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来了,劳动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意义?如何教育孩子劳动的观念、培养孩子劳动的习惯?和小编一起,来听听这几位专家的观点↓↓↓ 培养孩子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兼备 杨毅(黑芝麻胡同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副校长)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说过:“教育不但应当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敬和热爱,它还必须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 学校教育重点要在于在孩子人生的起步阶段,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劳动的意识,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劳动习惯。应该从孩子能胜任的劳动能力入手,让劳动伴随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而不应以孩子学习任务重为由,剥夺他们自己动手的劳动时间。 对孩子进行劳动能力的培养是必须的,培养孩子劳动的意识尤为重要。要让孩子意识到劳动在生活中的意义,不仅是劳动创造了人类自己,人类还在劳动中创造了文明。从第一次学会使用火开始,一直到驾驶飞船遨游太空,人类无不是通过劳动,将文明之光传遍世界。 也要让孩子们知道,劳动不仅仅是能看得到的有动作的行为。脑力劳动也是劳动重要的组成部分。将来社会对劳动会有更明确的分工,但目前在孩子们的整个学习阶段,他们需要付出的脑力劳动就是要在学习上勤思考、多努力,做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的幸福哲学 谢春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其实,五一劳动节的价值和乐趣不在简单的游山玩水中,智慧而道德的家长和老师往往会适时进行必要的劳动教育。因为系统而科学的劳动教育,是新时代的幸福哲学。 首先,要教育儿童青少年敬畏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著名经典《周易》开篇指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对积极劳动、奋发图强、创造幸福的最重要阐述。 其次,要教育儿童青少年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现在,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节约节俭、珍惜劳动成果的意义更迫切了。很多学校和家庭教育孩子“光盘行动”,是值得赞赏的一种劳动教育。必须树立浪费可耻的社会教育观念,对浪费行为给予必要惩罚。 再者,老师和家长要利用一切机会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劳动是人的本能,更是人类的独特优势。孩子从小是喜欢劳动的,他们的好奇心很强,乐于体验和探究。如果父母和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和内因,他们就会在积极而有成就感的劳动体验中成为劳动者和生活的创造者。中小学社会服务学习和志愿服务活动、平常的假期,就是值得利用的劳动教育机会。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