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海中苑悦读计划 | 2月 | 总有一种阅读是浩瀚书海 | 家长篇

2024-2-26 20:09| 发布者: 海州高级中学| 查看: 988| 评论: 0

摘要: 海中苑悦读计划总有一种阅读是浩瀚书海2024.02家长篇《孔子归来》作者:鲍鹏山荐读者潘晓欢,2023级高一5班潘彦熹家长,中共党员,就职于连云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读后感我推荐的书目是《孔子归来》,鲍鹏山教授的作 ...

海中苑悦读计划

总有一种阅读是浩瀚书海

 2024.02  

家长篇



《孔子归来》

作者:鲍鹏山



荐读者

潘晓欢,2023级高一5班潘彦熹家长,中共党员,就职于连云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读后感

我推荐的书目是《孔子归来》,鲍鹏山教授的作品,共288 页,我读了六遍,感悟很多,启发很大,影响很深远。

第一,我们如何看待学习

论语开篇的第一句话,谈的就是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可见孔子对于学习的重视程度。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应该去更深层次探究,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要多向周围的人才学习,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优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尊重。

“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得知真理,当晚死去都是可以的。反映了孔子一生对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执著追求。孔子为“道”而生,为“道”而死。

孔子一生的很多精力都放在办学上,教学生。当然,教学相长,他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境界。孔子后来被称为“大成至圣先师”。“大成”一个相对的词叫“小成”。你学一门技术,我会了一项技能,这个叫“小成”。什么叫“大成”?就是人格精神的修养臻于完善的境界。这是学习所带来的成果,让我们深深理解到,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塑造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人格的重要过程。

第二,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中学生正处于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确立什么样的人生目标至关重要。

马克思在自己高中毕业的作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被它所压倒……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

儒家文化是一门修身立德、培养君子的学问,孔子更是将德行视为修身之本,并由此形成了其君子人格的理想境界。孔子主张塑造“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君子理想人格。

孔子认为我们应该成为君子,“君子”是对一个人品格的描述,怎样做君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主题。

君子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君子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要以天下为己任,不为个人的温饱而忧愁。孔子最喜爱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展现了君子安贫乐道、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三,做一名君子有什么要求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立志做君子,这是一种使命与担当,于古今皆然。

孔子对他的弟子说:“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心里不能只装着自己,不能把学问仅仅当成谋生的手段,要注重自己的社会责任。

孔子认为,“君子不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君子应心怀天下,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不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孔子重视培养人的人格与价值判断力,强调发扬道义精神,建立正确的道德观。至此以后,知识分子身上多了一份责任感,他们是价值的承担者。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在我们的文化上是如此重要,沁入我们民族的血脉。可是,圣人亦是凡人,我们在《孔子归来》这本书里,能真切感受到孔子如何成长为圣贤之师的轨迹,看到他一生的跋涉和努力,看到他的喜怒哀乐,看到他的所言所行,对我们今人巨大的启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杀死一只知更鸟》

作者:哈珀·李



荐读者

王云, 2022级高二3班张航悦家长,就职于淮安市洪泽育才实验学校。


读后感

《杀死一只知更鸟》(To Kill a Mockingbird)是一部描绘了种族歧视、正义与道德成长的杰作, 是一部深刻揭示了人性复杂面貌和社会现实的经典作品。读完这本书,我深受感动,同时也对书中所传达的主题有了更深的思考。

小说通过主人公斯库特的孩童视角,展示了一个成长的故事。斯库特和她的哥哥杰姆在父亲阿迪克斯的指引下,经历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不仅磨砺了他们正直勇敢的品质,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与真情。这种成长过程充满了痛苦和挑战,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让我思考,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困难和选择,而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将决定我们成为怎样的人。

知更鸟在小说中象征着天真无辜和善良的人。父亲阿迪克斯告诉孩子们,知更鸟是无害的,伤害知更鸟是一种罪恶,因为它们只是为人类带来欢乐而不会造成伤害。这让我意识到,在我们的社会中,有很多像知更鸟一样的人,他们可能因为种族、信仰或出身而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我们应该学会保护这些人,而不是伤害他们。

小说虽然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但它所探讨的主题在任何时代都有其现实意义。小说中对种族歧视的描写非常直接和有力。它让我们看到了种族偏见如何深深植根于社会结构中,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让我们更加明白,种族歧视、偏见和不公正待遇等问题,至今仍然是全球社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挑战。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识别和反对种族歧视,促进社会的平等和正义。

《杀死一只知更鸟》不仅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小说,更是一部深刻探讨人性、正义和道德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不公,同时也给予了我们希望和启示,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改变的一部分,通过我们的行为和选择,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公正和美好。


中国有文化

作者:南怀瑾



荐读者

武晓环,2021级高三1班周弋茗家长,业余喜欢读国学、历史等。


读后感

东西方文化在时代中的趋向

《中国有文化》意在呈现南怀瑾先生对于中国文化总体脉络、特色和价值的概述。南怀瑾先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他亲身经历了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几乎全部过程。他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完成了对于传统的坚守和传播,也完成了对于中国现代化的反思。

西方文化中自然科学与物质文明的发达,给予人类生活上的便利和幸福,并无过错。但是东方各国,在传统保守文化的情感中,认为人生伦理、社会秩序、道德观念、生活方式等一切突变中的乱象,都是因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对西方文化产生厌恶和鄙弃。其实,是我们自己抛弃了东方固有文化的宝藏,而自毁其精神堡垒。

不幸的是,今天欧美的国家与社会,也正因为自然科学促进物质文明的长足进步,而使人文文化的精神堡垒濒临崩溃,而无所适从。它与我们东方所遭遇的困惑和烦恼,只有病情轻重的不同,而其同病相怜的情况,并无二致。

我们要放开胸襟与眼光,思考如何振兴东方文化,从而补救西方文化在世界时势中的不足,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对国家未来有利的大目标。




脚步无法丈量的地方

#书籍可以#


盛 德 厚 学
-----------------------------


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供稿:家长委员会编辑:陈超初审:吴生友  申磊  王宗慧复审:孙登祥  姜海波  蔡珍树审定:周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赣中网

GMT+8, 2025-5-3 12:10 , Processed in 0.18798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