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满桌面的泛黄的卷子,满是笔记的教科书和课上闲来无事传的小纸条,时常抱怨硌人的椅子,抱怨咯吱咯吱的风扇,那时我们总是抱怨,浑然不知后来的我们竟会怀念无数次这些再也回不去的青春。摘下眼镜,模糊一片我仍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可青春的定义永远都不是18岁。 我记得高三这年刚进教室,因为搬书汗如雨下,终于有时间喘口气,班主任就讲了一个多小时。当时好像什么也听不进去,一切都是耳边响起的风扇声。可是要离开学校了,又想坐在那个板凳上随便听听,听以前最烦的唠叨也行。 刚听说我的高三班主任是杨老师其实是有点紧张的,虽然严师出高徒,但是还是心悸。但是随着第一次月考我们班选课组倒数第一到一模选课组第一,我们亲眼见证了班级的蜕变。 每次考试前的加油鼓劲,考试后的安慰提醒……这一年我们就在这样无私的爱下过来了,很多次有过抱怨但是事实总能证明老师的苦口婆心是为了我们好。 作为班主任杨老师的语文课代表,我的性格一直是冒冒失失,丢三落四,可是每次杨老师总会教我怎么数讲义更快和怎么操作大屏幕,在黑板上提前写早读候课任务,提前写自习课的作业任务等等想来虽然有没做好事情被纠正过,但是我成长了。直到一次老师让我尽快收齐摘抄笔记送到语文办公室,我挨个问了班里同学,收完就送到办公室。办公室的老师都显得很惊讶,夸我做事快做得好。其实之前我一直因为粗心大意弄错很多事,中考时甚至把准考证忘在送考车上,被别的老师夸奖的感觉很开心,但是内心深知这是老师的教导和督促。 高考时作为语文课代表我要负责考后收齐准考证交给班主任,这三天我都收齐没有差错,相比中考,那个冒失的女孩似乎长大了。 最后的几天,门口挂着的粽子、挨个读微信群里家长的加油话语、亲手写的加油鼓气词这些都在耳边,大概一辈子都忘不了这样有负责的班主任陪伴的高三。同学的加油鼓劲,最后年级主任和校长总在校园各处为我们提供到位的帮助,我不会忘记一中给我带来的温暖和爱。 军训好像在昨天,风扇呼呼的晚自习好像在昨天,日落下讲台映着我的影子好像也在昨天,不管很多人以后还能不能陪着我们,往前走吧!理想的风吹着我们前行的路! 高考结束了,这段时间我过得恍恍惚惚并不真切,甚至在一本教辅资料上,签完自己的名字后又自然地带上了“高三十班”。直至开始在写这篇文章时,才真正想起我毕业了。 在高三这个时候,我的眼中唯一的任务:备战高考。红色的条幅贴上了教室横梁,梦想的大学贴上了教室后方,中午留下来自习的人越来越多,晚自习越来越安静,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一群人共同努力,共同奔赴同一个终点。我不再请假,不再迟到,我想和这个集体共进退,这个集体经历的一切我都想要参与,不再想缺席。我在一天天枯燥漫长的学习中,总是心间踏实,因为我背后便是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高三的学习成绩,宛若过山车,呈W型发展,一上一下惊了父母,惊了同学,无奈了自己。但也给予了我更多自省的机会,不断调整航行的方向,不至于“偏”而不自知。 在高三,我认为最终成就我的也许是一种纯粹,甘于“高三僧”,除去一切和学习无关的事和思绪。在独身的时候我只允许自己思考和反省近日关于学习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禁止一切学习以外的胡思乱想和自我内耗。这使得高三的我心境十分纯粹,也是我高三的成绩较高一高二能有突出进步的重要因素。 这三年,无比感谢一直在我身后支持我们的杨泗亮老师,他牺牲了一切,任劳任怨,无论何时都没有放弃我们。这三年,无比感谢杨老师对我这个“难带”的学生的悉心教诲,一次次私下谈话,一次次点明我的问题,都让我印象深刻。这三年,无比感谢温暖又开朗的同学们,我的失落、难过的心绪每一次都会在笑声中消散,独留一片晴朗。很幸运能遇见你们! 关于十班的记忆很多,模拟考一马当先、照顾生病的同学、聊天时纯粹的快乐、走廊上摸粽子大比拼、停电的学习之晨等等。只是一些简单的关键词都能让此时此刻坐在电脑前的我嘴角上扬,抑制不住的开心。杨老师随时掉落的小惊喜以及班级日志都会成为我未来许多年后关于青春最清晰的印记。 高中的帷幕最终落下,我们终将奔赴远方。各位,未来再见!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