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韦老师: 您好!我在阅读一中公众号的推文的时候发现了您的投稿邮箱,并且得知您应该是韦老师(如果信息有误还希望您谅解)。值此高考出分的阶段,想到高三的师弟师妹们马上就要报志愿了,我结合自己这几年的经历写了一点内容,有劳您看看是否合适告知一下师弟师妹们。我作为一个很普通的学生,有着失败的经历,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反面教材了。希望各位师弟师妹可以引以为戒,附件里的内容,您可以任意更改,知道您感觉对他们有些许帮助。我现在是属于硕博连读,平时特别忙,值此任务交接之际抽空连夜写了点东西,所以行文思路相对紊乱,措辞可能有失恰当。所以希望老师您可以斧正一下(如果有幸能被选为推文内容的话)。我一个微不足道的一中学子,冒然写了这么多不知天高地厚的内容,心里羞愧万分,所以不希望被大家认出来,就匿名致信了,希望老师可以理解。祝:母校越来越好各位老师与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各位学子勇夺桂冠一中一位普通毕业生 2021年6月25日凌晨 现在是各位高三师弟师妹高考出成绩的时间了,作为师兄,我在这里向各位师弟师妹表示祝贺,无论你接下来是要走向自己心仪的大学还是选择复读,这十几年的努力都是值得被肯定的。但是我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给你们写信不是为了简单地向你们表示祝贺,而是想给你们一点关于接下来该如何规划的我的个人看法。为什么我会选择在这么一个本该欢乐的时间点就选择和各位来谈未来呢?这个选择或许有些冒昧,或者说对各位来说显得多次一举,但是我还是决定跟大家说一说。作为高考的亲历者的我们,在高考结束的那一刻起,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是完成了出生以来最重要的任务了。确实,十八年的时间最终为的就是这几门考试,有足够的辛酸苦楚,所以我并不反对你们在当下可以放纵的玩一玩,但是在玩的过程中我更希望各位可以带着一点对于未来人生的规划。因为我在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对于自己的未来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所以走了很多弯路也吃了很多亏。我且在这里把自己一些吃亏的经验以及经历摆出来,略带一些闲话与各位师弟师妹交流一下。先说说我高中至今的求学经历吧,我13年入校的时候,排在学校的300多名,高中三年,我考过应届生的年级第一也进入过班级的倒数,所以我应该和各位还是有共同语言的。高考时差三分过一本线,说起来我至今还记得临收卷之前改错了的那个数学填空题。而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个偏远地区的大学的传统工科专业,而做这个选择的初衷就是单纯地为了“看看风景”。虽然大学四年,全国的风景我是看了不少,但是学习也落下了,这本该是能兼顾好的,希望各位师弟师妹可以引以为戒。我大学无论是学校的哪个专业都是有保研资格的,说起保研的资格,各位师弟师妹可能不熟悉,放到高中就是免考保送大学,我一入学的时候,家里的哥哥姐姐以及长辈们或多或少都跟我说过要努力争取保研,我当时直接就一口回绝,说最后我只要是个研究生不就行了嘛,考的或者是保的又有什么区别呢?就这样,我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结结实实玩到了大三下学期,当然前提得保证不挂科,奖学金的最低标准该有的也得有。当时我身边的很多同学都开始准备找工作了,一听工资,刚入职的一个月到手连3000都不到,定职后工资会随工龄上涨,但是绝对不是可观的涨幅,就是说工资刚刚好可以匹配上你这个年龄该有的涨幅,升职空间比较小,这里的细节有点多,就不多说了。还是正规国企,虽然我以前多多少少了解过,也清楚大部分行业国企职工资少是属于常态,不过连3000都不到这属实是突破最低标准线了。我不知道各位师弟师妹现在对于这种薪资水平是什么感觉,我当时的第一感觉是:3000?节衣缩食养活自己都勉强,何来成家立业?谈何以后赡养父母?但是我那些大学过程中各方面成绩比较优秀且选择找工作的同学,HR招聘的时候已经答应了可以定管理岗,这就是两种性质了,管理岗就意味着是干部预备役了,我那些成绩较差的同学定的是人才岗,这个人才岗可活动的区间可就大了,你们应该懂我意思。