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海之滨,和安湖畔,一颗璀璨的明珠——连云港市赣榆第一中学,这里环境优雅,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校园活动丰富多彩,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是青年学子成长的摇篮,梦想的起点。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赣榆一中校园,领略她的风采,感受她的魅力——
 气势恢宏的南大门

 尚德广场鲜花锦簇
 爱莲湖上一桥飞架东西,爱莲湖畔绿草如茵


 爱莲湖内荷花点点,游鱼戏水
 华灯初上,美不胜收


 四幢学生宿舍楼
 典藏丰富的图书楼
 实验楼、教学楼紧连在一起
 这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地方——科技馆
 餐厅,一楼散餐,二楼包餐

 休闲书吧,温馨舒适
 宽敞大气运动场



 处处繁花似锦,绿树成萌
 一中校园石头记作者 韦庆英 一中校园建在海滨湖畔,说起来似乎如初生婴儿一般崭新纯美,遍绕蔷薇的栅栏内,楼宇规整,花草葱郁,鸟来啁啾,风起暗香,一中师生,读书、运动、休息,时时如在画图中。在这人与物一切如新的生机勃勃里,我曾多次徜徉,慨叹校园里的石头,堪称一景。一中校园石头多,据不完全统计,仅散布在路边、花园作为景观的石头就有七十多块。它们色彩不同,形态各异,或雄踞楼侧,或掩身树丛,或立或卧,偃仰生姿,妙趣横生……下面,让我们分类与你说道说道吧——怡情石首先推出的是块“厚德载物”,到过一中校园的人几乎都能认得它。可见,它的位置是多么的显眼。这也是一中校园里风景石中最大的一块,足足有一面墙壁那么大啊。四字篆刻,一枚汉白文风格的朱红小章轻轻在石上一点,大面积的留白,既有传统中国文化的丰厚意蕴,又暗喻那是留给一中师生去填写去创造的无限空间! 第二块,“怀仁”石。这两个字,笔力苍劲,气势开张,是我市著名书法家陈凤桐老先生所题。“怀仁·尚德”是我们的校训,它身后的楼体自上而下镌写着邓小平爷爷的名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格局与胸怀,是明了的了。 第三块,是“博爱”石,石为平顶,寓意胸怀“博爱”,万事平顺,一派光明。这两个字,用的可是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呀!历史课上没打盹的,该记得孙中山最常写的匾额横幅,大概当数“博爱”与“天下为公”了,“博爱”,是孙中山一生追求的理想,也是他所盼求的理想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 怡情石里还有“书香”石,即便不记得,猜一下也能说出它的位置吧?“静”字,集自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自书告身帖》,沉雄静穆,大气磅礴。静能生慧,宁静致远,人生难得最是“静”。“听涛”二字,洒脱自然,恰合我们海滨学校的地理特点;单看一个“涛”字,仿佛就看见了不远处大海涨潮的雪浪花!闭上眼睛吧,你听——水声浩荡吧?

 励志石校园励志石的共同点是块头比较大、位置比较显眼,敦厚有范。“自强不息”如犀牛迈步,“闻鸡起舞”恰如雄鸡报晓,“博学笃志”像极一方座右铭,立地沉稳,锐意向上。

 人生当有“进取”心、“凌云”志。“进取”用行书,力道遒劲;“凌云”石一臂擎天,又如云帆高挂,涤荡胸怀,舒展志气。


 为学当有“恒”,更应知天道酬“勤”。“恒”字石一石向上,“恒”在底部,寓意为学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勤”字石如老龟漫步,坚韧与持久的精神昭然。
 感恩石窃以为,色泽美丽,仪态大方,像美少女一样漂亮的石头,当属这块赠与石。“弦歌不辍”,意思是以琴瑟伴奏而歌诵,指来表达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出自《庄子·秋水》:“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此石乃2013届高三全体毕业生赠母校留念,“群鸿飞四海,爱心留故园”,石头的背面有文,详细记载了2013届高三毕业生捐石留念的初衷(时年级主任为王飞)。岁月悠悠,人海茫茫,唯有青春的记忆不朽!每当路过这块石头,我都在心里默默祝愿我们的学子人生更豪迈,四海展英姿!
 园名石园名石共四块,分别是“桃园”、“李园”、“杏园”和“梅园”,“桃李满天下”“杏坛诲三千”,皆是寓意一中学子众多,当然,这几个园子里也确实有桃李杏树,但是其他的各种观赏树也不少;“梅园”则是写实,一中校园教学区前区梅花很多,宫粉梅、大红梅、照水梅、玉蝶梅都有,与校园南墙内侧的马尾松、各年级教学楼东侧的竹子形成校园内松竹梅三友。


