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第一中学立项的课程基地项目为江苏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科,2013年8月通过省级立项,2015年5月,阶段性评估获优秀等级。 学校从2011年11月开始进行先期的市级通用技术学科课程基地建设工作,以此为依托,提出“科学人文并重,文化技术兼修”的办学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技素养为重点,把学生素养综合提高、全面发展作为目标,整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实现普通高中发展的特色化、多元化,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 一、特色兴校,多元发展,科学人文并重兼修 1. 建设特色教学环境 在教学环境建设上,实施了两项“六个一”工程。 硬件“六个一”工程,主要打造学生实践活动场馆。2011年以来,先后建设了航模车模操控与制作室、无土栽培室、标本制作室、服装DIY、激光雕刻、校园 气象站、科普走廊、胡淼科学与文化研究所、3D打印体验室、防震减灾科普展馆、科技体验馆、 省级流动科技馆、遥控赛车场等场地;改建了观赏鱼养殖基地及水上模型训练场、1:16遥控赛车场、农业生态园等设施场馆。 在教学软环境建设上,通过科技天天看、每周一次科技讲座、每月一次科技大课间、每学期一次高校或企业考察、每学年一次科技节、每个学生加入一个社团等“六个一”工程,强化校园科技教育教学氛围,形成特色鲜明的科技教育教学环境。 2.实施基地名师工程 学校结合校实情,在保证完成文化主课的基础上,从课任教师中聘任理化生地等学科教师为科技教学辅导员、管理员,建立课程基地名师工作室,充分挖掘部分教师的动手潜力。 课程基地聘请赣榆区农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原赣榆县植保站工作人员、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胡淼先生为学校的科技顾问,建立胡淼工作室,指导学生及教师开展农林害虫防治及农业生态科技、农作物种植方面的研究。此外,另有4个科技辅导员教师专家工作室(尚修柱工作室、刘昌涛工作室、张定军工作室、李其迎工作室),分别从事航空模型、车辆模型及设计、科技发明创造、电子控制与家电维修等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3.研发特色校本课程 本着“国家课程地方化,地方课程校本化”的思想,学校在教学和实践基础上,研发了《KT板航模制作》《车辆模型资源包》《手工DIY》《家政与生活》《家电维修》《科学解读唐诗中的花草树木》等校本课程,向物理、生物、地理、信息等相关学科延伸,扩充了通用技术学科选修科目,丰富了学校科技课程内容。其中,校本课程《植物标本制作》荣获校本课程评比省三等奖、市一等奖。 4.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课程基地师资队伍建设,为了保障通用技术课程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及科技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学习培训、参观考察,要求所有的科技辅导员有赛必参,有奖必争,从师资队伍优化及建设、重组上,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和空间。 学校自通用技术课程基地建设以来,有5位教师获省级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表彰,有9位教师获得航模、车模、简易机器人等项目的裁判员、教练员资格,32位教师获得省市县各级科技竞赛优秀辅导员表彰,2项发明获国家专利,62位教师参加了第十九届“驾驭未来”青少年车辆模型教育竞赛和江苏省第21、23届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的裁判工作。
5.创建特色学生社团 “基地成就教师,教师成就学生”是课程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校内,学校聘请专职科技辅导教师,指导学生有序开展科技社团活动。校外,学校与多家单位建立了科技活动共建关系,实现了资源共享,也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空间,以“进山、进厂、进农场、进生态园、进夏令营、进高校”等“六进”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进行校外科技活动体验,引领学生实践活动,培养探究、合作、创新能力。在校内和校外双管齐下的社团建设努力下,赣榆一中涌现出了多个市县优秀中学生社团。 二、创新特色实践活动,提升师生技术素养 1.承办省市级通用技术教学研讨、科技教练员培训等活动 自通用技术课程基地建设以来,赣榆一中承办了江苏省通用技术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省通用技术优秀课评比、市通用技术青蓝工程展示、市县通用技术学科赛课及教学研讨等活动,并多次为省市县各级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科技教练员、裁判员培训。 2.承办国家、省级科技竞赛活动,参与各级各类科技竞赛 2014年10月,学校承办了江苏省第二十一届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赣榆赛区)活动;2014年12月,承办了第十九届“驾驭未来”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教育竞赛暨全国模型运动公开赛;2016年10月承办了江苏省第23届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活动。 在承办高级别科技竞赛活动的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金钥匙”科技竞赛、省市科技创新大赛、市机器人操控、市车模航模竞赛等各种竞赛活动。几年来,学校有近千名师生在国家、省、市级各类科技模型竞赛中获得各级各类奖项。 3. 承办高端科普宣传活动,大力开展科学知识普及工作 几年以来,学校积极联系和邀请市县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防震减灾、大气环境、水资源、气象观测等科学知识的普及推广工作,并逐渐向高层次活动的开展迈进。 2015年承办了全国“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及“2015年全国科普日‘百名首席科技传播专家进百校’”活动;2016年承办了以“创新引领•••••••••共享发展”为主题的江苏科普宣传周高端科普专家进校园活动。 三、成就学校,带动区域科技活动发展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第19届“驾驭未来”科技模型竞赛暨全国科技模型运动公开赛(赣榆分站赛)优秀组织奖、江苏省第21届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三个项目的团体一等奖、江苏省第23届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两个项目的团体一等奖、第25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江苏赛区“通鼎光电”杯金钥匙科技竞赛团体二等奖、连云港市中小学科技模型比赛优秀组织奖、团体总分一等奖等一系列团体荣誉。计有1000多人次分别荣获国家、省、市、县各级科技竞赛奖。
自课程基地建设以来,赣榆一中先后被评为在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的基础上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5-2019年)、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科技教育四星级先进集体、连云港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连云港市科技教育示范校、赣榆区科技特色学校等。 学校科技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改变了教师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周边学校科技活动的开展,吸引各级领导和同事前来参观指导,同时,利用科技活动发展的优势,进行科技活动培训、支农支教活动,服务社区,服务社会。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