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雷锋精神 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光大 ——高一6班活动掠影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一辆车,到一座城,再到走向全国,“要锋车”组在全国各地产生广泛影响。雷锋精神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光大。 ![]() 高一(6)班此次“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实践在“雷锋车事迹陈列馆”内完成,几十名同学在指导员,班主任及数学老师的带领下参观整个陈列馆,通过无数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大家领略了改革开放后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的风采,明白了在加强物质文明的同时也要精神文明。 ![]() 陈列馆中所有事物形成一个环,从左入再从右出,眼前依旧是“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同学们通过这次参观实践,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了一定了解、方向。人间真情永远暖人心,为人民服务永远不过时! ![]() 大家谨记班主任教诲,经受住社会大潮的考验,犹如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服务在平凡的岗位。 ![]() 学生活动感言 01.董纤墨 在春风和煦的一天,我们高一六班的同学们踏上了前往连云港火车站“雷锋车”纪念馆的旅途,心中充满了对那段传奇故事的好奇与敬仰。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外出活动,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深刻理解到“雷锋精神”跨越时代的不朽魅力。 刚步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辆看似普通却又意义非凡的三轮车,它静静地诉说着“雷锋车”的故事。原来,“雷锋车”并非指真正的雷锋所驾驶的车辆,而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起源于连云港火车站一群热心肠的工作人员,他们自发用人力车、后来升级为三轮车,义务帮助旅客搬运行李,解决出行难题,这一坚持就是数十年。这份无私奉献的精神,就像雷锋同志一样,温暖人心,照亮他人,因此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雷锋车”。 随着讲解员深情的叙述,我们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雷锋车”从最初的人力板车到三轮车,再到后来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而增设的观览车,每一次变迁都是对“雷锋精神”传承与创新的生动诠释。那些老照片、旧物件,每一件都承载着沉甸甸的记忆与情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那份纯粹与高尚。 最让我触动的是那些“雷锋车手”们的故事。他们中不乏普通的工人、农民,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有的车手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有的在节假日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在服务一线。他们的笑容、汗水,在时间的长河里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正能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参观过程中,我不断思考,什么是真正的“雷锋精神”?它不仅仅是帮助他人这么简单,更是一种对社会的责任感,一种不求回报的付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在这个物质日益丰富,但人情味似乎逐渐淡薄的社会里,“雷锋车”的故事如同一股清流,提醒我们不忘初心,保持善良与热情,用实际行动传递爱与希望。 离开纪念馆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感动与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我们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更要学习如何成为社会的有益之人。我想,将“雷锋精神”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点滴小事做起,关心他人,服务社会,便是对“雷锋车”精神最好的继承与发扬。这次参观不仅是一次观后感的撰写,更是我人生路上一次重要的心灵成长。 连云港火车站“雷锋车”纪念馆之行,不仅让我对“雷锋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我内心深处对社会责任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愿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像“雷锋车手”那样,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让这个世界因我们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02.罗智林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跟随着班级的大队伍,我们来到了雷锋车纪念馆,了解雷锋车队的历史,学习雷锋精神。 雷锋曾说:“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日记中的一字一句,他甘当一颗最小的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雷锋车队的代代工作者们也秉持着这种无私奉献精神,为无数旅客缓解了燃眉之急,送上了温暖。 根据讲解员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雷锋车队从最开始的几个人到现在的多个队伍,已经持续了四代。代代相传的精神,代代相传的坚守,他们的事迹或许鲜为人知,但他们的胸怀,他们的奉献早已洒在各地。介绍的过程中,讲解员老师的介绍有声有情,甚至一度几近哽咽,许是被暖人事迹感动,更是作为一名雷锋车队一员的自豪。 纪念馆里陈列从手推车到观光车,工具的变化也体现了时代的变化,但不变的是那份坚守,那份奉献。 通过这次参观,我们了解到了雷锋车队的发展历史,他们的事感人事迹令人触动,他们的奉献精神在我们的心里生根发芽。生在新时代,新青年也应学习雷锋精神,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奉献力量。就像雷锋说的那样,“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属于永远忘我劳动的人,属于永远谦虚的人。” 03.朱芯瑶 “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进入纪念馆的大门, 迎面看到的是一辆平板车和这几个大字。 铜像雕刻的人坐在车上,车里放着的是几个蓝色印花布的包裹。一辆车,一里路,风雨六十载,见证了“雷锋车”组所有人的初心坚守,大美传承,演绎了一篇篇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生动故事。 从左边入口处望去,一个个介绍栏中写的是雷锋车组几代人的光荣事迹以及雷锋车的更替。雷锋车组的女职工立足岗位,热心为旅客服务。