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中的三年是什么样的呢? 如果只是粗略的回忆,也许是做不完的练习和卷子,是越来越频繁的考试,以及,它带来的一连串的焦虑和自我怀疑。 但是,真的只有这些吗? 一中,是那些独一无二的色彩。比如,早读课上紫红色的朝霞,白日里走廊上金色的阳光,雨后操场上清澈湛蓝的天空,当然,少不了无数人回忆里最美的晚霞,还有晚自习放学后为我们照路的星、月和彩灯。虽可惜我们不能用镜头把它们记录下来,但只要想一想,便能感受到当初独属于青春的浪漫与美好。 一中,是那些简单又热闹的节日。还记得2022年的最后一天,我们即将迎来2023年元旦假日,不知是谁擦净了后黑板,张狂的写下“元旦快乐”四个大字,这就像是在无边的荒原扔下一把火,瞬间火势燃至天际,那天的后黑板满载了来自24班师生的美好祝愿。而当一年后2024年的元旦祝福再次占满整块后黑板我才惊觉,原来,我们已经一起度过了一年的时光。 一中的三年,还是那些在夹缝中生存的快乐。比如,有一节就能让人期待一整天的体育课: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一小群人坐在阴凉地里来上几局狼人杀,或是用食堂捆粽子的绳子来翻花绳……当那些幼稚又无聊的事被注入了十八岁的热情,就显得格外可爱。上课的时候最期待的就是讲故事环节,以及一些奇奇怪怪的知识。说到这就不得不提起我的两位历史老师——尹大哥和闫王爷,他们用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美好与厚重,让我们对历史的求知欲“生生不息”。当然,夹缝中的快乐少不了政治课前燕子老师播放的时政视频,虽然视频结束后需要我们提取政治要素,但在高三的高强度学习环境下,得一视频,夫复何求? 幸运的是,我们在2024年初遇上了少见的大雪天气,接连的大雪与冻雨带给我们别样的惊喜,一到下课便能看见一群一群的高中小朋友扎进雪地,甚至罕见的出现高三楼前楼后大大小小十几个雪人的奇景。当时我就想,高一高二看见这些雪人,是否会后悔自己安安分分的完成了清雪任务。 一中的三年,还有来自学校的温暖与关怀。冬天食堂里热乎乎的姜糖水,雪天铺满校园必经之路的防滑草垫,高三楼前用果实传递幸运的杏树,来自高一高二学弟学妹们手写的祝福,还有最后两个月里,从不间断的牛羊肉和点心…… 终于,时间来到了六月六号这一天,那天晚上,我一边翻着笔记,一边恍惚的回忆着我这高中三年,那些热火朝天的日子犹在眼前,而转眼之后,即将各奔东西。很难想象,以后的日子里,再也不会因为兵哥一句“板演”而大气不敢出;再也不会因为萍萍会随机留下谁的默写本而抓耳挠腮;再也不会因为金金的班级优化大师随机点名而屏住呼吸,也再不会拉着好朋友在晚自习课间趴在栏杆上看着月亮谈天说地;再不会为了一碗拉面跑的喘不上气;不会当宿管阿姨推开门后异口同声的喊“齐了!”……这种恍惚感一直持续到考试结束,当看到教室慢慢变空,我才发觉,这一切都结束了。 回到最一开始的问题,一中的三年到底是什么样的? 现在我会说,那是一段生活无比简单,但精神世界极其充实的日子,是无论在多么高压的政策下,依然能开出活泼的花的日子,是明知可能只有三年缘分,却还是义无反顾的付出了那么多真诚与爱意的日子,是身处其中时觉着实在煎熬,离开了之后无论怎么怀念都回不去的日子。 还记得我最初来到一中的时候,还在因为不断的打击而郁郁寡欢,从未想过离别的事。而如今,当不得不与她说再见时,我想说,很幸运我的青春在这里度过。 有朋自远方来,又赴远方。一中,再见。 特别感谢高三24班全体同学老师,在广袤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中,能与你们共享同一片天空和同一段时光,是我莫大的荣幸。 当我再次回望南大门上方“赣榆第一中学”几个大字之时,不觉已经到了毕业季,恍惚间刚入校门的那一刻清晰可见。