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于1956年建校,2008年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学校濒临大海,依傍204国道,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现占地268亩,建筑面积63000平方米,现有5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700人,教师339人。其中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人,连云港市名教师15人,连云港市学科带头人13人,连云港市“333”骨干教师66人,赣榆区“411”骨干教师89人。多年来,学校笃行“教学做合一,真善美共求”的校训,遵循“以人为本,和谐共进”的办学理念,形成“海纳百川,争创一流”的精神,以“把学生培养成素质全面发展的现代文明人”为育人目标,为高等院校输送大批的优秀毕业生。![]() 近年来,海头高中以“让更多的海中学子考上更好的大学”为办学宗旨,围绕“年年都有新超越”的办学追求,全面实施“阳光学生、活力教师、书香校园、幸福海中”四大工程,精心打造海洋文化特色,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质量在连云港市普通高中第一梯队中不断攀升,市教育局多次组织全市高中校骨干教师进校跟岗学习,为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样板” ,高考成绩不断攀高。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为全市高中教育质量的提升树立标杆。卓越的办学成果彰显着优质的办学内涵。络绎不绝的参观交流,源于高品质的教育智慧,飙升的教育质量已成为展示赣榆形象的靓丽名片。 ![]()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传承学校60余年办学文化精髓,认真思考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与难点问题,遵循学校实际和高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积极探索教育转型期普通高中优质化特色化发展有效路径,在明确新课程德育工作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充满生机的德育模式,走出一条德育实践的新路子。 一、以美好人格塑造人,以光辉榜样引领人,追求教育的深度与境界。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是海头高中师德建设的首要内容。学校全面推行“首席教师”、“星级教师”评比,每学年在教师中定期评选出“希望之星”、“成长之星”、“榜样之星”、“引领之星”,评选“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在教师中形成比师德、比干劲、比业绩、比奉献的良好风气,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 ![]()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海头高中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一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所有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学校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鼓励教干与教师定期交流,教师与学生交流常态化。校长助理、年级主任助理、科室主任助理,成立学校发展咨询委员会,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设立德育导师制,要求教师定期点对点与学生交流谈心,设心声墙,倾听学生的心声,设回音壁,及时反馈学生关注的话题和解决学生的合理要求的问题。 ![]() ![]() 二、以丰富活动锻炼人,以和谐竞争激励人,注重办学的内涵与品质。 海头高中充分认识到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在与文化,与科学知识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人格的不断发展,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学校定期开展“海之韵”艺术节、“海之帆”体育节等海洋文化系列活动。利用清明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日,组织开展相应的系列主题活动。百灵鸟播音社、“海之恋”合唱团、“海贝”文学社、海菜花剪纸社、海娃沥粉画社、海之缘舞蹈队、海之恋合唱团、心语港湾心理咨询社、海之星科技社、大鲨鱼篮球队等多种学生社团活动。学校切实发挥“海中大舞台”的作用,确保活动主题鲜明、计划到位、常态展示,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 ![]() ![]() ![]() 旗帜文化是海头高中的一个亮点,不仅班班有主题鲜明的班旗,而且学校还通过各种形式每月评选出学习优胜团队、常规达标团队、跑操先进团队、宿舍文明团队等,给这些获奖团队进行授旗,并在每天阳光体育大课间跑操活动中进行展示;每月素质测试,班级都进行进步之星、名校希望之星评比,为调动班级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意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使全校学生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郁学习氛围,有利于确立学生的独立人格,而这些正是素质教育的宗旨。 ![]() ![]() ![]() 三、以浓郁文化熏陶人,以激情校园感染人,激活管理的生机与力量。 健康的文化催人奋进,消极、低级的文化令人消沉。文化既有形也无形,有形的物质文化在供人享受的同时,作用于人的生活;无形的精神文化在令人回味的同时,作用于人的心灵。丰富校园文化,培养阳光学生,是海头高中德育的工作有一个重心。低碳环保文化墙,文明礼仪德育长廊,优秀师生长廊,优秀团队长廊,名校风采长廊,班级文化墙、宿舍文化角等等,学校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爱的光芒。学校要求每个班级用好教室这块主阵地,通过张贴励志标语、开辟学习园地、设立光荣榜等形式,用浓郁的校园文化熏陶学生。学校还开辟特色鲜明的德育基地——根土馆。以德育课程为中心,对学生进行根的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爱祖国、爱家乡、爱母校、爱老师教育。 ![]() 激情校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浓浓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唤醒人本向善的本性,培养出学生乐于参与群体的意识。“激情校园,拼搏高三”演讲比赛,18岁成人仪式,高考百日冲刺大会,高考50日冲刺大会,毕业典礼等活动,使得学生在激情中拼搏,为学生的课余生活增添活力,激发了学生的生活热情,让学生找到了个性发展的平台。 ![]() 学校成立学生成长发展中心,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人文大讲堂”,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学生自主管理,要求每个年级、班级分别成立级别不同的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包括卫生、纪律、食堂管理、宿舍管理等一些列学生自我管理组织,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管理学生,让学生影响学生,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 四、拓宽教育渠道 ,建立德育渗透机制。 我校开展三条渠道的德育渗透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杜会教育为辅助和延伸,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为整体构建和谐学校,家庭、社会道德体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校德育体系主要通过三条渠道组织实施: ![]() 1.学科渗透主渠道 学校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根据学科教材内容,针对学生思想实际,深入挖掘思想教育因素,从中找出相关知识和思想教育的结合点,制定学科渗透计划,做到教书与育人并重。 ![]() 2.家庭教育多渠道 学校通过建立家校联系卡,家长微信群,给家长一封信,家长培训等一系列家校联系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校教育对话活动,构建起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网络,形成家校教育一体化,实施全方位的和谐渗透。 ![]() ![]() 3.实践大渠道 学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立足社区丰富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进企业,从学校延伸到社会。把社会实践作为陶治学生思想品德的大舞台,大课堂。在实践中实施渗透教育,让学生通过社会这个大课堂学本领,强意志,长才干,提高自身素质。 ![]() ![]() ![]()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