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风情 | 刘跃夫老师周年祭

周明军  明军数学  2018-03-09 16:23:18


刘跃夫老师周年祭

 

刘跃夫老师于2016年3月14日夜11点45分,因病在赣榆区医院去世,享年54岁。

 


刘跃夫——中学高级教师,任江苏省赣榆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中学语文教研员,连云港市中语会副会长、连云港师范专科学校语文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连云港市学科带头人。全国中、高考语文命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主持省市教科研

课题5项。其中,《课堂教学“五优化”策略研究》在江苏省教研课题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先后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与研究》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主编参编教学用书十多部,指导多名教师在省优质课评比中获一、二等奖。

 


看刘跃夫发表于2012年《语文教学通讯》《例谈“临摹法”在作文训练中的应用》把初学者的作文比作绘画中的临摹,“作文训练中,依据典型材料,仔细观察、体昧,从句式、描写、修辞等方式方法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角度,经常进行临摹训练,慢慢地,不仅能够训练观察本领,提高观察能力,还可以深化写作技巧,提升写作水平”

发表于2013年《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岂能这样以学案导学?“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应做到学情把握到位、目标制定得当、问题设问适切、学法提示具体。但据笔者调查,中学语文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有相当一部分达不到上述要求,存在着许多问题”

 


刘跃夫《春天的小白杨》启示指点:

“中学生成长与进步,离不开勤奋与好学。勤奋是一种个性。它蕴含着一种持之以恒和锲而不舍.。失却了这种个性,追求就是空话,理想即为泡影。反之,拥有了这种个性,你也就拥有了到达理想彼岸的船桨。好学,应该是一种习惯。有了这种习惯,你就可能由量的积累奔向质的飞跃。事业成功者在总结自己奋斗轨迹时常提到“好学”。道理恐怕就在这里。刘杨成绩的取得,就在于她有勤奋的个性、好学的习惯,愿中学生朋友能从她身上获得一些启示。”

看同事的评价:“时而双眉紧蹙,时而笑容舒展,声音浑厚,语调铿锵,旁征博引,侃侃而谈,这就是刘跃夫同志做学术报告的现场写照。从一名普通教师到区教研室主任,29年来,他始终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教学、教研与管理工作中执着地追求、开拓,成为一名教研园地的“拓荒牛”

刘跃夫去世后,纪念、追思他的文章屡见网上论坛。

学生的悼念“昨夜星辰昨夜风,星可垂泪风可嘤?
吾师昨晚驾鹤去,衣可单薄夜可冷?
泪眼又见帅容貌,耳畔犹听领读声。
字字珠玑解古典,烁烁慧眼莫言文。
青青校园共植树,淼淼海头踏歌行。
亦师亦友生如弟,教导呵护杜鹃心。
昨日还思话桑麻,今日却闻泪满襟!
榆失良师吾失兄,天堂相会再恭听!”

 

“纳闷315,一个国人熟知的日子,为何晨雾迷离,天可怜,您的英年早逝,特意让我们穿越晨雾,相约30年前爽朗的您,比天宇更清”

“孺子们痛失亲师 课堂三尺台曾勉吾辈勤学平天下
跃夫师再入圣殿 孔孟二圣人又与贤人相坐论道义”

天堂没有案牍、没有病痛,吾师走好!

若真有轮回,我们再做你的学生,再续师生情。

刘跃夫老师,您始终是我们心中永不陨落的太阳。

 天妒英才,痛失良师,艰辛的历程,芬芳的一生。----永远的怀念。


欢迎关注明军教育,时时发布有关你或你的身边学习乐事。

中小学生辅导热线:13186478920


返回明军文集列表

周东 2018-03-16 13:33:15

以此纪念刘老师。赞 2

返回明军文集列表