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但凡想在成绩上有所突破,就必然遇到“时间不够用”的难题。每天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之间奔波,还要针对薄弱科目进行额外的学习,每天两点一线,一转眼功夫,下一场考试就来到跟前。但是努力却不见效果,所以最近有个词特别流行——“假努力”。 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成绩好的学生似乎学得都很轻松,不仅吃喝玩乐样样不耽误,也很少见到熬夜学习的情况。对学霸来说,比起投入大量的时间在学习上,他们更看重的是学习效率。这样的勤奋,才是“真勤奋”! 学习效率怎么来?科学的时间管理!而“假努力”与“真勤奋”,就差在这四个字上! 觉得时间不够用的学生,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在于:事情太多。时间永远是不够用的,需要完成的事情永远是无穷的。但上面的第一张表,却启示我们—— ◆ 既紧迫又重要的事,马上去做 这些事在短期内会带来较大的收益,需要在当下优先完成。 ◆ 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抽时间也要做 这些事虽然不会在短期产生明显的收益,却是长期发展不可或缺的任务。例如制定学习计划、归纳知识结构、分析错题错因、背单词、课外阅读等。 ◆ 紧迫但不重要的事,能不做就不做 这些事看似十万火急,但对自己短期和长期的收益有限,却往往会占用非常多不必要的时间。例如朋友圈的一个新消息提醒、突然的一个电话、社团的一个临时任务,需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底线和处理规则(比如拒绝或寻求帮助)。 ◆ 既不紧迫也不重要,想做也不要做 这些事暂时搁置或是削减必要的时间投入则是最合理的决策。 分清楚哪些事情是真正重要的,而哪些事情不过是紧迫的。 在此基础上,重新思考每天的时间安排,知道自己的时间花在哪里,是否在一些看似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上消耗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不妨在每天结束的时候,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一天的时间是如何花掉的,按照15-30分钟的最小时间单元记录下自己的时间安排。在每天、每周结束后,考虑是否存在更有效率的安排方式?娱乐、活动、休息的时间是否过多或过少? 01 如何提高时间利用率? 即便分清了不同任务的轻重缓急,很多学生仍然面临时间不够用的问题。细细盘点下来,一天的有效学习时间被大量的琐事占用,例如通勤(上下学)、等待(等吃饭、等家长接送、排队)、放松(饭后、午睡后)。 在时间利用与效率当中,当中同样存在“二八定律”(Pareto Principle)。在效率最高“黄金时间”,20%的时间投入就能产生80%的回报。在效率最低的“疲顿时间”,80%的时间投入就能产生20%的回报。 因此,提高时间利用率,关键在于对时间的精细化把握。这就是第二张表告诉我们的诀窍! 如果按照学习单元的客观情况划分,可以得到完整时间和碎片时间;如果按照学生的效率高低划分,可以得到高效时间和低效时间。 ◆ “黄金时间”:高强度的主动学习
◆ “垃圾时间”:低强度的被动学习
◆ “反馈时间”:归纳、总结、调整、计划
◆ “积累时间”:背诵、记忆、复习、提升
将自己所有的时间进行类型化的划分能够更好地兼顾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能够根据自己每日的时间安排和精神状态进行灵活的调整。 02 很多学生晚自习10点下课,到家/到宿舍大约只需要半个小时,除去洗漱和夜宵时间,距离睡觉往往还有1个多小时的时间。由于暂时不会有别的琐事来打扰自己的学习进程,这样完整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 如果学生精神状态较好,仍然可以进行一些高强度的学习,比如刷题、限时训练、钻研难题(如同一些竞赛生)。当然如果精神状态不好,其实也不必勉强,毕竟白天的学习任务是非常繁重的。 大部分学生的精神状态已经不如晚自习刚开始的时候,或者有可能白天经历了高强度的考试和过量的运动,那么更妥当的学习任务是进行错题整理、方法归纳和学习计划的制定。 原因其实很简单,即便还有1小时时间才睡觉,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