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海中苑悦读计划 | 6月 | 在书中读更好的自己 | 教师篇

2024-6-26 17:38| 发布者: 海州高级中学| 查看: 856| 评论: 0

摘要: 海中苑悦读计划在书中读更好的自己/ 2024.06 教师篇 /Reading01《人世间》领读人姜欣,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2023级高一化学老师。读者推荐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人世间》堪称一 ...



海中苑悦读计划


在书中读更好的自己


/ 2024.06 教师篇 /



Reading 


01

《人世间》



领读人


姜欣,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2023级高一化学老师。


读者推荐

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人世间》堪称一部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人世间》是中国当代作家梁晓声的长篇小说,于2017年12月首次出版,小说以平民子弟周秉昆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展示近50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贯穿其中的,既有中国社会发展的“光荣与梦想”,也直面了改革开放进程的艰难与复杂,塑造出众多劳动者、建设者、改革者、创业者等人物群像,从他们充满悲欢离合的跌宕人生中,展现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巨变。

这本书看完之后,感慨很多,感慨秉义对妻子的不离不弃,面对物质的诱惑无动于衷;感慨冬梅对业务的精益求精,牺牲自己支持丈夫的奉献精神;感慨蔡晓光对爱情的执着与专一;感慨郑娟和秉昆的善良、乐观与坚强。

同时这本书能带给我们很多感悟:

1.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剧中人物周秉义,周蓉,蔡晓光,唐向阳,吕川,周楠等无一例外都是通过读书,接受高等教育,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当面临困难和选择的时候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尤其是周秉义更是为了为多数人谋幸福的能力和情怀,人生的价值和抱负得以实现!

2. 观念和见识可以改变命运

剧中还有一类人,他们不是进高等学府学习系统的知识,而是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践行者。骆士宾,姚立松,水自流,彭心声等等,他们的价值观有时虽然不能说正能量,但他们都有与时俱进甚至超前的观念,都有普通人不及的眼界和见识,以至于在时代的大潮中能搏击长空,长袖善舞,建立自己的商业领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带动就业和发展!

3. 个人的命运与时代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

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人世间》本来就是一个年代剧,剧中人物50年的悲欢离合,见证了这个时代的变迁,在历史的长河中50年弹指一挥间,就像主题曲的歌词说的一样,“悲欢离合都是刹那”,每个人的命运都在时代的洪流中生根发芽,一个个的具像汇聚成历史的洪流,奔流不息,不舍昼夜!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世间总有风凉,风凉里包裹着人性的温暖与生活的烟火,因为有了那些甜与暖,这人世间就是值得的。人世间正是有了我们这些坚强、乐观的人,才会变得如此美丽,愿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微笑面对磨难,拥抱生活。








02

《当下的力量》



领读人

王婧,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2022级高二化学教师。


读者推荐

人们痛苦烦恼的根源是:不接受现实,看不清自己,对困难视而不见,所有的心思都被过去的回忆和未来的期待(解脱的希望或任何一种形式的满足)所占据,而不愿意接纳当下时刻,并容许它存在。唯有当下才是真实的存在,我们的整个生命就在这永恒当下的空间中展开。真实鲜活的生命不在过去,也不在未来,就在此刻。

当你在回忆过去和思考未来时,你也是在当下做这些事情。很明显,过去和未来没有现实性,唯有当下永恒和现实。接受现实,才是一切改变与成长的基础。唯有接受,才能超越。

通过对内心的观照,我们就可以深深的进入当下。成为自己身体和情绪的观察者,在脑子里想象出来一个独立的个体,通过他观察自己的想法和情绪,静静的、客观的、不带任何评判色彩的,接受它,观察它,感受这些想法和情绪的律动。于是,不知不觉中你已经融入了当下,感受到了本体的存在,宁静和轻松随之而来,进入了当下。

进入当下的方法之一,冥想:首先关注身体,然后关注呼吸和觉知,然后集中在意念上,进入临在感和本体感,与能量场融为一体。








03

《月亮与六便士》



领读人

高京,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2022级高二化学老师。


读者推荐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919年。作品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画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六便士是当时英国银币的最小单位,有个朋友跟毛姆开玩笑说,人们在仰望月亮时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毛姆觉得这说法挺有意思,就起了这个书名,甚是开玩笑的语气。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毛姆在小说中深入探讨了生活和艺术两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

无论到哪儿,我们身边都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半生汲汲营营,为碎银几两,沿着一条没有风景的道路庸碌奋斗,待到他们厌倦世俗,想要寻求“意义”时,却已过了半生。人到中年,寻得理想,何其有幸。然而,当理想与家庭、现实社会发生冲撞时,这种幸运也就成了“不幸”。

斯特里克兰德是英国的一名证券经纪人,他年过四十,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可是有一天,他却突发奇想地要追寻儿时的画家梦,一声不响地放弃了工作,抛下了一双儿女和与之相伴17年的妻子,独自跑到了巴黎学画。斯特里克兰德一再强调,自己必须画画,就像一个人掉进了水里,只能扑腾出去,不然就会淹死。于是他决绝地离开了妻儿,开始了贫病交加的艺术生涯。几年漂泊,他来到了与世隔绝的达塔希提岛,从此隐居作画,直到麻风病带走了他的生命。《月亮与六便士》其实讲的是中年人的精神困境,但是一直以来却被很多年轻人误读成是一个理想战胜了现实的“神话”。但是事实上,理想与现实并非一对彻底的矛盾对立,《月亮与六便士》真正的内核其实是世俗道德与唯美主义精神的矛盾。

唯美主义艺术家们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而小说中的斯特里克兰德就是一个彻底的唯美主义者,为艺术可以抛下一切道德桎梏。

“不疯魔,不成活”,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斯特里克兰德在追求艺术自由的三个阶段中,他的人格渐渐由“超我”向“本我”退化,社会道德约束下的理性也进而变成彻底的感性与不道德。

书里有句话完全可以解释斯特里克兰德一生的意义:“他这一生都是一个朝圣者,渴望着心中的圣地。附在他身上的那个魔鬼是铁石心肠。有些人渴望真理的劲头太大,他们为了求得真理,最后反把自己世界的根基动摇了。斯特里克兰德就是这种情况,只是他追求的是美,而不是真理。”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人公追求,其实是脱离社会道德的、对美的极致追求。而对于普通人来说,理想与现实在事实上并不矛盾,追着“月亮”,不代表就看不见地上的“六便士”。



盛 德 厚 学
-----------------------------


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供稿:姜欣  王婧  高京编辑:陈超初审:徐长林复审:蔡珍树审定:周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赣中网

GMT+8, 2025-5-4 00:41 , Processed in 0.07372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