,我们是不会怪你的。”其实,这些行为都是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一般考生心理都比较细腻,这时候违背平时想法的安慰,无异于告诉孩子,我很在意这件事。

1.告诉孩子,你在父母心中是最重要的。高考只是你人生中的一个阶段性考试,并不是你人生的全部。比起高考成绩,我们更在乎你!
      2.告诉孩子,全力以赴奔向“好的结果”的同时,努力的过程也是收获。只要我们在学习中努力了、为了我们心目中的目标拼命奋斗过了,没有给自己留下遗憾,那么我们就是高考中的胜利者。高考不是人生的终点,它只是另一段新的人生起点。

可以跟孩子说:

“世界很大,考场很小;考试是个点,人生是条线。

没有人因考试赢得所有,也没有人因考试输掉一生。

考好考坏,爸妈都等你回家吃饭!”

 

高考第一天结束!

我要问孩子“考得怎么样”吗? 

1.刚刚结束第一天的考试,考生从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中缓解,需要的是休息。家长不必主动和孩子谈考试的话题,但可以保持微笑。没有到现场接考的家长,下班回家,一切如常即可。

2.根据不同情况回应孩子的提出的话题。例如孩子主动讨论考试。

有的孩子会说第一科或第一天的科目没有考好。家长请仔细观察,如果孩子特别想要倾诉、宣泄情绪,那么家长可以倾听,为孩子提供一个抱持的环境,回应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宽心,坚定孩子的信心。当孩子的情绪通过倾诉得到宣泄、缓解,这时家长再给出建议,让孩子放松心情,不再纠结,从已考科目中脱离出来。

如果孩子主动表示第一科或第一天考得不错,这时家长可以先给予肯定,再提醒孩子沉心静气应对后面的考试。

引导孩子科学调适心态,做到平稳发挥。感到很简单时要小心谨慎,感到难度大的时候,要懂得“我难人难我不畏难,我易人易我不大意”。

 

假如孩子高考第一天没考好,

我该如何让他重振旗鼓?

1.倾听孩子,理解其感受。家长这时候特别需要去倾听他的不安,他的自责。有人理解他,可以坚定孩子的信心。请放心,绝大部分孩子是理性的,当情绪平稳以后,他能够振作起来。

2.引导孩子主观感受不等于真实结果。在结果没有出来前,考试过程中的主观体验、流畅与否并不等于真实的结果。

3.鼓励孩子“考完一科忘一科”。考完的科目“已成定局”,走出考场后,就不要再多去想刚才的考试,不要互相询问,鼓励孩子收拾好心情,调整好状态,全心迎接新的一科,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弥补前科。
      4.正常发挥即为“超常发挥”。我们可以和孩子说:能够发挥出正常水平也是一种“超常发挥”,在压力时候比平时状态稍微差一点点,非常正常,其他同学也是如此。

只有一门没有发挥好,总体的结果仍然属于正常发挥的范围内。如果6门都发挥得很好,那就属于非常理想的状态了。给一些浮动的空间,更容易维持稳定的心态。



为自己减压,

就是为孩子减压。

家长永远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

高考路上,你我同行。

预祝2023届海高学子们

金榜题名,前程似锦!


盛 德 厚 学
-----------------------------

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供稿:学生部学生发展指导中心
编辑:李彩虹初审:王子源复审:魏居善审定 :周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赣中网

GMT+8, 2025-5-6 11:32 , Processed in 0.12949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