而那些成绩最拔尖的同学,已经保研到了国内顶尖的985、211院校,所以成绩拔尖无论在哪个方面都还是会受到优待的,大家要相信我们国家对于人才的渴望度。而我这样高不成低不就的,不想在这个年纪就干那种一眼望到头的工作,但是又没有保研资格,只能去考研。可是真又到了决定我人生走向的时间节点,我确不敢去拼搏我这个专业顶尖的985院校了,更别提跨专业考研了。最终选了一个行业内的顶尖211院校,选择的了硕博连读,现在在为国家川藏铁路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点微不足道的力量,也算是弥补了本科四年与那些优秀的同学之间的差距。这是我想跟各位师弟师妹说的第一点,在面临人生选择节点的时候,绝大部分都是一锤子买卖,这种买卖是不认过程只认结果的。最终决定“买卖”是否能谈成的“结果”,是需要你在过程中用一个又一个的结果积累起来的。绩点、竞赛名次、专利、论文等等,这些都需要在过程中一步步积累。如果你没有把握临门一脚能踢得好,那就在过程中殷实自己的底蕴。再说一说我这几年在外游玩的体会吧,我的大学是在大西北读的,从地理环境来说,荒凉的景象,确实也没辜负我当初的鲁莽,但是从人文环境上来说,毕竟和江苏离着上千公里,为人处事的方式,看待问题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法,在细节上跟我们还是有区别的。这有可能会造成个人角度上的一点困扰。再从发展环境来说,放眼整个中国,发展环境好的也就是北京、上三角、珠三角、外加最近兴起的成都。我个人感觉以后城市发展的趋势是往大城市群发展,最典型的就是长三角一带苏南+上海+浙北。为什么要谈发展环境呢,这么说吧,并不是每个人以后读得专业都得跟国企央企等,这些企业还或多或少会照顾他们下面的直属院校,怎么照顾呢?就是说,你只要体检、政审满足要求,基本就都要了。如果你所学的专业跟这些性质的企业无关,那么我们大概率需要很认真地去找工作。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很多企业根本不会去偏远地区的学校去招聘的,打个相反的比方,这时候如果你在上海理工大学读书,你心仪的企业可能不会来你的学校,但是会去上交、复旦等等这样的一流高校,你就有渠道去联系到他们的HR,而如果你在相对偏远的地区读书,你可能都不知道会有这么一个企业。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教育和经济从来都是挂钩的,如果一个地方的经济不好,这个地方整体的教育一定不会特别强,教育理念也不会很发达,教育的不发达又会反过来影响经济,一个地方连人才都没有,想发展经济的手段就不多了,无非就是卖地、卖资源,竭泽而渔的方式又更加不是个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我再举几个例子,我在青海旅游的时候,我同行的一个同学跟我说,青海的绝大部分景区对浙江人免费,因为浙江每年都要给青海以经济扶持;为什么国内那么多的不同类型公司的总部会设在北京、上海、深圳,明明内陆地皮那么便宜,还不是因为发展环境好、人才多,政策好。更多的细节我就不在此赘述了。下面再跟大家讲一下我的几个同学。第一个也是我们一中的校友,高一跟我同班,后来去了体育班,本科在东北读的,现在考上了江苏大学的研究生,他本身专业知识和技能都过硬,在大学期间去当教练,开培训班,一年能给自己带来十多万的收入。另外一个是我本科时候的一个小师弟,高中学的艺术,大学自学的编程,现在在字节跳动北京总部就职,年薪33万。本科的一个同学,他在大二时选择入伍,后来退伍回校,在考研的时候有退伍士兵优待,都是降几十分录取的,而当时跟他一起入伍的,有的已经在部队考入了军校。我现在课题组的一个师兄,通过了定向选调生的选拔考试,成为了一名省会城市公务员。好了废话暂时到这,通过上面的这些废话,我想向各位师弟师妹传递几个观念:第一个:高考志愿关于高考志愿1.地域如果分数允许,一定要选择好一点的城市,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的区位优势都很明显,优秀的高校也有很多,没必要走的很远。经济越繁荣的地方一般来说这个城市的包容度就会更大,机会也会更多。当然也不是说,非这些地方不去,像长沙、武汉、成都等等省会都有行业内顶尖的高校,就是数量及覆盖面没有最先提到的那些地区的多。如果说你对某一所大学有很深的执念,顺从自己的内心倒也无妨。2.专业其实现在那些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好,哪些比较被唱衰,各位师弟师妹去网上都能查的到。