曾经那个青涩的少年,现已长大,此时此刻,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一股股思绪涌向心头。 在这三年校园学习生活中,老师是我最强大的依靠,他们让我在艰难风雨中有阳光的温暖和灯塔的指引,他们的和蔼可亲、善解人意,让我有满满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他们不仅在学习上帮助我解答难题,而且在生活中更是教我做人的真谛。每位老师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语文小金老师,被我们视为大姐姐般的老师,认真与活泼并行,她的课堂总是洋溢着自在与轻松的氛围,我们作为她第一届的学生,她还给我们分享初来乍到的新鲜的生活与社会经历。 数学张老师,教学极其认真负责,在他的课堂上,我从来没有感到无聊与困意,好像只要数学出自他之口,深奥晦涩难懂的知识都能变得通俗易懂,虽然我没有强大的数学思维,但自从上了他的课,便觉得数学变得有趣多了,似乎数学也对我友好起来,他还在我困苦迷茫时鼓励我,那心中暖暖的感觉让我永生难忘。 英语庄老师,她的课让这个从小就感觉学英语吃力的我感到轻松快乐许多,她友好又亲近,懂得我的难处,并不断给我安慰与鼓励,让我对英语产生自信感与亲近感,让我内心里愿意又主动地学习英语、热爱英语。 历史闫老师,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知,他的课堂总是充满了趣味与欢笑,他的慈祥与博爱让我感受到父亲般的存在,他丰厚的人生阅历更是让我对社会有了更深的认知,他也是我上学以来最值得信赖感情最深的班主任,没有之一。 政治裴老师,不仅在课本上更是在生活上教会我很多很多,抚慰我脆弱的心灵让我的内心变得强大,让我从患得患失中勇敢的走出,自信且从容地面对生活里的风风雨雨,她的自信与笑容更是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感染着我、激励着我。 地理尚老师,她几乎将我遇到的所有深奥的地理知识都讲解得非常透彻,她的地理课堂没有距离感,让我拥有一探究竟刨根问底的从容与勇气,她与我们分享的生活阅历让我读懂了一个幼小女孩成长成为伟大老师与母亲的励志故事,她深深感染着我也潜移默化地鼓舞着我,让我的内心更添一份坚强与耐力。 在这三年的高中生活学习中,很荣幸地遇到了与我并肩作战的同学。他们是我知心的朋友,也是我学习和生活的伙伴。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都会热心地成为我的倾听者与援助者,让我感受到浓厚的同学情。与此同时,学校里的各种丰富的活动也让我感受到集体团结的力量。从运动会到十八岁成人仪式,从临门一“饺”到“杏运记”,从戴手链仪式到高考壮行……我也感受到学校领导的关爱与呵护,感觉身边的每一位同学和师长都是那样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回望匆匆三年美好时光,饮水思源,此生难忘。这三年是无法简简单单用语言来定义的三年,这三年是无法草草率率遗忘的三年。在这三年里,我在学习方面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在生活方面拥有更多宽度广度深度的阅历,让我从感性青涩变得更加理性成熟。 春华秋实,辛勤耕耘,桃李满枝,硕果飘香,我们将带着一中的期望奔赴四方,我们亦将学成归来再来欢聚一堂。亲爱的一中,我爱你的一花一草! 回望征途千山远,翘首前路万木春。三年的时光,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尽头,过去所经历的事情如梦如幻,却又鲜活的存在于记忆中。 深刻的记得当我第一次踏入一中校门的那一刻,扑面而来的充满热情与活力的气息令人难以忘怀。