为了帮助旅客解决行李转运困难,总站几名女职工找来三条扁担、几条绳索,在火车站义务为旅客托运行李。而这三条扁担穿越时光,挂在了陈列馆的墙上。它的对面是雷锋义务书柜,斑驳的纸,生锈的铁钉,有趣的内容组成了其中的连环画。它们静静的躺在书柜中,感受着参观人的赞叹。 “雷锋车”从最初的平板车换成了三轮车,从三轮车变成了电动车,直到如今的观光车,不变的是“雷锋车组”所有人像雷锋学习的精神。“雷锋车”或是实体,或是图像,都一一展现在馆中,如雷锋精神一般,让人赞叹不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一辆车,到一座城,再到走向全国,“雷锋车组”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全国各地产生广泛影响。雷锋精神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光大。 陈列馆中的所有事物形成了一个环,从左边入口进入,再从右边出来,眼前依旧是那几个大字“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从最初入馆时的不解,到现在的潸然泪下,这其中是对“雷锋车”以及“雷锋车组”所有人的赞颂与理解。是他们经受住了市场大潮的考验,犹如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着心中的那份初心与使命。而他们,值得我们高声赞扬。 事物形成闭环,正如参观完的我们与“雷锋车”紧密相连在一起。我们需要把“雷锋车组”的先进事迹讲出去,传开来。弘扬光荣传统,发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04.邹昕彤 在连云港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有一群以雷锋为榜样的人,他们驾驶着“雷锋车”,用实际行动传递着爱心与温暖,近日,我有幸亲身体验了这一感人的现象,对雷锋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雷锋车”不仅仅是一辆普通的交通工具,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这些车辆的驾驶员们,都以雷锋为榜样,时刻准备着为他人提供帮助,他们不仅在日常工作中尽职尽责,还经常在业余时间参与各种公益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援助。 在参观陈列馆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温暖,无论是老人,孩子,还是行动不便的残疾人,驾驶员们都会耐心细致的照顾他们,确保他们能够安全,舒适的到达目的地,这种无私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同时,“雷锋车”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奔波,然而“雷锋车”的驾驶员们却用实际行动让人们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感情。 总站长途服务组的女职工率先行动,立足岗位热心为旅客服务,在全站掀起了学雷锋的热潮,为帮助旅客解决行礼转运困难,总站几名女职工找来三条扁担,几根绳索,在火车站义务为旅客挑运行李,她们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为旅客提供周到服务,对了长途服务组姑娘们的默默奉献,一辆车一里路上风雨六十年,见证了“雷锋车”组姑娘们的初心坚守,大美传录,演绎了一篇篇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生动故事。 大力弘扬雷锋精神,需要把“雷锋车”组先进事迹讲出去,传开来,延续光荣传统,发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05.潘灵语 在辽阔的华夏大地上,有一座纪念馆以其独特的环形设计和深邃的精神内涵,默默守护并传承着一位平凡英雄的不朽传奇——这就是雷锋纪念馆。它不仅是一个展示空间,更是一处心灵的栖息地,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与讲解员们的深情演绎,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步入雷锋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匠心独运的环形结构。这一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视觉上的美感,更是寓意深远。环形,象征着雷锋精神的无限循环与永恒传递,仿佛一条没有终点的跑道,激励着每一位访客在人生的赛道上不断前行。馆内布局巧妙,每一个环形展区都像是历史的年轮,记录着雷锋生平的点点滴滴,从他的童年到参军,再到他无私奉献的光辉岁月,每一环都紧密相连,引领观众在时空的交错中感受雷锋的成长轨迹与精神世界的广阔。 在这座精神殿堂中,讲解员们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他们用无比的耐心和满腔的热情,将雷锋的故事娓娓道来。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情感的共鸣者,用真挚的情感打动每一位听众的心灵。讲解员们深知,每一次讲解都是一次心灵的触碰,他们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解说,让雷锋的形象在听众心中鲜活起来,仿佛穿越时空与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战士对话。他们耐心解答每一个疑问,让每个人都能在雷锋的事迹中找到共鸣,领悟到雷锋精神的真谛。 环顾四周,一件件饱含历史温度的展品静静地陈列在展柜中,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一段故事,无声地诉说着雷锋的一生。从他使用过的简单工具,到亲手书写的日记,这些展品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它们是雷锋精神的实物载体,见证了那个时代的纯朴与高尚。通过这些展品,观众能够触摸到那个年代的脉搏,感受到雷锋在平凡生活中所展现的不凡精神。这些静默的见证者,激发了人们对美好品德的向往,鼓励着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 雷锋纪念馆不仅仅是一个缅怀先辈的空间,它更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平台。通过多媒体互动、虚拟现实等现代科技手段,纪念馆让雷锋精神的传播方式更加多元、互动性更强,吸引着不同年龄层的观众。这种形式上的新颖,让雷锋精神跨越了时间的界限,与当代社会紧密结合,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 在环形设计的引领下,在讲解员耐心细致的讲述中,雷锋纪念馆成为了一个精神的磁场,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寻与学习。这里,雷锋不再仅仅是一个名字,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雷锋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前行之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份精神都将永远熠熠生辉,指引着我们向善向美,让世界因这份爱与奉献而更加温暖。在雷锋纪念馆,每一步行走,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次凝视,都是对崇高精神的致敬。在这里,雷锋精神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与最深刻的传承。 -----------------------------
编辑:陈超初审:吴生友复审:孙登祥审定:周艳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