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学们,距离2020年高考还有不到一个月。此刻,我能想到的画面是,你们坐在书桌前,来来回回地翻书;戴着口罩晚自习,安静而紧张;疲劳远眺的时候,与站在窗口的老师四目相对……很多情景,出现在这个特殊的时刻。 线上学习,戴着口罩学习,高考延迟一个月……这样的经历,过去几十年都未曾有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以残酷的姿态挑战了我们的生活,它不仅挑战了医疗和公共卫生系统,而且几乎正在重塑人类社会的一切,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现实挑战。而此时此刻,真切地陪伴着你们的,是家长、老师和同学。接下来的这些文字,我试图去回应你的心声,理解你的困惑,支持你的改变。 ![]() ![]() 疫情的威胁还在,接下来的生活和学习,我们还要面临各种“不舒服”。 一米远的就餐要求,戴着口罩的教与学,多次的体温测量,偶尔感冒引起的恐慌,努力压抑的咳嗽,经常被雾气模糊的眼镜…… 这些变化,都会让我们有些不适应,带来“不舒服”的感觉。感觉源于认知,当我们尝试着理解这样的变化是为了守护更安全的校园、守护自身的健康,就会逐渐理解,接纳认同,积极应对。在这样的调适与磨合中,我们完成“从舒适到调适的转换,从自由到自觉的转换,从个体到集体的转换”,让自己更好地适应当下的校园生活,不负青春。 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曾经勇敢经历的各种不适,会成为新的成长资源,助力我们未来的人生。 ![]() 疫情何时结束啊?我那么怕热,到时身体不会出问题吧?……当我们纠结于这些无法掌控的“不确定”时,就会感到焦虑、慌乱、无助,甚至愤怒。而当我们试着去看这些“不确定”,并和它们对话的时候,或许,我们就能寻找到合适的方式来应对它。 比如,当我们烦恼于“疫情何时结束”时,不妨告诉自己“这不是我能控制的,而我能做的是努力保护好自己”;当我们焦虑于“那个大学强基或综评结果如何”时,不妨对自己说“这不是我能左右的,我能做的是安心复习,做好准备”;当我们烦恼于“高考时身体会不会出问题”时,不妨告诉自己“每日保证营养,适度补充能量,喝牛奶吃鸡蛋,做我可以做的”。 这个世界,能确定的就是充满各种“不确定”。而获得稳定感的最快方式,就是助力自我,稳定自我,成长自我。 ![]() 作为高三的学生,这段时间,我们可能会出现各种“不正常”的感受。比如焦虑着急,睡不着觉,胃口不好,注意力不集中,慌乱等。在非常时期出现各种“不正常”都属于正常现象。因为,我们即将面临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高考。 高考是我们自身乃至整个家庭高应激的事情,每个人——包括父母、老师、看似情绪稳定的同学和朋友,在面临压力的情境下,都会有一些情绪波动甚至较大的起伏。那么,在面对几乎人人都可能出现的压力与应激时,我们能够做的是什么? 首先,识别“不正常”是正常的。因为我们在乎高考,想要以好的状态去迎接它。出现焦虑、紧张、着急的反应不是一件坏事情,它是在提醒我们,努力做到更好。适度的焦虑和紧张,会帮助我们更好地投入学习中,提醒自己时不我待,认真执行复习计划。 其次,接纳“不正常”的反应。很多时候,对高考产生影响的未必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于这些事件的态度。比如针对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我们越是在意,越是不允许其出现,它出现的概率反而越高,越对我们有干扰。通常情况下,人处在应激状态中时,都会调动自己足够的力量来应对重要任务。即便高考前没有睡好,吃得也不理想,但是只要有坚定的信心和信念,我们也能顺利经历高考。 再次,调适“不正常”。对于那些较大程度影响当下学习和生活的“不正常”,我们需要积极调适。在情绪紧张的时候,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做一些放松操;或将注意力专注于正在发生的事情;或关注自己的呼吸;或与可以信赖的人沟通,吐吐槽,减减压。在考场上,可做做深呼吸、望望窗外,进行积极的语言暗示(我可以稳定;我可以顺利;我可以做到的;我遇到的困难,别人也会遇到)。 ![]() 有些人自我调侃:我们这届高三,生于“非典”,考于“新冠”……确实,我们比以往的考生面临了更多的不容易和不确定。但是,我们同样也很庆幸,因为有一批批“逆行者”守护着这片土地,让我们有机会去拥抱希望。他们放下小我,忘却生死,做了很多人想为,但是“不敢为”的事情。 举国抗疫时,“90后”“00后”的医护人员有1.2万人,占援鄂队伍近三分之一。他们当中有些人比同学们大不了几岁,他们一边顶着“卖萌”“长不大”“脆弱”的标签,一边用行动诠释着“勇敢”“担当”“无私”的品质。脱下防护服,他们都是孩子。他们不是不惧危险,而是懂得责任担当,懂得没有国安、哪来家好。所以,他们不计安危,逆行出发。 从来没有天生的勇敢,只有责任压肩时生长出来的勇气。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我们也需要责任担当,也需要积极勇敢,也需要着眼大局,也需要社会大爱。这样,我们才能以积极乐观、勇于拼搏的姿态迎接高考。同时,我们所经历的任何磨炼,都是为了将来更好地担当,更有力量护得家国安好。 积极调适,认真准备,从容应对,和家长、老师、同学一起,共同面对这些“不确定”和新挑战。我相信,这次危机也会带来机遇——塑造更健康的生活态度,更包容的处世心态;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更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更有效的治理模式,更善良的思维品质。在共同度过这个时期之后,同学们拥有的是此时此地的青春。 这篇稿子的成稿日期是5月25日,寓意“我爱我”。英国诗人王尔德曾说: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当你开始爱自己,你会发现,你的内心不再匮乏。 爱自己,让我们更有信心,更加从容,更有力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高考。 祝福高考,致敬青春! 原文刊载于《江苏教育报·高中生周刊》2020年6月4日版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