但是想给大家提个醒,各个专业都会有它的黄金发展时期,就像现在的计算机、金融、大数据等等,在国内甚至在国外都算得上新兴行业,但是大家也别盲目的扎堆,像这些专业,往往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如果学校一般的话,这些学校的这些专业的就业质量往往也不会很高。就我上面说的那个小师弟,我那个本科,计算机专业以及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建校以来除了他就没有进过字节、阿里以及京东等等互联网大厂的。现在网上都说计算机以及金融赚钱,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行业缺口大,另一部分是因为,不赚钱的也不好意思说。他们这些专业普通的毕业生的工资均值确实要比大部分传统工科的工资要高,传统工科往往都会有像我上面说的那些国企央企等作为支撑,树大好乘凉,工资不高,但是福利不差。不背靠大树的话,那就一定要自己能力非常强,参考我那个小师弟,基本是要做到拔尖的。而且新兴行业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更新换代比较快,最著名的就是程序员的中年危机,这不是说到了中年就一定会被裁员,但是不得不承认,如果只是为了完成工作而没有一些其他的思考的话,个人价值对于公司或者企业来说就不大,就存在被裁员的风险。但反过来,经验和能力都比较优秀的话也不会轻易被裁员。就拿我这种学传统工科的和计算机行业的相对比,如果选择进入我所在行业的央企,最大的中年危机是升不上去,而不是被裁员,薪资待遇确实是会越来越好,工作强度也没有程序员那么大,如果以后成家了,两个人都是在这个行业的话,衣食无忧没问题,突出的就是一个稳定,如果个人能力比较突出,也能把握住机会,那性质也会发生转变,转变到什么程度呢?大概就是工资虽然不高,但是不用考虑钱。所以说各个专业,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优势以及潜规则,大家没必要盲目跟风。但是具体选择什么还是要慎重思考。3.院校在专业以及学校之间一直存在争论,有的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有的说好学校比好专业有用,这两种说法各有其有用的方面,但是并不存在可比性。下面我给大家说一下,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这大概率就是存在于双非院校即非985、211院校与985、211院校之间的抉择,就是说,分数够了一个末流985或者211,但是选不到好的专业,在不换专业的前提条件下,更多人愿意降一个档次去追求次一点的学校好一点的专业。这时候需要考虑一个问题,次一点的学校的那个专业好在哪里?是因为这个专业在行业内认可度高还是你某个在名校里面就读这个专业的学生说的?如果说是这个专业在行业内认可度比较高,那倒是不妨一试,如果只是道听途说,我建议大家小心一点,因为那个人可能了解的就不是很细致。再给大家举个例子,车辆工程这个专业,有搞汽车的有搞火车的还有搞农用车辆的还有搞摩托车的等等,汽车又分新能源、电动以及传统内燃机的车辆,火车还分动车、内燃机车等等呢。院校确定专业方向的时候一般都是根据地方经济以及背后的大树来决定的,同济大学车辆就是既搞汽车又搞火车,这就是因为上海汽车产业本来就多,而本来同济又有国家给的发展铁路的任务。所以宁做鸡头不做凤尾,首先要确定的是,这个“鸡头”和“凤尾”是不是同一个方向与性质的专业,还是上面的意思,往大了说,你不能拿搞火车的车辆工程与搞汽车的车辆工程来对比吧?也不能拿搞传统内燃汽车的和搞电动汽车的对比吧。在“鸡头”与“凤尾”间做抉择的时候,一定要明确你到底想学什么专业以及这个专业下面具体的哪个方向。这样才能保证在“鸡头”与“凤尾”之间的抉择没有偏差。再来说一下,好学校比好专业有用:这一点在你选择读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研究生的时候以及后面去高校工作的时候作用就体现出来了,随着学历层次提升,学历的第一出身往往会带来很大的便捷,因为现在中国人才太多了,当大家的求学后半段经历都差不多的时候,一些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就会一层层往下筛查直到找出差别,比如,当两者成果以及能力差不多的时候,海归博士与纯国内博士,他们更愿意选择前者,同样的国内博士与国内博士做对比的时候,更多地会直接看你本科读的是哪里的。