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一定对这种情况不陌生:“妈妈给我点零花钱吧!”“爸爸我要买作业本给我10块钱吧”……这时候,家长到底该给还是不给?怎么给呢? 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其实给孩子零花钱,背后也隐含着很多知识,零花钱是孩子建立金钱观的第一步,如果父母没有通过零花钱有意识引导的话,也许孩子就会形成不正确的金钱观,到时候,可就很难纠正了! 1 孩子不能没有零花钱 一个小女孩,初中住校,一星期回家一次。妈妈通常每周给2元零花钱,那个星期她想要5块,妈妈不给。她就表示不去上学。妈妈说:“爱上不上,不上现在回家。” 后来,她一直缠着要,妈妈很不高兴地掏出5块钱,扔在桌子上,一副嫌弃的样子。而那五块钱弹落到地上。 这个小女孩颤颤颠颠地捡起了钱。 事情好像就这样过去了。但是她说,这件事对她影响很大,一直觉得自己很卑微,同时,在心里埋藏下对钱的渴望。 2 零花钱,孩子上学后不可或缺 但是,给零花钱,不意味着孩子有需要,就给。很多时候,要讲究方法。甚至,给零花钱时能够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和理财技巧。 你知道怎样指导孩子正确使用零花钱,并能培养他们的金钱观和理财能力吗? 3 零花钱对孩子的意义零花钱是典型的“小问题、大学问”的话题,因为这涉及多方面的意义。 ① 钱币可作为孩子的智力玩具。无论硬币和纸币,都蕴藏丰富的细节和文化内涵,家长可以借此提高孩子观察能力和普及文化常识。 ② 金钱观。让孩子懂得金钱是劳动所得、用来满足生活需要的。让孩子看父母的工资单,从而理解父母的工作。 ③ 消费观。孩子了解基本消费和奢侈消费的区别,认识节约是对劳动的尊重,杜绝奢侈消费、攀比心理。 ④ 自主能力。定期、定量地给孩子零花钱,规定孩子负责给自己买铅笔,剩余的自由消费,可促进孩子的自主意识。 ⑤ 财商培养。适当地让孩子参与家庭理财计划,引导孩子理性消费的能力,向孩子渗透开源节流的意识。 4 家长给孩子零花钱的三大误区1.将零花钱和孩子分担家务挂钩 父母最好不要这样告诫孩子:“要是你不马上把你的玩具收拾好,下周的零花钱就没有了”;也切忌这样收买孩子:“给你五毛钱,把垃圾袋提到楼下去。” 把零花钱与家务联系在一起,容易让孩子以为家务不是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只是挣钱的手段。这会养成孩子在做家务时“锱铢必较”的脾性,也容易让其丧失对家庭的爱心和责任感。 2.将零花钱和孩子的学业成绩挂钩 孩子进入学校后,切忌对他说:“如果你的作业还不是优,我就停发你的零用钱”,或者“要是你进入全班前三,我就奖你一百块钱”。 基于金钱刺激而产生的动力比基于兴趣和责任产生的动力要短暂且薄弱,将零花钱和孩子的学习成绩挂钩,只不过是增加了孩子的投机欲——有些孩子会以作弊的方式来企求“达标”,有些孩子则以谎报成绩来求得“奖金”。 3.将零花钱与显示对孩子的爱挂钩 有些父母为争夺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分别给孩子零花钱并在数额上互相攀比;有些祖父母为了显示跟孩子的亲密超过其父母,也用高额的零花钱来表达对孩子的爱。 这都是非常短视的做法。 零花钱与爱无关,零花钱不该打上“收买人心”的烙印。父母应该与其他家庭成员达成一致,保证孩子只能从一个渠道得到零花钱,这有利于零花钱发放数额与有序使用的控制。 5 先要让孩子知道钱的含义小孩子开始并不能完全理解金钱的作用,因此,给他们零花钱之前,先要让其知道钱的含义。 孩子对任何事都有好奇心,喜欢观察和模仿大人的行为。因此,大人对周围世界和金钱的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当孩子在观察模仿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概念时,家长就可以开始灌输一些关于“钱”的知识了,帮助孩子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关于金钱的概念。 让孩子理解钱的含义就是让孩子懂得钱的用途,要告诉孩子钱的发展,告诉他钱币可以购买他喜欢的零食、玩具等。 比如,市面上扮家家酒的玩具很多,其中收款机是很多孩子喜欢的玩具。从角色扮演过程中,孩子可学习成人社会中的购物行为,有人当“老板”,要想把商品售出;有人当“顾客”,会跟老板讨价还价,至于最后如何成交,就看孩子怎么达成共识。
当“老板”的孩子可以决定商品的价格,定价标准可能依据平常陪父母采购时的经验,也可能是“漫天喊价”,就看当“顾客”的孩子是否愿意买单,或“杀价”。 父母要有意识地通过这一类的活动,让孩子对金钱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深入培养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开展。 当孩子认识到钱的含义后,就可以根据家庭情况给予孩子一定的零花钱。这时候,按什么方式给、要不要干预孩子的花费预案、是由着孩子的性子花钱还是鼓励孩子把钱都存起来等问题都是父母需要考虑的。 零花钱正如江河之水,既可载舟也可覆舟,父母千万不要对每天的几毛钱或几块钱掉以轻心。 6 怎样指导孩子使用零花钱1.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给予建议 零花钱可以被孩子用来满足父母“不赞成”的消费欲望。也就是说,父母在尊重孩子自主零花的基础上提建议。如果父母管得过严,孩子买什么东西都要听父母的,那么孩子不过像是一只“储蓄罐”,完全失去了利用零花钱来培养其消费和理财所具有的意义。 父母也要明白,孩子在用零花钱上走一些弯路,也是让其积累经验的必由之路。 2.“安全消费”教育 孩子有了零花钱后,“安全消费”的教育必不可少。孩子好奇心重,喜欢各种奇奇怪的东西,如来历不明色彩俗艳的塑料玩具、把舌头染绿染蓝的糖果等。 当父母发现孩子的消费已经伤害到他的健康时,一定要及时干预。比如教他识别食品包装袋上的质量安全标志,告诉他特别鲜艳的玩具和零食不能买等。让孩子明白食品、玩具、文具的质量安全对小朋友健康的重要性。 3.教育孩子懂得利用零花钱分享 家长要避免孩子把零花钱只花在自己身上。有些孩子有了零花钱后,买的东西只顾自己一个人享用,还对家人说:“这是我的钱买的,谁都别想!”父母此时千万别笑笑就算了,而是要对孩子讲明白,爱是互相的,在家人、在朋友之间,只有懂得分享的人才会受到欢迎。 父母应鼓励和启发孩子用部分零花钱来表达爱心,如买小礼物给家人,或将部分找零放入超市收银台边上的“希望工程募捐箱”等。相信这些爱心教育会在孩子的心灵中种下善良与分享的种子。 4.让孩子学会节制欲望 孩子应当用零花钱满足他个人的愿望,但如果孩子的自控力比较差,父母可以少给一些零花钱,只让他用这些钱来解决小零食、小物件的花销。而等孩子的自控能力建立起来后,可以适当多给些零花钱,同时扩大他的“自付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