 无名石现在要着意向您推出的,是我们校园内的“无名石”,“无名石”的数量最多,约三四十块,散布在校园各区绿化带内,形神各异,颇有闲趣。庄子《逍遥游》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圣人无名”,是按道的名相说的。圣人常守“无名之朴”,虽说歌颂载道,而又不可名状,所以说圣人无名。这是个人修养的至高境界。石头甘于寂静无闻,装点校园一隅,为涵养万千学子而终年默默复默默,应该也算是修得“无名”之佳境了。


 可是,“无名石”依然是自得其乐的!你看,它们有的像蜥蜴,有的像海豹,有的像犀牛,有的像蜗牛,有的像恐龙,还有的像一口井,像大块红烧肉……哈哈,不一而足,各有意趣。您慢慢欣赏吧!
 科技石最后,向您隆重推出科技石“日晷仪”。日晷仪也称日晷,是观测日影记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史料中最早的记载是《汉书·律历志·制汉历》一节:太史令司马迁建议共议“乃定东西,主晷仪,下刻漏”,而《汉书·艺文志》中列有晷书34卷,但仅存书名,而无内容。学校特立此石,有“科技兴校”之意,当然,大一中校园的科技特色那是另一个重要话题了——仅就石头而言,我们还有一个专门的“岩石陈列室”呢!鉴于篇幅太长,暂且不表。
一中美景:又见蔷薇花开作者 韦庆英

五一节前,就有同事发信息问我,看见蔷薇开花了没有?
我说没顾得上看,大概是没开,要是开了,我不看,她也往我眼里撞。 今年雨水充沛,蔷薇的花骨朵长得很多,就像肥力大的庄稼晚熟一样,今年的蔷薇也开得比往常要晚一些。再者,我们学校的蔷薇,都是在树木的遮蔽之下,半阴凉环境,也让花开偏晚一点点。 节后第一天,是周四,零零星星的,看见花开。是一簇花骨朵里的第一朵。但并不是每一簇都有花开。零零星星的深粉,在碧绿的叶的海洋上,别有韵致。 美而不矜,像同班同学,又像邻家姐妹。 
每年的五月中上旬,是蔷薇的盛花期。蔷薇沉寂了一年,只在这十几天的时间里放任自己,如诗、如画、如歌,尽情挥霍色彩与芬芳。 “花到荼蘼春事了”,我倒常常觉得,春天走着走着,一路撒着百花的花瓣儿,征服着人心。走到五月,将要撤退,干脆派出蔷薇,直接把人的心搞乱、俘虏! 然后春天消失不见,从此让人们心心念念。 春天排兵布阵,蔷薇是她的收官之作,自然铺天盖地、铮然有声! 
中午在学校午休,忍不住拿了剪刀下楼,跑到校园的栅栏墙边作案,剪下十几枝新开的蔷薇。清水瓶供,加几滴营养液,花骨朵也可以陆续地开。蔷薇这种花,实在是一种花开繁盛的花,采个三五朵七八朵甚至几十朵,也影响不了花开的气势。而她的香气,是可以媲美玫瑰的。 “花气袭人知昼暖”,不错的。把门窗都关上,不一会儿,屋子就全是蔷薇淡淡的香气,这感觉很是奢侈。 今年的蔷薇,花瓣比往年繁复,半开的花儿,虽然小,竟然也有芍药牡丹的风姿。尤其是初开时候,花色深浓,颇耐观瞻。 下班时,偶然看见一位男同事举着手机频频拍照,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这样的情境还是很少见的,我们的同事们,大都是脚步匆匆的,有停下来看看花儿,真是难得。忽然突发奇想如果有时间,咱们学校是不是可以搞一个“蔷薇节”,这样盛大的花事,那么多青春正好的学生,赏花嬉戏,吟诗作对,与孩子们一起就身边发现美与欢乐,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美育途径。 
三年五年,一中周边的景色在悄悄改变着。新的楼房、新的小区、甚至新的校舍,都起来了。不变的,是一中人,岁岁勤谨,日日努力,脚步匆匆里重复地播种着千家万家的希望;不变的,是一中校园围墙一圈的蔷薇,年年如约,年年绚烂—。 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 高三即将迎来高考了,蔷薇花过后,高考在即——花红人好,全校都在盼着一年一度的丰收时刻。继而,我们将迎来新的学子。 吊在松枝上打秋千,依着砖红的墙头玩个文艺范,再或者,密密层层开成满天星——蔷薇有千万种姿态,她笑着,唱着,舞着!这蔷薇的悠闲,这大自然的教导…… 你来不来?看不看? 她已经自顾自嗨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