所以这才产生了好学校比好专业有用的说法。我对这两种说法的态度其实更倾向于后者,前者不是说不存在,只是存在的区间太小,比如读那几个药科大学,药科大学这个名字就决定了这个大学不可能是985,因为985,211的定位是综合性大学,虽然国内确实有些双非院校的某些专业的排名确实比清北要高,但是这些专业的录取分数也不低,而且各位也不一定感兴趣。大家还需要注意一点就是,大一结束的时候,每个学校都有转专业的名额,也就是说,你只要结结实实努力一个大一,很大概率可以达到转专业的要求的,如果转了专业以后,那么“鸡头”就索然无味了,就算没有转专业成功,后续还想考研的话,在考研复试环节,“凤尾”的学生也是比“鸡头”更受爱戴。还有一点需要大家注意的是,高校与高校之间也有圈子,抛去C9这种的不谈,拿铁路系统为例,在我国铁道部改制之前,铁道部部属院校就有很多,这里面不乏一些双非院校,但是在这些学校里面,如果是保研的话,像同济、上交、西交、中南大学等985,以及北交、西南交大等211都是比较愿意接收的。这仅仅是个例子,大家在选择高校的时候也可以把这种上下层关系纳入考虑范围。关于志愿的事暂且就说这么多吧,还是希望大家不要盲目填志愿,一定要花点时间做一下细致的研究。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知乎,贴吧,小木虫等等都是可以查到有用信息的。一定不要盲目填志愿!!!一定不要盲目填志愿!!!一定不要盲目填志愿!!!说完志愿的事,下面跟大家聊聊关于大学的学习与生活问题吧。1.学习引用我的班主任李踩老师的一句话就是:学生时代你的首要任务永远是学习。这句话,真的说的太对了。只不过在大学时代,学习的内容就不仅限于必修课与选修课了,你们迎来了一个开放式的学习时期与平台。在大学,只要不挂科,就啥事也没有,当然,结合上面所说的,如果追求只是不挂科,那么类似转专业、保研、奖学金也基本与你无关。如果,大家可以像我上面提到的那个小学弟一样目标很清晰,就要学编程,去互联网大厂我也不是说不行。但是,大家基本都已经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了,思考问题不要总考虑最好的结果。说句实在话,在绝大部分师弟师妹能去到的高校,学习成绩好与任何事都不冲突。因为大部分高校的考试,只要你上课认真听,作业自己做,基本都是可以达到很高的分数的,大学的考试不是选拔性考试了,结课性质的考试得照顾那些天天在宿舍睡觉的人,所以一般都是书上的内容,不会有啥变形。但是上课以及作业相较于中学时代来说,根本不会占用你多少时间。当你有了大量空余时间以后,你就该考虑一下该学什么其他的内容了,是想在你的专业继续深耕,还是说想换个专业开辟人生新的道路。没事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竞赛,国家级的或者是省部级的比赛,都可以极大的开拓视野,不要仅仅局限于宿舍以及手机屏幕。很多本科毕业生都会有的一个反馈就是,本科学的东西,在工作的时候没啥用,这很正常,因为大部分人找的工作就是针对某一个点,而大学的教育更像是一种科普,你先知道就行了,等到真正用得到的时候,你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就可以快速的调用或者查找相关的内容。我现在正在进行的工作,很多用到的知识都是基于本科所学的内容,但是我当时也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讲到这里,我感觉,大学时期就更像是对自己的一场投资,回报一定会有,但是你不知道会在何时会收到。所以你得耐得住寂寞。在个人技能方面,如果以后没有确切的去非英语国家读书的打算,那就学好英语,还要尽量精通一门编程语言。读书的目的从生存角度来说不也就是为了培养个人技能嘛。精通这两门技能所带来的收益,可能会比学好专业知识所带来的收益更快。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也一定要尽早着手,因为从搜集信息到走上正轨都需要很长时间,过了高中就再也没有轻松的学习了,高中老师之所以会被称为“领路人”是有原因的,如果老师们不管不顾,大家光是在确定学习重点这个问题上估计都得走很多弯路,就更别提学习效率了。为什么说要让各位师弟师妹一直学习呢?现在有一种嘲讽不知道你们听没听说过,话是这样的:3500块请不到一个农民工但是可以请到一个大学生。