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到我刚来的时候,对这所学校几乎一无所知。为什么?因为我三年前中考填志愿时,第一个填的是赣中。同学说我疯了,就我初三那成绩考一中都成问题,何况赣中?但我是谁?如果赣榆东边来了海啸,一帮人往西边拼命跑,有个没见过,想看热闹,往东跑的就是我。俗话说:“理想很美好,现实太骨感。”最后命运按着我的头,叫我向他屈服——那年我考进了一中,还是压线进的,也好,没浪费一分儿。可是——谁又能想到,在我三年前瘫在沙发里叹气时,三年后的我同样也是以压线的分数考入心仪的大学呢?那时,我只好带着一半不甘一半好奇踏入一中,也踏进李宝杰老师的班级。“同学们,我叫李宝杰,是你们的班主任,因为我年龄比你们大,孩子也上大学了,所以请别直呼我的名字。”我手托着腮,眼神游鱼一般打量这位其貌不扬的中年教师。反正要分班的吧,老师是要换的。我是这样想的,因为这位老师给我第一印象是——古板而又亲切。然后中间分了两次班,都是他。是的,你没听错,他带了我三年。那节课下课后,同学们开始“直呼其名”起来,仿佛李老师成了同学中的一员。事实上也是如此,一位“接地气”的老师,胜过一堆厚厚的知识。我环顾四周,看着这帮嚼口香糖,看小说,聊天,当然也不乏开学第一天就奋笔疾书学习的同窗们,我也连忙开始写我的小说(本人爱好写作)——没办法,这就是报到第一天一中营造的忙碌氛围。二、跑馄饨众所周知,高中是要看成绩的,一中里藏龙卧虎,会什么的都有,但又不得不先收敛锋芒,“被迫营业”。可是也有例外。一中有两个场子,不看你成绩高低,只看你是否有奇门遁甲。一个是操场,一个是饭场。我的血泪史主要留在饭场。年级越高,责任越大,一中为了让高年级学生轻松一些,就让高三先吃饭。然后是高二,最后是高一。我高一时,到了饭点儿就吃饭,也并没有饿着。但过了一个星期,问题来了:食堂早餐有一道馄饨,我尚未吃到。究其原因,原来是高三、高二的学生将其一抢而空,但经过我观察发现,只要早读课后跑得够快,也是有机会吃到的。汪曾祺先生有一篇散文《跑警报》,讲的是西南联大学生躲避日军轰炸的事情,算是“以乐景写哀情”了,我也沾沾他老人家的光,为吃上馄饨,开始跑馄饨了。早读课要结束时,我已将双腿移至过道内,身体离开椅子,前倾,呈半起身状,两眼瞄着表,但口中仍吟诵不绝:“李氏子蟠,年……好……六艺……余嘉……作……以贻——”还没来得及将韩老先生的《师说》诵完,铃儿一打,我就窜向了几百米外的馄饨。高一时辛辛苦苦抢着不少,既饱了口福,又锻炼了身体。看着来晚的学生干瞪眼,我喝汤的声音倒是更响了。有一次气喘吁吁,昏了头脑,将酱油当成醋往馄饨里整,齁咸。后来年级升了,吃馄饨的机会多了,我也不用跑了,但是毕业后吃饭馆里的馄饨,却再也没有一中的那种味道儿了。三、上课“上课!”“起立!”“老师好——”这是上课前简单的仪式,但也得看个人习惯。教语文的杨梅老师注重仪式感,所以这是她的课前必备,尽管我们会故意走调或者拖长音,然后在同学间相视一笑。教历史的卢常军老师从不会有这个仪式,他是个比较随和的人,讲课也非常自然,跟唠嗑一样我爱听,历史成绩也挺好,如果他在看到学生考试结果后也同样平和,那就更好了。英语老师韦丽侠,当然用英语来讲,上早课就说“Good morning”。轮到学生回应了,这时,假如你刚巧从我们班门口路过,保准会疑惑,学生说的是啥,因为,“不忘初心”的我们总会把老家的方言凉拌到“Good morning”之中。数学傅霞老师和地理秦德娥老师上课都比较中规中矩。数学课有这个仪式,尤其星期五下午头一节课,她会在课前让我们出去洗把脸,以防止犯困,可即便这样,对数学不感冒的我还是会因为一头撞上课桌的打盹惨状让她连连叹气。地理就没有仪式了,地理老师资历非常深,讲课按流程走,又不妨碍给我们拓展课外知识,就跟我进一中的分数一样,一秒也不浪费。但也会有拖堂的时候,这时我瞟一眼窗户,顿时觉得厕所在千里之外了。李宝杰老师就教我们政治,有时好开个玩笑,缓解一下课堂气氛,他的课上睡着的属实不多,这是为何?反正经本人亲测,确实睡不着,讲课声音太大了。一中的老师将一届又一届学生领进教室,又把他们送出校门,不管我们是以何种心情初次面对老师,但分别时心中必然存在的,是一份永不磨灭的感恩。四、九州会九州会是什么?这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组织,而是由我们班九个男生成立的小团体。九州会到底是干什么的?这个问题连我们自己都弄不清楚,我们的活动无非就是谁带了辣条,几个人分食之,抑或是互相借有来无回的一元钱钢镚儿在体育课后买一瓶农夫山泉……文科班男生本就少之又少,再加上假期不多,所以九州会其实是我们“归属感”的一个汇集。或许在九州会刚成立的时候,我们并未考虑到今天的各奔东西,但这段苦中作乐的经历将伴随着我,直到永远。五.时间之外我们活在各自的时间里。我对于一中的时间来说,是个过客;而一中之于我的时间,则是人生旅程的一面Flag。当我从时间之外去审视我在一中的这三年,我看见了那个高三埋头刷题的自己,那个高二上课偷偷将零食塞入嘴中的自己,那个高一时拼命写小说的自己……当然,我也在一中的校门口看见了那个三年前拖拉着书包,一脸好奇的高一新生,那天天气很好,阳光照在一中的校园,散发出无可比拟的金光。现在我放心了,因为一中的太阳在三年之后的今天,直至之后的之后,都将照常升起。好了,此刻我放下笔,已是早上五点钟,拉开窗帘,看着东方微微泛金的天际线,耳边仿佛重又传来一中的朗朗书声……(陈伟同学已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录取)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