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发在1月18日《赣榆报》 老 师 好 美
韦庆英 ![]() 元月4号赣榆的雪其实蛮大的,可是由于气温不太低,雪落了好久都没存下,尤其是马路上直到傍晚也没有形成积雪,尽是一些半流动的雪水。白天我们觉得这是好事,可是到晚间一出门就发现这样更糟糕:雪水一结冰,比积雪更危险。 这种判断到5号早晨很快就得到了印证:幼儿园小学停课,公交车停运。好在我住得离单位近,连走楼梯加上也不到两公里,吃过早饭步行,车道确实是个大溜冰场了,偶尔有车,也是犹如龟行。我不敢走马路,专挑绿化带里侧的砖铺人行道,踩着积雪,小心看路,虽然有一次差点滑倒还好有惊无险。 上午大课间去高二年级办公室,一推门看见裴艳老师脱了羽绒服,正对着空调做大鹏展翅状,一问,原来她一早带着放假的儿子步行十多里赶来上了两节课,汗湿的衬衣到现在没干,对着空调吹干呢。我这才忽然意识到,今早如果全都步行上班,有相当多的同事是要走大半个马拉松的!我们学校的老师大多住在老城区,学校的位置却是目前新城区的最东端,老城区的东关路与我们学校的直线距离是五公里;也就是说,住老城的老师们,最近离学校也有十华里的路程。 步行上班这几年在赣榆还是蛮流行的——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了嘛——可是高中教师对步行上班不太感冒,教师上班时间相对较早而且大都是女性,何况偏远,而且今早的路况还那么差。看看裴艳老师的儿子,小毛头坐在妈妈的办公桌上,下巴刚过桌面,正一笔一划写作业。韦方红老师一边备课一边吃着一小碗麦片,我说加餐呢,她抬头笑一下:“马上要上课,十多里走饿了,赶紧吃点。”话头挑起来,我就再问别的老师,正在改作业的颜世芹老师一边翻页一边说:“我骑婆婆的三轮车来的,琢磨着比两轮车稳定些。”陈茂花老师刚从班里陪学生练听力回来,伸着胳膊笑了:“我骑两轮电动车,一路两脚滑行充当辅助轮,实在不比步行快多少,还累得胳膊疼:车头扶不住,那路面太滑!”张丽娟老师、马济强老师、刘丽老师都陆续来了,问起更多老师,他们建议说:“你看教工群。” 打开手机,教工群里果然热闹,一大早同事们有打听路况的,有问能否打车的,有提醒路上小心的,有转发路况小视频的,有分享步行心得的,还有人路走了一半搭上了三轮车开心炫耀的……最动人是于绪果老师那一句:“马上吃饭,步行14里,去上课!”短句简洁,语气利落,响当当一枚爱岗女汉子啊!不管路途远近,同事们步行的居多,他们还戏称之为“乘坐11号”,真是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傍晚去学校倒影池里的看残荷,尚未放学,暮色初起的校园里早已灯火通明,化雪后的晚风清冽,让人不由得一个激灵。抬头遇见王新华老师带着她的小娃娃回家,我打招呼说“幼儿园小宝宝也放假了?”她很有些抱歉地:“是呢,太小不敢锁家里,只好带来了。”我理解,女教师谁没经历过或正经历着将经历着对学生牵肠挂肚对幼儿束手无策的尴尬呢?想起裴艳老师那个趴在妈妈办公桌上写作业的娃娃,想起韦方红老师说,孩子放家里了,爷爷奶奶都病了,让他们互相陪着吧。忽然想,咱们教师家里,有没有稍大的孩子被单独锁了一天呢?但我确知的是,今天全校没有一位老师因为路况或者孩子放假的问题耽误一节课。 爱岗敬业乐观向上,不拘小节顾全大局,正是这座校园里默默无闻的老师们共同的美德!想起严歌苓的小说《老师好美》,好惭愧我没读过,不晓得她的笔下有没有赣榆一中这样的教师群体,但我觉得,我们学校的老师们对于这四个字,亦是当之无愧的。 站在倒影池畔,看荷叶枯缩倒头沉在水中的宁静,也看荷梗半折与水中倒影构成虚实相生的几何图案,我忽然在那些不规则的美里找到了一颗饱满的心形:透明,空灵,不染……半池荷,春夏秋冬,演绎的正是校园里的美——孩子们有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清新,而让校园真正成为校园的,更多是教师们岁岁年年风雨无阻“翠盖红幢耀日鲜”盛夏般的工作热情,置身他们中间就是最美的人间!而我自己呢,一个日渐走向冷静与安静的校园观察者,一个校园文化的发掘者,恰如这半池残荷,说积极点算是弄影待春,姑且借着李义山的才情造句吧——荷残岂止可听雨?映水成趣得心灵。 所得,正是那句:老师好美……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