那为什么“等你考上大学就轻松了”这种论调还一直存在呢,毕竟一个出发点是要激励你呀,再有就是在我们父母这一代人甚至更早以前的长辈们,他们那个年代读个大学都是包分配的,那确实是上了大学就轻松了。但是伴随着岗位被分配的差不多了,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经济的发展,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就好比相同份额的钱,十年前的购买力要远超现在一样,随着接受某一层次教育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层次的学历就会随之贬值。所以说,各位的学习生涯还没有结束,高中毕业后,在你的人生该怎么走这个问题上你才真正开始有了决定权,如果不努力,仍然还是会像被同辈人裹挟着参加高考一样,又被同辈人裹挟这进入社会,在理想的丰满与现实的残酷之间,忿忿不平地进行着自己的人生。现在你要问我学习作用是啥,我应该会跟你说,学习的目的是把人生转折点的选择权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交给时间。不是到了某个年龄我就要随波逐流,不是到了某个年龄我就要必须要泯然众人。还是希望各位可以继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2.生活生活方面,我希望大家可以早睡早起,一定要吃早饭,多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魄。条件允许,就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体验各地的风土人情。如果没有条件就好好学习,多拿奖学金,多参加比赛拿奖金,依然可以遍历河山。下面就和大家唠唠闲嗑。高中可能对于大家来说是个牢笼,把你圈在一片没有乐趣的土地之上。实则不然,高中更像是一座堡垒,把外界肮脏浑浊的环境与你隔离开来。外界的反华势力无时无刻不在想法设法渗透到中国,挖走中国的人才,教唆中国的下一代,你们所接触到的那些公知,可能都是受到类似像日本外务省,国际ngo等国家组织也好所谓的无政府组织也罢的资助或者是直接聘用。然后利用他们本身的社会影响力来进行文化入侵或者是在看似严谨的科普文章中夹带私货,去唱衰中国,奴化年轻人的思想,把一些国际社会的问题归咎于中国,还有一些非法宗教会在学生之间暗自传播,大家都需要小心。我们国家发展的现状仍有诸多不足,这不正是我们该发挥自己的地方嘛。不要着急去批评我们的国家,更没必要去吹嘘西方世界。你看看那些资本主义国家,哪一个的发展过程不是沾着他国人民的鲜血?那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哪一个的发展过程没沾过中国人民的鲜血?再看看哪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如此普惠性的?现在,伴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大家好像接触到几乎所有人都是很成功的,比如主播、UP主、微博大V等等等等,再加上现在社会压力以及舆论环境的渲染,整个社会都更倾向年轻人一个“年轻有为”的人设。我希望大家不要被这种外界氛围所影响。在我们国家,站在学术以及科研工程的顶端那些人,被称为院士,有工程院和科学院。他们很多人之所以能评上院士,很可能就是解决了某一个问题。我国最年轻的院士是在他38岁的时候评上的。所以我想说,年轻有为固然是美事一桩,但是厚积薄发才是人生常态。我希望各位在你们正青春的年纪少一点浮躁,多一点青春洋溢与正能量。接下来给大家分一段罗翔老师说过的话希望可以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我们这一生中可能很少有人能真正的行万里路,但是我们可以在书中行万里路。书,不断地阅读,你走的路也就越多,你的人生阅历也就会提高,你看待世间的问题也就会变得更加的冷静,而不会陷入偏颇。功夫熊猫说过说过一段很睿智的话,昨天的已经过去,明天的还没有到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今天当做一个礼物,这就是为什么在英文中今天被称为present。所以大家好好地把握今天。