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对家人说:“早上好。”晚上睡觉对家人道一声:“晚安。” 外出或回到家,孩子要主动和家人打招呼,说一声:“我回来了!”或“我要出去一会儿。” 晚饭要请长辈先坐,吃完饭要对家人说:“慢慢吃。”…… 这些小的好习惯,您家孩子有吗? 中教君听说,在重庆,一个小学给小朋友们发了一本《好习惯手册》,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内容,并要求家长记录下孩子们的实施情况,坚持21天,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很多家庭的孩子与家长一起坚持做,不知不觉过程中,家长们欣喜地发现了自家孩子身上的变化。 这两天,好多家长朋友们都在热议这件事,觉得学校推出的“好习惯手册”特别接地气,更能落到实处。
重庆一小学出台《好习惯手册》引发一系列点赞 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小学《好习惯手册》的出台,引来了家长们的纷纷点赞。
一年级新生是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期。在今年9月份开学之前,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小学就给每一位新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准备了一本《习惯养成记录册》。 家长们说,学校要求孩子们在家每天要坚持做好十件事: 第一,按时睡觉;第二,早上起来要对家人说:“早上好”;晚上睡觉要对家人说:“晚安”;第三,外出或回家要主动打招呼,说:“我回来了”或“我要出去一会”;第四,吃饭前要劳动,吃饭时要请长辈先坐,吃饭完要说:“慢慢吃”;第五,父母下班要给父母接物品,并说:“辛苦了”;第六,每天要洗袜子;第七,每天衣服、袜子干净;第八,看书写字前要洗手;第九,换洗衣服放固定位置,学会整理自己的衣柜;第十,按时完成作业。 当看到孩子一天天形成好习惯,触动最深的要算这些孩子的爸妈了,这段时间家长们在网上热议着学校推出的《好习惯手册》。“这些习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简单,其实很多我们自己都做得不行。” 很多家长都表示,学校推行的《好习惯手册》让他们受益匪浅,“这些条条既不‘高大上’,也便于理解仿效。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持之以恒。”
《好习惯手册》改变了班风,带动校园风气好转。这个措施的实施,让学生们在每一个阶段都能养成一些好习惯。这些良好的行为规范也在学校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学生们在这样的校园文化中学习,在提升自己文化素养的同时也培养了好的习惯,将会让其受益终身。 其实,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相比成绩来说,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更重要。 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坚持让他们每天都做一些事,那么这样日积月累地坚持下来,这些小事将成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常伴在他们左右。 这些习惯,必须在孩子小的时候去培养 罗索说: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那么,哪些习惯是孩子从小就需要培养的?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呢?
从孩子呱呱落地之日起,他就开始“疯狂”地向生活的环境学习语言,大人们和他说什么,大人们之间在说着什么,他都不分好坏地全盘吸收。接着在牙牙学语之时,开始不断练习之前学到、现在正不断学习的各种词语和句式。
一个孩子正是从“谢谢,请,对不起……”这些不起眼的日常词语开始他的语言成长之路,如果父母平日说话就是温和有礼貌,再加上日后亲子阅读里多给孩子接触诗歌、经典、文学作品等,那么这个孩子的语言修为一定不会差。
好的语言才能慢慢发酵出说话和气、举止文雅的好气质。
进食是培养孩子规则习惯最重要的契机。
家长可以从细节做起:教孩子正确拿筷子的方法、等大人动筷子后才能吃、吃饭时手扶着饭碗、咽下嘴里饭菜再说话、吃饭时不要吧唧嘴、喝汤时不要发出响声、禁止用筷子敲打饭碗、不能随便更换座位、不能将筷子插在盛着米饭的碗里,以及吃完饭后碗里要一干二净、添饭时不能说“要饭”或者“再要一碗”。
吃饭是一个孩子每天要经历好几次的事情,所以通过吃饭养成孩子的规则意识,这个契机非常重要。
现在的父母已经越来越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合不合群?爱不爱跟小朋友玩?是不是乐意和别人分享?会不会欺负或者是被其他小朋友欺负?……这些都是大多数父母关注的问题。
这时候父母的示范和引导又显得特别重要的。你希望孩子是乐于跟别人交流,友好相处的,那么首先父母也要做这样的人,熏陶自己的孩子。并且创造机会,多带孩子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不仅仅是同龄人。在相处中,引导孩子与别人友好相处、帮助别人、与别人分享、考虑别人的感受……
日子久了,这些好习惯内化在孩子心中,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一个不以自我为中心,考虑别人感受,善于沟通、善待别人的人。
劳动习惯,同样是一项应该从小培养的行为习惯。
现在家庭的父母,有时会过度保护自己的孩子。孩子小的时候觉得他们太小了,长大一些了,又心疼孩子忙着学习没时间,生活上这些看似小事都处处代劳,这样孩子就一再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自然难以培养起自立的品格。
其实家长不要以为这些生活琐事不值一提,孩子自立的意识正是从穿衣、穿鞋穿袜开始的;责任感正是从帮助爸爸妈妈洗碗扫地抹桌开始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正是从自主自己的生活开始的;自信正是从轻松掌控自己的生活开始的。所以,放手让孩子去做,你会慢慢看到惊喜。
卫生习惯的培养重在两个方面,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作息习惯。
好身体是一切的关键,这一点越来越得到现代人的认同。
幼儿时期的作息习惯对过渡到小学阶段特别重要。当孩子从小就习惯了按时按点地做每一件事:起床、吃饭、喝奶、上幼儿园、运动、阅读等,到了上小学时才能自律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更加有规律地进行娱乐和学习,达到两者的平衡。
生命在于运动。若该动不让动,上学必多动;学前任其活动,动够上学不动。其实运动协调能力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智力。
你也许想不到,有些小学生跑步姿势不够协调、易摔、不会跳绳、唱歌跑调、发言口吃、字写得不好看、看上去聪明学习成绩却不如意,其实都和孩子的运动协调能力缺乏、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当度过了幼儿时期,运动习惯更多地是帮助一个人强身健体、心情愉悦,拥有积极乐观的好心态。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认同学习应该是一件终身的事情。终身学习的基础就是要有阅读习惯,自发地从各种书籍里汲取营养。
现在的童书市场比以前繁荣很多,各种好书层出不穷,亲子阅读的理念也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得到很多父母的赞同,不少父母已经开始在育儿之路上践行起来。
在幼儿时期就开始培养起阅读的习惯,会比成年后再来培养容易的多,也会在无功利性的阅读中更加发现阅读的乐趣。当一件事是有乐趣的,那么离习惯就不远了。
好习惯,对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格外重要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养成一个好习惯是特别重要的事。那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我们做家长和老师的具体应该做些什么呢?
前不久,北京市教委发布了《北京市中小学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包括学生良好习惯培养计划、教师育人能力提升计划等五部分内容,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分别提出行为习惯养成学段重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