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家长学校 | 关注孩子心理变化,学会有效沟通!

2023-2-9 10:30| 发布者: 赣榆一中| 查看: 415| 评论: 0

摘要: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话题屡屡被提及也为许多家长敲响警钟:学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有效地与孩子沟通或许能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打造起一张“安全网”与孩子沟通时家长需要注意哪些事?1认识语言的力量避免语言暴力 ...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的话题屡屡被提及

也为许多家长敲响警钟:

学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及时有效地与孩子沟通

或许能为孩子的身心健康

打造起一张“安全网”




与孩子沟通时

家长需要注意哪些事?



1

认识语言的力量

避免语言暴力


“你怎么这么笨?”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为什么别人能做到你就做不到!”

......


这些都是父母责骂孩子的常规用语,甚至很多家长奉行“不打不骂不成才”这种错误的教养理念,想当然地认为,只是骂孩子几句,能有什么?



但事实上,语言暴力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甚至是生理伤害!


密歇根大学伊森·克罗斯博士的一项实验发现:当一个人受到语言暴力时,他的情绪疼痛在大脑区域反应,和身体疼痛极为相似,神经系统能体验到了几乎相同级别的疼痛。


另外,哈佛大学医学院马丁泰彻博士也发现,语言暴力会影响大脑的胼胝体、海马体和前额叶的功能,而它们分别与我们的高级神经活动、记忆、思考和决策密切相关。长期遭受到语言暴力的孩子,大脑中的海马体和胼胝体体积会明显减少,孩子的记忆和反应速度都会下降。


因此,家长要清晰地认识到,看似无形的语言却会造成实质的伤害,自己的一言一行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可逆的重要影响。






2

学习沟通的方法

促进亲子关系


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倡导的“非暴力沟通”,为家长和孩子沟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式。


它能指导家长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从而让孩子更愿意敞开心扉,不仅有利于增进亲子关系,也会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


1.在尊重的基础上细心观察 

与孩子沟通时,要学会客观地表达观察,而不是评判。


例如,当孩子不愿起床上学时,家长可以说:现在都八点了,你还没有起床(观察)。而不是说:你怎么这么懒(评判)。

前者是对事实和沟通对象的尊重,而后者则是缺乏尊重的评判,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


2.在共情的基础上进行感受 

在亲子沟通中,很多父母往往过度关注孩子的想法,而非想法背后的感受。共情就是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理解他人的感受。


例如,当孩子表达学习很辛苦,家长回应“谁学习不辛苦”(回应想法)或“学习让你感到很累,你很难受”(回应感受),带给孩子的影响也将截然不同。



3.了解感受产生的原因 

负面感受往往与未能被满足的需要有关。在与孩子沟通时,家长需要学会倾听和探索,孩子情绪和行为背后隐藏的需要。


例如,当孩子抗拒去学校的时候,家长需要关注的是问题背后的原因,了解孩子内在的感受和需要。


4.提出具体的请求 

明确而具体的请求,更容易得到对方的回应。在亲子沟通时,家长需要学会明确告诉孩子,你期待他采取怎样的行动。


例如,孩子一直玩手机时,家长可以说:我希望你现在放下手机,走到窗前,休息5分钟,放松一下眼睛(请求明确)。而不是说:你不要一直玩手机(请求不清晰)。







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急速发展且不平衡,使得许多青少年的心理水平呈现出半成熟、半幼稚性,心理活动也处于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冲突状态。


而家长与孩子的有效沟通,或许可以让孩子紧闭的心门打开一道缝隙,为孩子的心理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从而减少悲剧的发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赣中网

GMT+8, 2025-5-4 14:27 , Processed in 0.10389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