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礼乐诗书 | 小年福到,这些习俗和诗句,快快讲给孩子!(果断收藏)

2018-2-9 11:48| 发布者: 赣榆一中| 查看: 603| 评论: 0

摘要: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我们大赣榆更多的是二十四),是中国传统文化民间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小年由来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 ...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我们大赣榆更多的是二十四),是中国传统文化民间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

小年由来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


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一家善恶,到除夕夜再返回灶底,奉旨赏善惩恶,或赐福或降灾。


所以家家要打扫得干干净净,供上灶糖,给灶王爷吃了嘴甜甜的,希望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小年习俗


祭灶王 | 二十三,糖瓜粘,灶王爷要上天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之后,就要将灶君神像拿下来烧掉,等到除夕时再设新神像。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



扫尘土 |  除旧布新


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打扫房屋,清洗家什,擦窗拭镜,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


拔出旧的各种尘垢不祥,做到窗明几净,焕然一新,契合除旧迎新的美好寓意,也为新年的到来做好准备工作。


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为“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因“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去,既指庭院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各种不快。



剪窗花 | 一刀一剪生春风


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竟可以随手创造出一张张千姿百态的图案,喜鹊登梅、孔雀牡丹、鹿鹤桐椿、五蝠捧寿等等,贴满家中的角角落落,不但装点着节日的浓浓氛围,更传承着中国几千年的生活智慧。



贴春联 | 总把新桃换旧符


对称圆满,妙语连珠的春联在小年这天也开始张贴起来。


民间讲究“每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吉祥的话语,喜庆的中国红,像一张张写满吉利的福印,庇护着全家的平安幸福,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新年祈愿。



吃灶糖 | 甜甜黏黏


灶糖是古老的汉族传统名点,既是春节年节食品又是祭祀用品。


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


古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这天大街小巷都有卖灶糖的,家中大人在赶集市时早早会将灶糖买回家。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希望灶王替自已多多美言,后逐渐演变成了小年必吃的零食。


吃饺子 | 送行饺子迎风面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尤其是在北方,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关于小年的诗词

祭灶词

宋·范成大


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小编说:


小年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习俗。过去,到这一天人们都要在灶屋的锅台附近墙壁上供奉灶王爷、灶王奶奶。


神龛的两侧还要贴上一副对联,上联写“上天奏好事”,下联写“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祥”,横额是“一家之主”。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所以人们把灶王爷恭恭敬敬地奉为一家之主,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这首诗就详细的描写了祭灶神的食物的丰富以及“男儿酌献女儿避”等民间传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赣中网

GMT+8, 2025-5-7 09:54 , Processed in 0.06951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