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 近日,一篇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内容在多个社交平台热传。 有网友查询,该论文写于2017年,来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的一位同学,此消息得到中科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声的证实。作者在文中回顾坎坷求学路,感染了许多网友。 论文致谢刷屏后作者给网友回信近日,论文作者黄国平 通过媒体发布《给网友的一封信》 讲述自己成长经历 并表示目前科研工作繁忙,精力有限 “网上的留言与讨论 朋友的问候与关心 很多都无法回复 再次向各位致以诚挚的歉意和谢意 也祝愿大家努力终有所成” 信的全文如下 各位网友好:
黄国平敬上 2021年4月19日 少年时生活窘迫 在煤油灯下读书是最开心的事 黄国平博士 图源:红星新闻 “致谢”中提到,黄国平因为贫穷,时常陷入生活的窘迫中,高中之前靠着抓黄鳝、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凑学费。“雨天湿漉着上课、夏天光脚走在滚烫的路上、冬天穿着破旧衣服更是常事。” 在家徒四壁的艰苦岁月里,煤油灯下读书是他晚上最开心的事,考试取得的优异成绩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向上滑动查看文章内容) “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母亲在我十二岁时离家。父亲在家的日子不多,即便在我病得不能自己去医院的时候,也仅是留下勉强够治病的钱后又走了。我十七岁时,他因交通事故离世后,我哭得稀里糊涂,因为再得重病时没有谁来管我了。 同年,和我住在一起的婆婆病故,真的无能为力。她照顾我十七年,下葬时却仅是一副薄薄的棺材。另一个家庭成员是老狗小花,为父亲和婆婆守过坟,后因我进城上高中而命不知何时何处所终。如兄长般的计算机启蒙老师邱浩没能看到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对我照顾有加的师母也在不惑之前匆匆离开人世。每次回去看他们,这一座座坟茔都提示着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 人情冷暖,生离死别,固然让人痛苦与无奈,而贫穷则可能让人失去希望。家徒四壁,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或者读书都是晚上最开心的事。 人后的苦尚且还能克服,人前的尊严却无比脆弱。雨天湿漉着上课,屁股后面说不定还是泥。夏天光着脚走在滚烫的路上。冬天穿着破旧衣服打着寒颤穿过那条长长的过道领作业本。这些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不是考试后常能从主席台领奖金,顺便能贴一墙奖状满足最后的虚荣心,我可能早已放弃。” ![]() 从山坳穷学生到计算机博士 “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 进入高中后,学校免了全部学杂费,有好心人资助了生活费,从地方中学到重庆的西南大学,再到中科院自动化所,最终计算机成为“他一生的事业与希望”。 “一直盼着走出大山”的他已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觉得扛不下去了,而支撑他前行的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在“致谢”的结尾,作者写下了自己的理想: “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 网友热议: 过往皆序章,未来皆可盼 ![]() ![]() ![]() ![]() 还有很多网友 留言表示“感同身受”, 并写下了自己的经历。 这个故事不仅好哭 这3点启示,请告诉孩子 唯有奋斗,才会让人生充满华彩。孩子,你要知道,现在网络上泛滥着很多的“鸡汤文”,有不少空洞无物、无病呻吟,黄国平大哥哥的故事,才是无名之辈的真实人生,是青年一代的奋斗榜样,是货真价实的网络正能量。其实,让人热泪盈眶的,从来都不只是苦难,还有苦难背后的坚守与奋斗。这是昨天努力的成果,也是对明天最好的馈赠。一路泥泞,却始终有束信念的光指引向前。有网友留言:我们真的不必吝啬感谢自己,要感谢自己历经千辛万苦仍然能笑着坚持。最新评论相关分类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