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苑悦读计划 2024.04 教师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NO.1 书 籍 推 荐 《望春风》 领读人 陈欣宁 ![]() 陈欣宁,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2022级高二政治教师。 Let's Read 读者推荐 《望春风》是作家格非创作的长篇小说。故事讲述了一个江南乡村儒里赵村半个世纪的变化历程。通过个人命运、家庭和村庄的遭际变化体现主人公对故乡和乡土中国的深情回望。 故事的主人公赵伯渝身世坎坷,从小不知道母亲是谁,父亲在他少年时自杀身亡。长大后母亲突然传来音讯,并安排人将他带到母亲所在的地方生活和工作,可在路上的时却接到了母亲去世的噩耗,于是又踏上了归乡的路程。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进程的展开,民外出打工、个体经营、房租拆迁等,充满农耕文明的儒里赵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人公童年记忆中的家长淹没在了历史前进的车轮中。 这本书在刻画各种人物的同时对于读者关于为人处世方面有一定的启迪作用,比如父亲对主人公的教导:“一个人好,也不是说这个人从里到外都好,没有任何缺点;一个人坏,也不是说这个人从头到脚都坏,一无是处。”这启示我们,人本身是一个充满矛盾的集合,不能单方面去判断其好与坏。 此外,儒里赵村的消失能够引发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思考:现代文明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也使我们失去了很多。故事结尾部分乌托邦式的想象,体现的是作者对故乡和农耕文明的一种寄托,表面是回归,实际是告别。毕竟从历史意义上看,中国的乡土文明和故乡的逝去是无法挽回的。 NO.2 书 籍 推 荐 《长安的荔枝》 领读人 王怡悦 ![]() 王怡悦,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2022级高二英语教师。 Let's Read 读者推荐 《长安的荔枝》是马伯庸的一部历史小说,主要讲述了唐朝天宝十四年,长安城的小吏李善德接受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贵妃诞日之前,从五千余里外的岭南运送新鲜荔枝到长安。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这个任务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李善德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长途跋涉的艰辛,还要应对各种政治斗争和人际纷争。他在岭南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始终坚持完成任务,他的决心和毅力让人深感敬佩。在运送荔枝的途中,李善德遇到了一位名叫阿僮的女子,她勇敢、聪明、善良,两人之间发生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在长安,李善德遭遇了权贵的阻挠和陷害,但他始终坚守正义,最终成功完成了任务。然而,故事并没有以他的成功而结束,李善德和阿僮在长安重逢后,度过了短暂而美好的时光,但最终因命运的安排而分离,给人留下深深的遗憾。 这部小说不仅让读者看到了小人物的乱世生存之道,也感受到了事在人为的热血奋斗。它深入探讨了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忠诚的价值和代价,以及个人在其中的抉择和挑战,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复杂。 NO.3 书 籍 推 荐 《额尔古纳河右岸》 领读人 曹亭 ![]() 曹亭,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2023级高一政治老师。 Let's Read 读者推荐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第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作者以一位年届九旬,这一弱小民族最后一个酋长女人的自述,向我们娓娓道来——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一代又一代的爱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独特民风,一代又一代的生死传奇,显示了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极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小说语言精妙, 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小说以小见大,以一曲对弱小民族的挽歌,写出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某种悲哀,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品格与世界意义。 穿越白纸黑字,我看到了在神秘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在茂密的群山森林之中,有着一群与驯鹿为伴、逐水草而居的鄂温克人。他们过着最原始的生活,信奉萨满的神奇力量,以部落和氏族为单位,天地为家,打猎为生。尽管物质匮乏,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并不贫瘠,音乐、舞蹈、绘画都成了平淡日子中的宽慰与欢愉。 -----------------------------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