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风情 | 赣榆文献之《正德淮安府志》

周明军  明军数学  2017-10-13 13:13:13


赣榆文献之 《正德淮安府志》

赣榆县历史上属于淮安府管辖只是到了清雍正年才划给海州。所以,研究赣榆一定要研究淮安府志。比较淮安府志有不小的篇幅记载了赣榆。

在明清时期,淮安修志趋于鼎盛。就府志而言,最早修于成化年间,先后纂修、增修过10余次,成书9种,现存7种。其中明代成书6种,现存4种,即《正德淮安府志》、《万历(隆庆)淮安府志》、《天启淮安府志》等。

有记载 明成化《淮安府志》十四卷,可惜久佚。

明正德《淮安府志》十六卷图一卷 

正德戊寅年(1518),明知府魏县薛贇修,山阳教谕莆田陈艮山纂。 

薛贇系明弘治九年(1496)进士,正德八年至十五年任淮安知府。此志今存孤本,原藏北京图书馆,并制成胶卷,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均藏有胶卷。原书后因历史原因转入台湾,藏于台北图书馆

    《正德府志》共为16卷:

首为舆图27幅。 
    卷1、2为建置,设沿革、郡名、郡表、分野、疆域5分目。 
    卷3、4为风土,设形胜、山川、风俗、物产4分目。 
    卷5、6为规制,设城池、街市、坊镇、里图、津梁、官制、公署7分目。 
    卷7、8为学校,设儒学、社学、书院、科贡4分目。 
    卷9为民事,设户口、贡赋、课程、孳牧4分目。 
    卷10为兵戎,设甲兵、民兵、屯田3分目。 
    卷11祠祀,立坛、祠庙、寺观、陵墓4分目。 
    卷12官守,含漕运、盐法、台使、部使、郡守、知县、教职、武职8分目。 
    卷13人物,只记本籍、本地人士,设人物、贞烈、流寓、仙释4分目。 
    卷14古迹,以所辖11州县设11分目。 
    卷15纪异,不设分目,共53条,部分内容对于研究科学技术史、自然灾害有较高价值。 
    卷16词翰,分为“文献旧遗”、“名英世纪”2大类。 


   正德《淮安府志》记载:赣榆县城:旧有土城,高二丈,周围四里一十一歩,元至正二十四年,平章王信修筑,有西南北三门,池深四尺。正德六年,流贼攻破,十一年,知县冯泽增筑,高二丈五尺,加雉堞,修城门及楼,凿池深二丈,知府薛以县当淮安东北藩屏,请于朝,用各县旧废驿递钱并均徭内加征五分之一,买砖石包砌。工料悉备,成功有期。

赣榆进士:匡翼之成化甲辰进士,任监察御史,升四川副使,苑马寺卿。

 

    正德《淮安府志》对研究赣榆,特别是对赣榆青口的研究有很大的补充作用。




返回明军文集列表
返回明军文集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