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结束了 走出考场那一刻 同学们会是什么心情呢? 不管怎样 请相信自己 每个走到今天的你都是英雄 每个全力以赴的你都了不起 无限可能的未来在等待你们 接下来一段时间 很可能是你们人生中 最悠长的一个假期了 如何快乐而有意义地度过? 家长和考生应该注意什么? 这份锦囊 快快收藏 ↓↓↓ “安全第一”不能忘 同学们即将开启一段 闲暇的“高考后”时光, 享受假期的同时, 一定要时刻谨记“安全第一”! ↓↓↓ 预防溺水 炎炎夏日,千万不要贪一时清凉而不顾自身安全,到陌生水域或者安全没有保障的场所游泳。发现有人溺水切勿盲目施救,要量力而行、科学施救。 防雷雨、山洪 夏季暴雨等极端天气多发,同学们要注意防御。留意天气预报,遇到台风、暴雨、打雷闪电等极端天气尽量不出门。遇到雷雨,避开电线杆、变压器、落地广告牌、桥洞、立交桥低洼区、树木等危险区域。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 交通安全 高考结束后,很多考生会选择外出聚会、游玩。出行要当心,切记未成年人驾驶机动车不仅是不安全,更是违法行为。遵守交通法规,乘坐车辆时一定要系好安全带,切记“安全带就是生命带”。 防诈骗 高考结束后,当接到自称xx高校、教育局、财政局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或是进行一些非正规渠道的招生宣传时,考生及家长千万不要轻信,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准考证、身份证、考生号和密码、成绩单或成绩查询页面、志愿填报信息不能晒。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通过官网渠道核实分数、录取信息。暑期社会实践要事先了解实践单位的情况,与实践单位明确有关法律事项,谨防被骗。外出游玩时,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不要轻易透漏个人信息。 充实假期不虚度 最迫切:放松心情,调整作息状态 好好睡觉,整理内务,把用过的资料整理归类,或收藏、或二手出售、或送给学弟学妹等。网上疯传的撕书、撕卷子的发泄方式很不环保。考完试,在让自己得到放松的同时及时调整心情,进入人生新的阶段。 放松不等于放纵:追剧、通宵打游戏、日夜颠倒等等的生活方式并不可取,备考时养成的良好作息习惯要继续保持,同时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 最理智:合理规划进行时 在准备志愿填报时,要搞清楚这个专业的学习内容、工作领域、职业发展等;对于自己喜欢的专业,在了解这个专业以及所在行业的同时,多向业内人士或老师进行咨询,分析利弊,共同探讨。 最感悟:把过去写一写,把未来想一想 对高中三年的生活进行一点梳理,写一点文章。反思高中生活,写写回忆记录,甚至写写小说,回味曾经遇见的人和事。回顾过去,思考往事,畅想青春与理想,最终化作笔尖的表达,这也许会成为日后的精神财富。 最走心:沉下心来看看书 为什么不用这段时间认真地看几本书呢?可以尽情地看自己感兴趣的书。阅读经典的作品,可以开拓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最感恩:向陪伴成长的人说声“谢谢” 感恩的心意永远不会迟到。高考后,对辛劳的父母说一声,“谢谢你的爱”。六月季,既是毕业季,也是感恩季,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一直给予鼓励,一直陪伴身边,一直默默付出的亲人和朋友。 心理调适很重要 面对即将开始的假期与新生活 同学们可能会有一些担忧和疑惑 如何在接下来这段时间调整情绪 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这些热点问答一起来了解 ↓↓↓ 等待放榜时茶饭不思怎么办? 这是对高考成绩的预期和当前成绩尚不确定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的,伴有消极的认知预期十分正常。 但如果焦虑的情绪引起一些过度反应,比如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些事、出现失眠或茶饭不思、反复查询公布成绩的网站等,就需要主动做一些情绪调适,告诉自己“我的焦虑对高考成绩并不会有什么影响”,同时通过深呼吸等生理调节、多参加兴趣爱好活动、多和同伴师长聊天交流等方式来舒缓过度紧张焦虑的情绪。 万一真的“考砸了”怎么办? 高考成绩没有达到预期,一定会让我们感到巨大的失落和不愉快。遇到这样的情况,考生们首先需要合理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 与此同时,不妨慢慢尝试接受既定的事实,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人生,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坚信暂时的挫折和失利对我们而言都是宝贵的财富,只要我们坚定梦想,无论去到怎样的高校、无论是升学还是复读,都可以通过努力在未来重新获得成功。 填志愿时和父母发生矛盾怎么办? 把填报志愿当做全家的一项重大决策,通过家庭会议等形式,围绕各自对志愿填报的想法、各种填报策略的利弊等进行交流。 考生们可以用更多“换位思考”,了解父母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期待和期望;家长们也要更多运用同理心,去感知孩子内心的向往和需求。大家可以一起利用网络了解高校及专业的情况,也可以通过参考教育考试院、专业媒体等提供的志愿填报提示、一起收看高考志愿填报大直播等,广泛收集信息、深入交换意见。 缓解焦虑、调节情绪有什么方法? 除了呼吸放松法、正念练习法、想象放松法外,也有直接表达法。 如果有紧张情绪,可以通过各种表达方式把它外化出来,比如写下来、画出来;也可以找你信任的人,如好朋友、父母、老师进行倾诉。 说出来后,不一定要得到具体的建议。很多时候,说出来这一刻,焦虑情绪就得到了缓解。 家长也要“帮帮忙” 考后孩子要做好心理调适 父母更是要做好陪伴与引导 那么,爸妈们需要注意啥呢? 来看看这4条建议 ↓↓↓ 首先要淡定 对考生而言,预估分数出来后最难过的一关是家长关,尤其是对考砸了、“发挥失常”的考生,家长的反应与态度十分重要。有时候,家长的咒骂、责备,都可能让孩子那本已难受至极的心痛上加痛,生出自暴自弃的念头来。所以,家长的淡定最重要,这一点最难做到。 允许孩子发泄情绪 无论是孩子成绩如何,高考都是人生一个阶段的结束,对于这一段生活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正面的也好、负面的也好,都需要发泄出来,家长需要耐心地倾听。 填志愿尊重孩子的选择 分数出来后,填志愿就是最大的一件事了,“大包大揽”和“甩手掌柜”都不好。如果将填报高考志愿比喻成一场战役的话,那么家长、亲戚朋友都只不过是“参谋”而已,战役的“司令”只有一个,那就是你的孩子——考生自己。 所以,你应该做的事是积极收集信息、整理资料,为孩子做一个合格的“作战参谋”,尊重孩子的选择。 和孩子进行平等对话 选择在一个比较正式的地点,比如一个环境很好的茶馆,或是饭店的一个雅间,坐下来平等融洽地和孩子做一次深刻的成人谈话,举行一个小小的成人仪式,与孩子好好地安排和规划一下。 当然除了仪式,还可以和孩子聊天,了解孩子的想法,并帮助孩子一起梳理其想法、规划,让孩子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可以怎么做,并明确自己人生发展方向。 高考答卷已经完成 人生长卷才刚刚铺开 祝愿大家安全、充实、愉悦地 度过这个期待已久的假期! 2023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考生即将面临志愿填报。平行志愿、顺序志愿到底是什么意思?志愿填报有哪些技巧?今年高考招生有哪些新增专业?收好这份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最新评论相关分类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