当然功夫熊猫这段话是在“抄袭”,是在抄袭奥古斯丁的教导,其实大家慢慢会发现,人类所有的知识绝大多数都是对伟大原创的抄袭,我们经典的书籍少之又少,今天大家看到的书95%都是“抄袭”,当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抄袭,它们是借鉴,借鉴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经典,所以要去阅读经典,我们人类思维的所有的思想都来源于前人的伟大观念。奥古斯丁说什么呢?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当你问我时间是什么?如果你不问我,我感觉自己还知道,你一旦问我,我就茫然无知,昨天的已成为过去,明天的还没到来,所以今天是一个礼物,大家把今天当做一个礼物,去珍惜、享受你现在拥有的平凡的幸福,因为这种幸福你现在觉得平凡,但当你失去了,你会觉得它如此珍贵。所有的人都是被管束,才会有今天的成就,人类所有的艰辛努力都是靠管束才能成就,在自由状态下,人绝大多数是选择崇高还是堕落?大家自己可以自己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完全不受限制,你是选择向往崇高还是向往堕落?我觉大部分人都会嘴上说我向往崇高,但是实际就是在堕落中无法自拔。可能现在或者以后我们会经常觉得每天所从事的工作生活太过于平庸,太过于没有意义,我们想寻找一种超越的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对抗的平庸的方式,有的人用吃喝玩乐,有的人用游山玩水等等。有人说,人这一生,都该追求快乐,我其实也不反对这种观点,但其实,追求快乐是有质和量的区别。比如,阅读网上的垃圾信息,看郭德纲的相声,读历史巨著,这三种选择,可能会给不同的人带来快乐,可是,让你选择一个留给下一代时,我相信大部分人应该还是会选择历史巨著,因为,越是能体现人性尊严的快乐越是一种最大的快乐。我不是在反驳放纵的快乐也不是在拒绝自由,在不同的时间环境下,放纵与自由带来的效果同样有很大的作用,我现在科研压力大了还喜欢打打羽毛球,玩玩网游呢。但是,当我们把时间线拉长,长到你的一生甚至超越人生,大家更多还是不会选择无节制的自由与放纵。毕竟主旋律以外偶有跳动的音符会使得乐章耳目一新嘛。其实十几年的历程大家应该也可以感受到,很多时候,你改变不了你所处的情景,你只能勇敢面对你所处的情景。当然怨天尤人是一种选择,但怨天尤人最后害的还是自己。不过还有另外一种,就是勇敢面对你所处的不利情况,去努力的应对。就像爱比赫泰德说过的一句比较著名的话,他说: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我们能做的是在这舞台上努力把剧本演好,虽然很痛苦,在痛苦中也有精彩。人生绝大多数都不是我们能决定的,甚至说,人生95%的事是我们决定不了的,我们的出身,我们的智商,我们一生的机遇,其实都不是我们能决定的,这就是为什么。如果你真的取得了成就,你要积极的回报这个社会。因为给你的不一定真正属于你。人成熟的标志是不断对他人有同理心,换言之你要顾及到别人,这才是人成熟的一个标志。每个场地都有每个场地的一些基本规则,这些规则没有用条文的方式来规定,但是它存在于我们的社会规范之中,而我们遵循这些规范,理解所处这些规范下的人与事,才能真正拥有所谓的自由,因为自由不是放纵的自由,自由始终是自律、自省的自由。所以,不要着急,等你的羽翼丰满,自然会有任你翱翔的天空。作为一个中国人,站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节点,你们站在这人生新阶段的开端,不妨肆意泼墨,畅想未来,十年二十年后你们将是建设我们国家的主力军,先辈们为你们搭建了和平稳定的舞台,老师们培养了你们坚实的基础,下一阶段你们背上行囊前往更高层次的知识殿堂,希望你们在属于你们的时代到来之前,坚实扎根,野蛮生长。恰若逢时,以这大好河山为幕,挥斥方遒。说了这么多,也还是说不完我想说的,我还想针对上面这些所有的观点以及内容给大家更加仔细地说一说,但是时间上也来不及了,最初写这些内容的初衷就是对大家志愿的选择上提个醒,说着说着就刹不住车了。希望大家可以理解,更希望这些乱七八糟的话可以对大家有些许帮助,如果对大家没有帮助的话,我在这为占用大家的时间致歉。最后,谢谢大家的抽时间来看这一堆内容,谢谢韦老师的整理,谢谢一中各位老师对我的培养,谢谢母校提供的学习平台,我也即将奔赴下一阶段的任务,连夜写了这些内容,有些仓促和没有条理,再次希望大家谅解。我并不希望被教过我的老师或者以前的同学认出来,如果有师弟师妹想跟我交流什么问题,大家可以联系我的一个QQ:1812007088。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