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海中苑悦读计划 | 8月 | 书有光,读最美 | 家长篇

2024-8-27 17:24| 发布者: 海州高级中学| 查看: 997| 评论: 0

摘要: 书籍推荐Read books2024.08 家长篇海中苑悦读计划书有光,读最美BOOK01书有光读最美《曾国藩家书》读《曾国藩家书》源于在一次亲子教育讲座中,该讲座主讲老师强烈推荐这本书 ,他对书中内容赞不绝口,使得自己也迫 ...



书籍推荐

Read books

2024.08  家长篇



海中苑悦读计划


书有光,读最美




BOOK

01

书有光

读最美

《曾国藩家书》


读《曾国藩家书》源于在一次亲子教育讲座中,该讲座主讲老师强烈推荐这本书 ,他对书中内容赞不绝口,使得自己也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看看其中究竟有何魅力。 

翻开书页,仿佛能听到曾国藩跨越时空的教诲,他那恳切的言辞、真挚的情感以及对家人深深的关爱,如同一股暖流,沁人心脾。 

曾国藩在家书中对修身的重视令人印象深刻。他深知,修身乃立世之本,只有不断完善自身品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他强调“慎独”,即在无人监督之时,仍能坚守道德准则,不被私欲所左右。这种对自我的严格要求,使他能够在复杂的官场中保持清醒,不被权力和利益冲昏头脑。他告诫子弟要“每日三省吾身”,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得当,是否符合道德规范。这种修身自省的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往往容易迷失自我,追求外在的虚荣和短暂的快乐。然而,曾国藩的教诲提醒着我们,只有不断审视自己的内心,修正自己的行为,才能拥有真正的内心宁静和精神富足。

治学之道,在曾国藩的家书中也有详尽阐述。他坚信“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他鼓励子弟勤奋读书,广泛涉猎经典著作,以汲取古人的智慧。同时,他强调“学以致用”,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不能死读书。他自己便是终身学习的典范,无论政务多么繁忙,始终手不释卷。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坚持,让我深受触动。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但却常常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曾国藩的治学态度告诉我们,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提升自我,塑造品格,为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 

家庭教育方面,曾国藩的家书更是一部珍贵的指南。他首先注重培养子女的品德,教导他们要勤劳节俭、谦虚谨慎等。这表明家庭教育中,品德教育至关重要,父母应以身作则,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尊重孩子兴趣,他不希望儿子重蹈读八股、考科举的覆辙,而是鼓励孩子学习自己喜欢的书籍,注重天赋发展。这提示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引导孩子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发展,让他们能够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读完《曾国藩家书》,我深感这不仅是一部简单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含着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的宝典。它让我们明白,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坚持不懈的努力、高尚的品德修养和对家庭、国家的责任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修身、勤奋治学、关爱家人、胸怀家国,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领读人

海中苑悦读计划

01




李芹,2024级高一1班祁丽霏妈妈,就职于连云港市海州区御景龙湾幼儿园。





BOOK

02

书有光

读最美

《法治的细节》



法律不只是一套规则



而是对公平和正义的坚定追求


光阴送给我们阅历,读书开阔我们视野。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法治的细节》。作者罗翔,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也是一名网红刑法专家。

《法治的细节》收录了罗翔 30多篇随笔。这本书是近两年罗翔对法治社会以及生活的审视与思考。书中,罗翔对我们生活中面临的法律问题作了案例性的讲解:这个世界为什么需要法律,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又是什么,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坚持正义,如何通过法律的手段来维护一个社会的基本正义,对于社会上所发生的一些问题,法律是站在什么样的角度来界定和解决的。

《法治的细节》这本书探讨了很多生活中现实的问题,也有对部分热点案件的解读。比如,从法律的角度破解电车难题、死刑应当被废除吗、胎儿有权利吗、“孝子”能否逾越法律、我们为什么要诚信、人肉搜索的罪与罚、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等等。本来法律是枯燥的,但在罗翔的笔下,法律变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了。这,让我们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是一本适合所有人阅读的法律随笔,它用法律的思维与视角去自省,去看待这个世界,理性的探讨之余却不失温度,点亮了读者心中的法治之光。

成为刑法网红,让罗翔有些诚惶诚恐。但他说,如果通过这个标签,让更多的民众认同法治精神,这是我莫大的荣耀。今后的每一天,我希望法治的光芒能够照亮每个人的内心与前行的道路。他祝愿:让我们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完善法治的细节。只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书中,罗翔还谈到自己是如何读书的,如何确立自己讲解法律、普及法律这一信念的。他说,我们无知,所以我们读书,我们越读书,所以越承认自己的无知。拒绝读书是一种愚蠢,但是因为读书而滋生骄傲与傲慢,是一种更大的愚蠢。

《人民日报》对这本书的评价是:“理性不失温度,感性不失高度。这不仅是罗翔老师这样法律传播者的愿望,也是在法治社会中我们应有的态度。”

初读《法治的细节》,收获良多,也给我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多启发。读书,是一个家庭最好的习惯,是一个孩子最好的教育。作为一名学生家长,要多读书,读好书,在家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领读人

海中苑悦读计划

02






顾淑平,2023级高二1班张子越妈妈,云台山景区管委会政法委副书记。





BOOK

03

书有光

读最美

《茶馆》


偶然的机会,我读了《茶馆》这本书。这文章并不长,在老舍的笔下,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时间从清末跨越到民国,直至国民党政权的衰落。每一次对话,每一次争吵都刻画了人们在那样一个时代中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这茶馆里的每一副面孔,都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小小的茶馆,也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反映出国内外的变化与混乱,揭示了人民在军阀混战的年代为了生存的无奈与挣扎。 

茶馆的掌柜王利发,一心只想留住父亲的茶馆。他不断地学习和改良。不料,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受尽欺压的他,最终选择自杀在他的茶馆中。王利发悲剧的一生深刻揭露了在那样一个变革不断、吃人而黑暗的社会,个体的努力与坚持终是无用的。正如他临终之言:“人活着总要走路啊,可是这哪里给人留走的路啊。”

常四爷一生刚正不阿,一身正气,自食其力。然而,正如他所感叹的,好人最终难逃厄运,落得个卖花生米的下场。他的正直与坚持,是那个时代理想的象征。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尊严。他的贫穷和落魄,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悲剧。他们拥有着高尚的理想,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更无力去改变这个社会。常四爷的形象,让人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

茶馆里的人们,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笑容和泪水,都深刻地描绘了一个时代的面貌。《茶馆》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它更是一部时代的历史,一幅社会的画卷。在这个茶馆里,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深处,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和冷漠,体会到了生活的苦涩和甘甜。


领读人

Books andtexts bound in

03






朱得红,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2022级高三4班朱紫轩家长,从事个体经营,喜爱阅读和健身。






文稿丨李芹  顾淑平  朱得红

编辑丨陈超

审核发布丨办公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赣中网

GMT+8, 2025-5-1 13:26 , Processed in 0.68083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