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董氏“清白世家”由来
董氏堂号为三策堂,但赣榆董氏堂号多为清白世家,许多人不知道清白世家的来历,甚至个别资料是以讹传讹,今就《赣榆董氏族谱》记载原文录下:
我董氏宗祠门上有清白世家扁一块,老谱封面有清白世家字样,根据老谱所载董氏余庆录及有关传记之记载,此为表彰我三代先祖为官清廉之故。我四世祖杰任浙江湖州孝丰县知县三年,“家无(未增)一瓦之覆,一垅之置”,“致仕,丰人泣送百里外。”我五世祖邦教任陕西凤翔府岐山县知县三年,清廉亦如 杰祖。我六世祖志毅首任湖广襄阳府南彰县知县一年多,虽有谤书诬陷,竟以政绩调繁(转提较大县)湖南长沙府攸县知县,在任二年,又以清操著闻升任为广东琼州府同知。兴利除弊,抑豪济贫,平叛治匪,惠政卓著。当年拔擢时,竟乏赴任旅费,在琼受诬,免职被逮,羁省三年罢归。竟致卖琴剑、僮仆、典戎衣、钗梳以还。此后得新任抚台灵璧刘公节斋,新任兵宪怀远孙公斗南极力湔洗,真像大白。台史科臣之荐章屡上。归里一年半,按台淄川高公移文以清白世家表门,亲笔信云:“久仰清风,无由面晤,聊备菲仪五金,并清白世家门扁,以表廉吏。”志毅祖归里后为孙刘二恩公建生祠祀之。其后老县城董氏宗祠二殿侧有恩主祠,供奉孙刘二位恩主,至今(宗祠被毁前)不绝。
此清白世家之来源,及家祠中供奉孙、刘二大人之原由。
“清白世家董志毅”能在赣榆广泛传播源于《赣榆文史》第四辑,但文史太小说话,臆造了好多有头。比如:将董志毅遭陷害罢免,皇帝龙眼大怒,立刻传旨,并派人前来查抄,官兵逐一把箱笼打开,却见箱子里面全是书籍和当票。钦差问其当票的由来,家人含泪告诉钦差,董志毅为官清廉不贪不占,仅有的俸禄还经常接济穷苦百姓,家里生活却一直困难,多靠典当旧物度日。钦差又看到董志毅吃的也是粗茶淡饭,知道董志毅并非是个贪官,回朝后如此这般回奏了皇帝。皇帝也大为感动,下旨复特的官职,而这时董志毅已卧病不起,坚辞不受,于是皇帝就钦赐“清白世家”匾额一块,以示旌表。
该原谱记载的史实,还原了历史真相,清白世家牌匾不是皇赐,是广州总督刘继文所送。董志毅为政清廉,一心为民办实事,不图名利却是事实。
涉及人物:
董志毅:(1540—1624),字子道,号望峰,赣榆县人。十岁能文,孝友敦笃。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甲子科应天府乡试一百三十五名举人中第六十三名,以诗中举。历官南漳、攸县令,琼州府同知。为上官御史蔡梦说所嫉,遭诬陷羁押,被罢官。终卒于乡,年八十四岁。诗存《董氏宗谱》和旧志。
刘继文,字永谟,号节斋。凤阳府灵璧县(今安徽灵壁县)西关人,当地称为刘督堂。嘉靖四十一年(1562),考取第三甲第一百七十五名进士。任职期间,平淡清苦,勤政爱民。升礼部主事,改工科给事中,迁
户科都给事中,擢浙江布政司参政。万历十六年(1588),迁两广总督,兼巡抚广东,卒于1592年。任职期与海瑞并称于时,称为“天下第二清官”,或称“南青天”
孙秉阳,字斗南,又字孟旭,明正德十年(1515年)春,生于怀远县沙沟老庄户。于隆庆四年(1570年)参加江南乡试中举,五年(1571年)连捷三甲进士,万历七年(1579年),孙秉阳奉召调任广东按察司副吏,兼督学政。
欢迎关注“明军数学”,明军教育,时时发布有关你或你的身边学习乐事。
联系电话:13186478920
海州老书坊 2017-11-09 17:19:15
谢谢干于风情对清白世家颂扬。我作为请白世家的后代深受教育,为干于风情点赞。赞 1
作者2017-11-09 20:24:22
谢谢,赣榆董志毅,为官清廉,赣榆人为之骄傲。赞 2
侍述明 2017-11-11 12:06:55
连云港人的骄傲!
作者2017-11-13 10:23:54
清白家风昭天地 三策文化奠儒基赞 1
环宇气体董军安13815687587 2021-10-09 09:45:53
三策弥久远,清白传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