难忘,5:30的微微晨光,洒在我的脸颊上,温柔而又恬静,清晨的校园总是美好的;难忘,高三楼间的高考倒计时,曾经的我们总是玩笑的说着度日如年,但当时间真的从指缝间悄然流逝,再看那鲜红的数字,内心隐隐不舍流露,待我伸出手,却终于抓不住;难忘,班主任闫波老师在讲台上的激情洋溢,走廊上拎着水壶为我们打水的身影。寒来暑往,洒下心血点点,润花蕾,育桃李,春华秋实,拳拳赤诚一片;难忘,金子老师如阳光般温暖的笑容,独一份的上课方式充满活力。这一路上共担风雨,渐行渐远,江海虽无穷,千里自同风;难忘,课间同学们欢乐的笑声,朝气蓬勃。课上同学们的专心致志,思维活跃。 高考是人生的节点,不仅仅是高中生涯的终点,也是未来征途的起点。与我而言,一中是梦开始的地方,是快乐与泪水交织的地方,是离开之后想回去的地方。愿岁月无痕,大地不老;愿闲庭信步,与黄昏共舞;愿星辰入梦,归来仍是少年!祝母校桃李满天下,芬芳四溢;前程似锦,步步高升。愿我们共同怀念那些青涩岁月,期待未来更美好的明天! 第一次坐在这个班级里时,窗外阳光正好,天色正晴。从楼上低头俯瞰,是高三区郁郁葱葱的苗圃,那里充斥着一团浓浓的青翠与盛夏。 我很喜欢这片景色,但日后,我更喜欢这个班级。 高三24班,是一个充斥着青春的欢乐与活跃的班级。我们或是在课间大声喧闹,似孩童一般无忧无虑;或是在周一刚从家里归来的早晨昏昏欲睡,毫无战斗力;又或是被班主任批评时的尴尬互视,或多或少体现了一股青年的“刺头”味道。而我们在模考时遥遥领先时的欢呼,运动会时看到己方运动员冲线的兴奋,还有宣誓时的“万众一心”,则满是少年的鲜衣怒马和意气风发。班级前门口老师的两位“得意门生”,还有我们中间的四个“风水天王”,以及后方群魔乱舞的“小股土匪”,组成了我们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而占了班级数量中大部分的女生,则以绝对性优势压制着班里的十来个“乖乖男”……无论如何,这个班的同学们,用行动让我体会到了温暖、团结,还有“百年修得同窗度”的幸运。 此外,我一直很感激我的老师们,我喜欢语文金老师大大咧咧又勤奋认真,把我们当知心朋友的教学风格;我喜欢数学张老师上课时令人“胆战心惊”的课前提问,或是他在班里偶尔讲的冷笑话,以及他在办公室真诚热心的教诲;我喜欢英语庄老师“罚站半节课,实站两分钟”的儒家的仁慈,还有课后抽查时的暖心鼓励;我喜欢历史闫老师处变不惊的稳重,佩服他通彻历史细节渊博知识的大家风采,还有那“看本质”的学习妙招;我喜欢政治裴老师开朗的大嗓门,还有她指着卷子逐题给我讲解的精准与一丝不苟;我喜欢地理尚老师的善解人意,还有辅导我们时的诚恳和体贴……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何为师德,他们的性格不同,但都是我最可亲可敬的老师。 三毛在《我的宝贝》里写道:“走得突然,我们来不及告别,这样也好,因为我们永不告别。”三年仿佛飞鸟晃过天空而不留一星半点的痕迹,时光飞逝,我仿佛仅是发了一个呆,时光就从指缝中流走,离别也变得猝不及防。也许到这一刻,我才能放下偏见与羞涩,告诉所有人,我真的很珍惜这段时光,尽管它并不如小说中那般十全十美,却也是我一生最独一无二的美好记忆。 记得在每次大休时,同学们兴奋而调皮地互相告别,嘴里说着当时网上爆火的“我们该怎么告别呢,就像刚见面时那样。”我当时心想一次大休就搞得如此煽情,颇觉可笑。 “我们该怎么告别呢,就像刚见面时那样。”如今,我并不认为它多么可笑,转而代之的是感慨与不舍。 如果我能像最开始那样,洒脱的挥手,向你们道别,那也许是件轻松的事情吧,可我割舍不掉这段时光,我舍不得老师和同学们,也就无法轻松离去,离开阳光正好、天色正晴的24班,离开这个每一个角落都埋藏着无数美好记忆的母校。 《全球高考》里有一句话:愿我们在硝烟散尽的世界里重逢。这样,那么,愿我们下次见面时,仍旧闪亮与鲜活。换言之,愿我们在未来能冲破缕缕硝烟,归来仍是少年。 愿散开的只是那个盛夏,而不是我们。 供稿:高三24班 校对:闫 波 审核:马济强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